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全譯本)》是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圣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雙城記(全譯本)》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
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雙城記(全譯本)》講述了兩個偉大城市倫敦、巴黎的故事,是狄更斯代表作中情節最曲折驚險、最驚心動魄的。《雙城記(全譯本)》在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下,寫出了愛恨情仇,犧牲與成全,風格沉郁憂憤,技巧卓越,表達了深邃的人道主義情懷。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圣安東尼區展開故事。
張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英國偉大的小說家狄更斯》《哈代評論》《世界散文經典·英國卷》《哈代·鄉土小說》《畫家宗其香傳》等專著,譯著《牧師情史》《羅曼斯和幻想故事.哈代中短篇小說選》《雙城記》(與丈夫張揚合譯)《傲慢與偏見》《孤寂深淵》《呼嘯山莊》等。
張揚(1922-2006),湖北武漢人。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水利系,歷任新華社編輯、記者,山西師范大學外語系教授。
狄更斯(1812一1870),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遭遇,其作品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進行揭露批判,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狄更斯是高產作家,憑借勤奮和天賦創作出一大批經典著作,其主要作品有《雙城記》《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等,為英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序言
第一卷 起死回生
第一章 時代
第二章 郵車
第三章 夜影
第四章 準備
第五章 酒鋪
第六章 鞋匠
第二卷 金色絲線
第一章 五年之后
第二章 觀者如堵
第三章 眼福未飽
第四章 慶賀逃生
第五章 為獅獵食
第六章 賓客數百
第七章 大人進城
第八章 大人回鄉
第九章 女妖之頭
第十章 兩相許諾
第十一章 另一光景
第十二章 善體恤者
第十三章 不體恤者
第十四章 正經商人
第十五章 編織毛線
第十六章 一直編織
第十七章 難忘之夜
第十八章 九天九夜
第十九章 一則高見
第二十章 一個請求
第二十一章 足音回響
第二十二章 波瀾壯闊
第二十三章 星火燎原
第二十四章 吸赴魔礁
第三卷 風蹤雨跡
第一章 秘密監禁
第二章 磨刀霍霍
第三章 陰影逼來
第四章 風暴暫息
第五章 鋸木嚓嚓
第六章 凱旋而歸
第七章 有人敲門
第八章 斗牌好手
第九章 賭局已定
第十章 虛影實顯
第十一章 暮色朦朧
第十二章 黑夜深沉
第十三章 五十二個
第十四章 編織完結
第十五章 足音永逝
《雙城記(全譯本)》:
法國,從總的方面來說,有關神靈方面的種種事物,沒有她那位以盾牌和三叉戟為記的姐妹那么幸運,正在暢通無阻地走著下坡路,制造紙幣,花用紙幣。除此之外,她在她那些基督教僧侶的指導之下,竟取得了如此仁慈的成就聊以自娛,諸如給一個年輕人判刑,剁掉他的雙手,用鉗子夾掉他的舌頭,然后把他活活燒死,只因為他沒有在雨地里雙膝下跪,向從他眼前五六十碼處走過的一隊齷齪的僧侶致敬。 很有可能,在那個受難者赴難之時,一些植根于法國或挪威森林里正在生長的樹木,已經讓名為“命運”的伐木人打上標記,以備砍伐,鋸成木板,做成一種帶口袋的刀子和活動木架,名垂青史,令人心驚膽戰。
很有可能,在緊鄰巴黎的那些黏濕的土地上,一些莊戶人家屋子外邊搭的簡陋窩棚里,有些做工粗糙的大車,就在那一天在那兒躲風避雨。這些車上濺滿爛泥,骯臟不堪,豬鼻子在上面嗅來嗅去,家禽在里面棲止休歇。這些大車正是名為“死亡”的莊稼人擱置起來,作為那次革命時供他驅使的囚車。不過,這伐木人和這莊稼人,雖然無休無止地勞作,但他們都是一聲不響,而且他們走起路來都躡手躡腳,誰也聽不見他們的聲息;尤其是因為,如果有誰心存懷疑,以為他們已經覺醒,那么誰就要被視為謬天背神,大逆不道。
在英國,幾乎沒有什么秩序和保障可供國家自矜自詡:明火執仗的夜盜和攔路搶劫在京城之內夜夜發生。各家各戶公然得到告誡,離家出城必須先將家具寄存家具商行倉庫保管,以策安全。夜深月黑之時的劫路強人,正是光天化日之下的行商坐賈。他以“頭領”的身份,攔劫同路商賈,如果有人認出,并對他明確表示要較量一番,他就颯爽干脆地打穿他的腦袋,策馬揚長而去;七個強盜攔住一輛郵車,一個護衛打死了三個強盜,隨后自己也被那另外的四個強盜打死,“蓋因彈盡之故”,在這之后,不動一刀一槍,郵車就給洗劫一空;那位堂堂一邑之宰、倫敦市長大人,讓一個強盜在特恩厄姆草坪截住,要買路錢,這位聲威赫赫的人物就在自己扈從的眾目睽睽之下,讓這個強盜搜掠殆盡;倫敦監獄中的囚犯和獄卒大打出手,于是司法當局用裝好霰彈和子彈的火槍,朝他們中間放射;小偷竊賊在王宮召見廳里從貴族老爺們脖子底下把一個個鉆石十字架剪走;火槍手進入圣賈魯斯區②搜查私貨,于是亂民朝槍手開火,槍手朝亂民開火,誰也不認為這些事情有多么越乎常軌。在這些事情當中,絞刑吏屢屢動用,雖說徒勞無益,卻又仍然屢屢動用。一會兒,掛起一排排各式各樣的罪犯;一會兒,在星期六絞死一個星期二被抓的穿窬盜賊;一會兒,在新門監獄燒炙成打的人的手;一會兒,在威斯敏斯特大廳門口焚毀宣傳品;今天結果了一個罪大惡極的殺人兇犯的性命,明天又結果了一個偷了莊戶孩子六個便士的小扒手。
所有這些事情,以及成百上千件和這些類似的事情,發生在那令人懷戀的好時候一千七百七十五年,以及緊跟這一年的時候。就在這種種事情紛至沓來的時節,伐木人和莊稼人神不知鬼不覺地繼續勞作,而那地閣方圓的兩位國王以及那容顏欠佳和容顏姣好的兩位王后,則頗起勁兒地忙來忙去,以高壓手段行使他們的神授權力。一千七百七十五年就是如此這般地統領著他們治下的那些赫赫偉人和蕓蕓細民,沿著鋪展在他們面前的條條道路行進;本書所述細民,也忝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