《現代遺傳學教程——從基因到表型的剖析(第2版)》在參考大量國內外遺傳學及相關學科教材和科研文獻的基礎上,系統論述了現代遺傳學的基本原理,整合了遺傳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特別是將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進展融入相關的章節內容,從基因到表型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全書共分14章,始終以遺傳信息的結構、功能、傳遞和表達為主線展開,從基本的遺傳現象深入到分子基礎、從核內遺傳到核外遺傳、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等,全面闡釋了遺傳學的發展歷史、遺傳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內容、遺傳學的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遺傳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等,使學生在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基因水平和表觀遺傳水平的不同層次上對遺傳學有較為完整的認識。本書每章的前面有“內容提要”,每章的后面精心設計了“問題精解”及一定量的“思考題”。《現代遺傳學教程——從基因到表型的剖析(第2版)》內容全面,視角新穎,插圖豐富,反映了學科的最新動態,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生的遺傳學課程教材及研究生和相關專業教師及科研工作者的參考書。
《現代遺傳學教程——從基因到表型的剖析(第2版)》系統論述了現代遺傳學的基本原理,整合了遺傳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特別是將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進展融入相關的章節內容,從基因到表型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全書共分14章,始終以遺傳信息的結構、功能、傳遞和表達為主線展開,從基本的遺傳現象深入到分子基礎、從核內遺傳到核外遺傳、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等,全面闡釋了遺傳學的發展歷史、遺傳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內容、遺傳學的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遺傳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等。
第1章 遺傳學導論 1.1 充滿活力的遺傳學 1.2 遺傳學以遺傳信息為中心 1.3 遺傳學的發展階段及主要事件 1.3.1 經典遺傳學發展階段 1.3.2 分子遺 第1章 遺傳學導論 1.1 充滿活力的遺傳學 1.2 遺傳學以遺傳信息為中心 1.3 遺傳學的發展階段及主要事件 1.3.1 經典遺傳學發展階段 1.3.2 分子遺傳學發展階段 1.3.3 表觀遺傳學發展階段 1.4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 1.5 遺傳學的實踐意義與應用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2章 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 2.1 孟德爾雜交實驗及孟德爾定律 2.1.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2.1.2 遺傳學第一定律 2.1.3 遺傳學第二定律 2.2 遺傳學數據的統計學處理 2.2.1 概率及遺傳比率的計算 2.2.2 適合度測驗 2.3 孟德爾定律的擴展 2.3.1 等位基因間的相互作用 2.3.2 非等位基因間的相互作用 2.3.3 基因相互作用的機制 2.4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2.4.1 染色質和染色體 2.4.2 細胞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 2.4.3 染色體周史 2.4.4 遺傳染色體學說的提出 2.4.5 遺傳染色體學說的證明 2.5 遺傳學第三定律 2.5.1 連鎖遺傳現象的發現 2.5.2 完全連鎖與不完全連鎖 2.5.3 交換和重組值 2.6 遺傳基本定律在遺傳學發展中的作用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3章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3.1 簡單性別決定系統 3.1.1 酵母的性別決定 3.1.2 蜜蜂的性別決定 3.2 性染色體性別決定系統 3.2.1 XY型性別決定 3.2.2 ZW型性別決定 3.2.3 植物的性別決定 3.3 環境對性別決定的影響 3.4 性相關遺傳 3.4.1 伴性遺傳 3.4.2 限性遺傳 3.4.3 從性遺傳 3.5 劑量補償效應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4章 數量性狀與多基因遺傳 4.1 從基因型到表型:環境對表型作用的影響 4.2 數量性狀遺傳的規律 4.2.1 數量性狀遺傳遵循孟德爾定律 4.2.2 數量性狀與質量性狀的關系 4.2.3 數量性狀變異的組成 4.2.4 分析數量性狀遺傳的基本統計學方法 4.3 遺傳力的估算及其應用 4.3.1 廣義遺傳力的計算 4.3.2 狹義遺傳力的計算 4.3.3 遺傳力的應用 4.4 數量性狀基因的定位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5章 核外遺傳分析 5.1 母體影響 5.2 母體遺傳 5.2.1 高等植物葉綠體的遺傳 5.2.2 線粒體的遺傳 5.2.3 感染遺傳——草履蟲放毒型的遺傳 5.2.4 禾谷類作物的雄性不育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6章 染色體畸變 6.1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與遺傳 6.1.1 缺失 6.1.2 重復 6.1.3 倒位 6.1.4 易位 6.2 染色體數目的改變與遺傳 6.2.1 染色體數目改變的起因 6.2.2 整倍體及其遺傳表現 6.2.3 非整倍體及其遺傳表現 6.3 人類的染色體疾病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7章 遺傳圖的制作和基因定位 7.1 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7.1.1 兩點測交 7.1.2 三點測交 7.1.3 干涉和并發系數 7.2 人類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7.2.1 家系連鎖分析法 7.2.2 體細胞雜交定位 7.2.3 核酸雜交技術 7.2.4 人類基因定位的影響 7.3 