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他是法國19世紀宋葉的重要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與契訶夫和歐·亨利齊名。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創作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藝術手法,他不僅繼承了以往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風格,而且加以補充,使之更加豐富多彩。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赌瓷6唐≌f選》中的短篇小說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別具匠心,細節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最擅長的題材是他親身參加過的普法戰爭、長達十年的小職員生涯和青少年時代在諾曼底故鄉的生活,這三種環境為他的短篇小說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題材。這些作品歌頌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表現了農村的習俗和世態,《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真實地反映了小職員的單調刻板的生活。它們在藝術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猶如寶石上的各個校面,共同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譯者序
——無可替代的莫泊桑
我們處于一個文學畸形的時代,處于最需要短篇小說,而又盛產長篇小說的時代。
細想想,這種狀態也由來已久。單拿外國文學為例,我國出版的長篇小說名著,當數以百計,而以短篇小說稱得上大師級的作家,數來數去,還是那么幾個,無非是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茨威格等,再盡量往上加,也達不到兩位數。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寫長篇小說的大家,在文學發達的國家總是人才輩出,而創作短篇小說的圣手,無論在哪里都難得一見。
以19世紀法國文學為例,大師級長篇小說家,至少能列舉出雨果、巴爾扎克、司湯達、大仲馬、福樓拜、左拉。然而,短篇小說家大師級人物,只有“短篇之王”莫泊桑一人而已。多不容易,一個世紀才出一個,還是在文學達到鼎盛的19世紀的法國。到了小說成為文學創作主流的20世紀,這種狀況并沒有改觀。在法國,小說越寫越長,稱長河小說,卓有成就者有普魯斯特、羅曼·羅蘭、杜·伽爾、杜阿梅爾、特洛亞等。但是,真正意義的短篇小說圣手,也只有被稱為“短篇怪圣”的馬塞爾·埃梅了。究其原因,還不是創作長篇容易而短篇難,而在于長篇憑其篇幅能無限延長,圖新求變就有巨大的空間;反之,短篇小說囿于篇幅短小,求變也沒有用武之地,而且三變兩變,往往變成中篇甚至長篇,丟了芝麻得了西瓜,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為什么小說越寫越長,長篇小說家越來越多,時而聚攏漸成聲勢,終成流派。況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閱讀品味的變化,長篇小說也逐漸取代詩歌,引領文學的潮流了。相比之下,優秀的短篇小說,往往是長篇小說大家的余墨。這也就是為什么短篇小說形成不了獨自的流派,短篇小說家只有個人風格,而短篇小說圣手或者大師,只能天馬行空,獨來獨往了。
說來也很有趣,“王”者,孤家寡人也。冠以“王”者,唯莫泊桑一人而已。他雖然也有《一生》、《漂亮朋友》等六部長篇,但只能冠以“短篇小說之王”,設使去掉“短篇”冠以“小說之王”,肯定早就被推翻了。世界文學史上那些長篇小說大師,個個都有王者風范,但誰也不敢稱王,恐怕就是這個道理。有什么辦法,怪只怪短篇小說苑中無老虎。
