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 上冊(全譯本)》的女主人公卡羅爾出生在一個法官的家庭,思想單純,心地善良。她和肯尼科特這位鄉村醫生結婚后愿意隨丈夫到格菲爾草原鎮定居,是抱著“改造草原小鎮”的愿望而去的。但現實讓她忍無可忍,她到華盛頓待了兩年,感受首都和小鎮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最后她還是回到了格菲爾草原鎮,雖然承認自己的失敗,但還是恪守自己的信念。
再版補序
各領風騷后來居上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童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大街(上)》:
同宿舍的女孩子,看到她穿著女式透明長睡衣,或者看到她沐浴后濕漉漉地從浴室沖出來,都對她苗條的身材感到驚奇。她的身材看起來比她們原先想象的要小一半;一個弱不禁風的孩子,多么需要得到愛撫和關懷啊。“舉世罕見的小精靈。”她們低聲耳語道。可她卻是如此果斷有力,如此富于敢想敢干的精神,如此不顧一切地深信自己那還相當模糊的美好僮憬,因而她始終是那樣的精力旺盛,難怪那些身高體壯的布洛杰特學院女子籃球隊隊員,也都要自嘆不如,盡管她們經常身穿藍嘩嘰短燈籠褲,套著粗螺紋羊毛襪,小腿肚還往外凸起,在健身房球場上來回馳騁。
即使在疲倦的時候,她那雙烏溜溜的眼睛還是在細心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她還不知道世界有時在無意中有多么殘忍,在自鳴得意中又多么遲鈍;但是,縱然她遇到了那些令人泄氣的勢力,她的目光也絕不會變得陰郁、滯重,或者黯然淚下。
盡管卡蘿爾熱情奔放,惹人憐愛,往往是人們“迷戀”的對象,認識她的人還是不敢跟她接近。無論唱贊美詩也好,或者編派什么鬼花招也好,就數她最熱心,但她的那副神氣卻依然顯得有點兒目空一切,并且十分挑剔。她也許很輕信,天生是一個崇拜英雄的人;可她喜歡提問題,追根究底,總是沒完沒了。
不管她將來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她永遠不會悠閑自在的。
她的多方面興趣反而害苦了她。最初她巴不得自己能有一副令人驚奇的好嗓子,繼而又希望有演奏鋼琴的才能,末了則渴望有演戲、寫作和領導社團的組織能力,盡管每次她都失望了,但她照例都會重新振奮起來,去參加立志于傳教事業的學生志愿隊,給劇社畫畫布景,或者替學院學報拉廣告,四處奔忙。
那個星期天下午她在小教堂的演出,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在蒼茫暮色中,她的小提琴和著大風琴的旋律,奏出悅耳的樂曲,在燭光的輝映下,隱約可見她穿著一身筆挺的金色禮服,正彎著手臂,在來回拉動琴弓,嘴唇緊閉著,顯得非常嚴肅。此時此刻,在座的每一個男人都愛上了宗教,愛上了卡蘿爾。
在大學最后一年,她就迫不及待地對自己所有的實驗和局部的成功作了認真總結,以便決定自己未來的事業。每天,在圖書館的臺階上,或者在學院主樓走廊里,女學生們都在議論著“畢業后叫咱們去干什么呢”這個話題。有些女學生明知道自己快要結婚,偏偏還要裝腔作勢,好像對一些重要的職位正在考慮似的;有些女學生雖然知道自己不得不馬上就業,卻在暗示:她們有不少神話般的求婚者。至于卡蘿爾,她是一個孤兒,她唯一的親人是一個甜言蜜語的姐姐,已嫁給了圣保羅的一個眼鏡商人。父親的遺產,十之八九都被卡蘿爾花掉了。目前她并沒有在談戀愛——就是說,她不是常常談戀愛的,偶爾談談,時間也不長。她得獨自謀生。
可是,怎么謀生?怎么去征服世界?——幾乎完全是為了世界本身的利益——她一點兒都不知道。凡是沒有訂過婚的女學生,絕大多數都打算去當教師。她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憂無慮的年輕小姐,她們承認,只要有機會,一結婚就離開那些“令人厭惡的教室和邋里邋遢的孩子”;另一類便是勤奮學習的姑娘——其中有些人前額鼓出、眼球凸起——她們在班級禱告會上,曾經祈求過上帝“引導她們沿著造福人類的大道一步一步地前進”。卡蘿爾對這兩類人都不感興趣。前一種人似乎態度“不誠懇”。(在這個階段,上述三個字是卡蘿爾最愛用的詞兒。)至于那些真心誠意的少女,一味篤信拉丁語法的價值,依她的看法,說不定有利也有弊呢。
臨到畢業這一年,卡蘿爾曾經先后作出過種種不同的抉擇:攻讀法律,寫電影劇本,干護士職業,要不干脆嫁給一位身份不明的英雄人物。
后來,她對社會學發生了濃厚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