真菌類生物的遺傳分析 7.3.1 順序四分子分析 7.3.2 非順序四分子分析 7.4 有絲分裂交換與基因定位 7.4.1 有絲分裂交換現象的發現 7.4.2 有絲分裂交換用于基因定位 7.5 細菌的基因定位 7.5.1 轉化與基因定位 7.5.2 接合與遺傳物質轉移 7.5.3 高頻重組和性導 7.5.4 中斷雜交作圖 7.5.5 重組作圖 7.5.6 轉導作圖 7.6 噬菌體的遺傳分析與作圖 7.6.1 用于作圖的常用表型特征 7.6.2 遺傳重組與作圖 7.6.3 遺傳圖的特征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8章 基因的分子基礎與遺傳學中心法則 8.1 遺傳物質本質研究的歷史回顧 8.1.1 遺傳物質的基本條件 8.1.2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著名實驗 8.2 DNA復制 8.2.1 DNA的基本性質 8.2.2 DNA復制的特點 8.2.3 DNA復制中的表觀遺傳調控 8.2.4 DNA復制中的末端隱縮問題 8.2.5 定向DNA復制技術 8.3 基因的分子結構 8.3.1 基因的不連續性 8.3.2 基因的側翼序列 8.3.3 重疊基因 8.3.4 RNA基因 8.4 基因的精細結構與功能的發現 8.4.1 一基因一酶假說 8.4.2 基因內重組的發現 8.4.3 順反子與互補實驗 8.5 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 8.5.1 轉錄 8.5.2 遺傳密碼 8.5.3 核糖體和tRNA 8.5.4 蛋白質在核糖體上的裝配 8.5.5 蛋白質合成中的錯誤 8.5.6 蛋白質轉譯后的修飾 8.6 遺傳學中心法則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9章 基因表達調控及表觀遺傳學 9.1 基因表達調控的多水平性 9.2 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9.2.1 乳糖操縱子 9.2.2 色氨酸操縱子 9.3 真核基因的表達調控 9.3.1 染色質結構與基因表達調控 9.3.2 DNA結構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9.3.3 基因數目及其重排方式調控基因表達 9.3.4 調控序列和調控蛋白的調控 9.3.5 非編碼RNA的調控 9.3.6 選擇性剪接 9.3.7 RNA編輯 9.3.8 mRNA穩定性與基因表達調控 9.3.9 蛋白質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作用 9.4 表觀遺傳調控 9.4.1 表觀遺傳學概述 9.4.2 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9.4.3 組蛋白修飾對基因表達調控的影響 9.4.4 核開關調控基因表達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10章 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變異 10.1 基因突變的類型 10.2 突變的分子基礎 10.2.1 自發突變的分子基礎 10.2.2 誘發突變的分子基礎 10.3 DNA體外定點誘變與反向遺傳學 10.3.1 體外定點誘變 10.3.2 反向遺傳學 10.4 Amcs測驗 10.5 基因突變的防護與修復 10.5.1 DNA損傷的防護機制 10.5.2 基因突變的修復 10.6 基因突變的檢出 10.6.1 傳統遺傳學檢出方法 10.6.2 分子遺傳學檢出方法 10.7 表觀遺傳變異 10.7.1 副突變 10.7.2 轉基因沉默 10.7.3 基因組印記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11章 遺傳重組 11.1 遺傳重組的類型 11.1.1 同源重組 11.1.2 位點專一性重鈕 11.1.3 異常重組 11.2 同源重組 11.2.1 基因轉變 11.2.2 同源重組和基因轉變的分子基礎 11.3 位點專一性重組 11.4 異常重組——轉座遺傳因子 11.4.1 Ac-Ds系統 11.4.2 原核生物申的轉座因子 11.4.3 果蠅申的轉座子 11.4.4 轉座的遺傳學效應 11.4.5 轉座的表現遺傳調控 11.4.6 轉座的應用 11.5 遺傳重組的應用——基因工程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12章 基因組研究 12.1 基因組及基因組學的概念 12.2 基因組的序列組織 12.2.1 基因組的復雜性 12.2.2 基因家族 12.2.3 重復序列DNA 12.2.4 非編碼DNA 12.3 基因組測序及基因組計劃 12.3.1 DNA測序的基本方法 12.3.2 基因組測序的策略 12.3.3 人類基因組計劃簡介 12.3.4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影響 12.4 染色體外基因組 12.4.1 質粒 12.4.2 線粒體基因組 12.4.3 葉綠體基因組 12.5 遺傳圖譜的發展及分子標記 12.5.1 遺傳圖譜的發展過程 12.5.2 RFLP標記 12.5.3 微衛星標記和小衛星標記 12.5.4 SNP標記 12.6 表觀基因組學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13章 發育的遺傳控制 13.1 真核生物體細胞全能性 13.1.1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13.1.2 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13.2 細胞命運定向 13.2.1 細胞命運定向的概念 13.2.2 控制細胞命運定向的機制 13.3 表觀遺傳對發育的調控 13.3.1 DNA甲基化與發育 13.3.2 組蛋白修飾與發育 13.4 線蟲是細胞命運定向研究的模式生物 13.5 胚胎發育的基因基礎 13.5.1 母源效應基因 13.5.2 分節基因 13.5.3 同源異型基因 問題精解 思考題第14章 群體基因結構和進化遺傳學 14.1 群體、基因庫和基因頻率 14.2 哈迪-溫伯格遺傳平衡定律 14.2.1 遺傳平衡定律的描述 14.2.2 遺傳平衡定律的應用 14.3 影響遺傳平衡定律的因素 14.3.1 突變對群體基因頻率的影響 14.3.2 自然選擇對群體基因頻率的影響 14.3.3 在突變與自然選擇聯合作用下的群體平衡 14.3.4 隨機遺傳漂變對群體平衡的影響 14.3.5 遷移對群體平衡的影響 14.3.6 近親繁殖對基因頻率的影響 14.3.7 雜種優勢 14.3.8 群體遺傳平衡影響的總結 14.4 分子進化 14.4.1 多基因家族進化 14.4.2 內含子的起源 14.4.3 序列進化 14.4.4 分子系統學與分子系統樹的構建 14.4.5 分子定向進化 14.5 進化理論 14.5.1 拉馬克獲得性狀遺傳學說 14.5.2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4.5.3 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問題精解 思考題主要參考書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