短篇小說,西文conte,本義就是短小的故事。莫泊桑寫了三百多篇故事。無可爭議地成為“故事大王”。講故事,講俗人俗事,表現人生百態,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也是世俗文學最鮮明的一個特點。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就是體現這種文學傳統的典范。文如其人,其人如文,在莫泊桑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其文何文?正是市民百姓喜讀樂看之文;其人何人?也正是市民意識最強的一個人。
在著名作家中,莫泊桑不僅是市民意識最強的一位作家,還是市民生活方式過得最滋潤的一個人。要知道,莫泊桑的父親曾是銀行職員,他本人也在海軍當職員多年。父親因婚外戀而夫婦離異,兒子干脆終身不娶,當了一輩子帥哥兒……他的作品許多場景,正是他的生活場景。莫泊桑小說的故事背景,都是法國西爿匕部的諾曼底地區;蛘甙屠杓捌浣紖^。諾曼底是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故鄉,而巴黎則是他供職和從事文學創作的地方,寫這兩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各色人物,他自然得心應手。莫泊桑講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諾曼底狡猾的農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妓女和女傭、小職員、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還世俗的破落貴紳、富商、工廠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項鏈》中因愛慕虛榮而毀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愛國骨氣的妓女和軟骨頭的富商與鄉紳,在敵人的淫威面前不同的表現;《第二十九床》堪稱《羊脂球》的姊妹篇,通過一個法國姑娘的遭遇,著重諷刺了普法戰爭中法軍的無能;《一家子》中為爭取遺產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泰利埃妓館》中去逛窯子而丑態百出的社會名流;《兩個朋友》中寧死也不肯將通行口令告訴敵人的一對友人;《一個諾曼底人》、《皮埃羅》、《魔鬼》,以滑稽的場面,勾畫出諾曼底人慳吝的性格。這些人物構成了法國社會的主體,他們身邊發生的故事,便構成世俗社會的萬象。這種萬象的光怪陸離、色彩紛呈,在任何作家的作品中,都不如在莫泊桑的小說展現得如此充分。到了19世紀下半葉,法國進入了空前的世俗社會,還是這個時期的法國社會,在莫泊桑的筆下得到空前的描繪。
總之,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三百篇故事中,幾乎沒有莫泊桑的筆觸及不到的地方。他不但擅長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故事,還臆構一些怪異的故事,以滿足市民階層的獵奇心理。例如《奧爾拉》,就是以日記體記述了許多怪異現象,讓人感到命運受某種超自然力量的控制!犊植馈冯m然取材于現實,但是也相當怪異,同他的許多故事一樣,反映人在生活中失控的一面。
莫泊桑一開始寫作,似乎就給自己定了基調,并且一直遵循:每篇作品都要寫成生動有趣的故事,寫成純而又純的故事。他不同于雨果、巴爾扎克、司湯達,也不同于福樓拜、左拉等名家,講故事就是講故事,既不是為了表現某個主題,也不借題發揮,長篇大論。他總是帶著市民意識和平常心,每次寫作都保持這種狀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僅僅十年(1880一1890)的創作生涯中,無論創作思想還是創作風格,都應該是變化最小的作家。他就好比一位技藝純熟的工匠,制造出“眾生相”的一個個精品。
以三百篇故事而稱王,可見這些故事的分量,許多篇目如《羊脂球》、《西蒙的爸爸》、《項鏈》、《兩個朋友》等,都已成為世界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是自自然然地講故事的典范,也是以世俗故事登上經典殿堂的典范。
這里不得不重復一些評家盛贊莫泊桑的話:
盛贊他是講故事的高手,每部作品完全圍繞著所講的故事而剪裁,精心追求故事本身的喜劇性或悲劇性效果!段业氖迨逵诶铡纷x來令人心酸,行文起伏跌宕,忽喜忽悲,家人對于勒的態度也忽愛忽憎;其喜尤顯其悲,其愛更增其恨。親情已如此,人生冷暖便不言而喻!稓w來》更是純粹的人生命運的故事,作者手法之高妙,喜劇性和悲劇性完全融為一體,直到故事戛然而止,讀者也難斷言其喜其悲!痘鹦侨恕泛汀赌б巍穬善,可以說是超現實主義故事,在以寫實主義為主旋律的莫泊桑短篇小說中,這兩篇該算是另類。然而超現實也可能像周期性的彗星,成為封閉的弧線,總要周期性地回到現實這個點上。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講人生。有些故事似乎沒有主題,其實脫離不開人生這個大主題。
盛贊他具有雙重視覺。觀察人情世態細致而深刻。能從日常小事和人的尋常行為中?闯鋈松芾砗褪挛锏姆▌t。莫泊桑敘事語氣生動風趣,善于烘托氣氛,制造戲劇效果,放得那么開,正因為有人生哲理和事物法則的底蘊。而這種底蘊,總是到故事的最后才揭示或暗示出來,令人拍案叫絕,這便是作者的高超藝術。例如精品杰作《項鏈》,女主人公為賠償一串丟失的鉆石項鏈,賠進去了整個青春年華,十年后再見到女友,正為保住自己的人格而洋洋得意時,女友卻坦言那是一串假項鏈。輕聲一語,不啻一聲霹靂。人生命運的輕重得失,就蘊涵在這個簡單的故事中。
還盛贊他是法蘭西語言大師:他的小說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流暢,堪稱法語的典范。借著名作家法朗士的話說:他(莫泊桑)的語言雄勁、明晰、流暢,充滿鄉土氣息,讓我們愛不釋手,他具有法國作家的三大優點:明晰、明晰、明晰。
就連最看重創新的安德烈·紀德,也難得的給了莫泊桑以這樣的定位:“不失為一個卓越超群、完美無缺的文學巨匠!本右。德·莫泊桑(1850-1893)一生短暫,卻留下大量至今還擁有廣大讀者的作品。三百篇故事,在世界短篇小說名苑中,更是爭妍斗奇,雅俗共賞。在生活節奏加快、最需要短篇的今天,我們越發感到,莫泊桑是無可替代的。
李玉民
李玉民,1939年生。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64年作為新中國首批留法學生,到法國勒恩大學進修兩年。后進入教育界,從事法國純文學翻譯三十余年,譯著五十多種,約一千五百萬字。主要譯作有小說《鼠疫》《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戲劇有《繆塞戲劇選》《加繆全集·戲劇卷》等;詩歌有《艾呂雅詩選》、阿波利奈爾詩選《燒酒與愛情》等六種。此外,編選并翻譯《繆塞精選集》《阿波利奈爾精選集》《紀德精選集》;主編《紀德文集》(五卷)、《法國大詩人傳記叢書》(十卷)。
羊脂球
一個諾曼底人
皮埃羅
瘋女人
晚會
復仇者
恐怖
第二十九床
魔鬼
兩個朋友
項鏈
我的叔叔于勒
歸來
嫁妝
火星人
魔椅
春天
輿論
保羅的女人
西蒙的爸爸
一次野餐
一名農場女傭的故事
一家子
泰利埃妓館
伊韋特
奧爾拉(1887)
奧爾拉(第一版)
深坑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
隨后,游擊隊也一批批穿城而過,每隊都起了英勇的稱號,諸如“敗軍復仇隊”、“墳墓公民團”、“敢死隊”等等,不過,他們的樣子倒像土匪。
他們的官長,也都是從前的布商或糧商、油脂商或肥皂商,臨時充當軍人,因為錢多或者胡子長,就被任命為軍官,全身披掛著武器、法蘭絨綬帶和軍銜。他們講話聲如洪鐘,經常討論作戰方案,大言不慚,自以為肩負著危難的法國的命運。不過,他們有時也懼怕手下的士兵,那原本是些亡命之徒,勇敢起來往往不要命,但是奸淫搶掠,無法無天。
據說,普魯士軍隊就要開進魯昂城。
當地的國民衛隊,兩個月來一直在附近樹林中,小心翼翼地偵察敵情,有時開槍打死自己的哨兵。哪怕荊叢里有一只小兔子動一動,他們就立刻準備投入戰斗。現在,他們都各自逃回家中,那些武器、軍裝,在方圓三法里之內用來嚇唬路標的一整套兇器,都突然不翼而飛了。
最后一批法國兵總算過了塞納河,要從圣賽威爾和阿夏鎮的方向退往奧德梅橋。走在最后的是將軍,左右由兩名副官陪伴,徒步行走。率領這樣的烏合之眾,他實在回天乏術,一籌莫展。而且這個以勇武著稱、戰無不勝的民族,竟然遭此慘敗,全線崩潰,他裹在其中,也不免感到茫然失措。
此后,城中便是一片寂靜,一片靜悄悄而又惶惶不安地等待的氣氛。許多大腹便便的市民,在生意場上喪失了男子氣概,現在惴惴不安地等待勝利者,他們心驚膽戰,唯恐敵軍看見他們烤肉的鐵簽或者大菜刀,就說是窩藏武器。
生活似乎停止了,鋪子都關門閉店,街上闃無人聲。偶爾有個居民上街,也被這種沉寂嚇壞,便溜著墻根匆匆離去。
就在法軍撤完的第二天下午,不知從哪兒冒出幾名輕騎兵,穿城疾馳而過。不久,從圣卡特琳山坡就黑壓壓下來一大片人,與此同時,另外兩股侵略大軍,也像潮水一般,出現在達納塔爾和布瓦紀堯姆的兩條大道上。這三支大軍的先頭部隊,恰好同時在市政府廣場會合。隨后,德軍大部隊開到,一營一營,從周圍的大街小巷列隊出來,沉重而整齊的步伐,踏得路石咯咯作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