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全譯本 上)》是對沙皇專制制度和貴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做了無情的批判,暴露了俄國國家機器反人民的本質,揭露了俄國官辦教會的欺騙性,否定了整個俄國的反動統治,這也是《復活(全譯本 上)》的基本思想。它以深刻的描寫震撼著人們的心靈,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并成為不朽的世界名著。
李輝凡,資深翻譯家。1933年生,廣東興寧人,漢族。哈爾濱外語學院研究生畢業,在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進修多年。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著作:合著《蘇聯文學史》《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史》,獨著《二十世紀初俄蘇文學思潮》《文學·人學》《俄國“白銀時代”文學概觀》等。主要譯著包括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老板》《中短篇小說選》,托爾斯泰的《復活》,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岡察洛夫的《奧勃洛莫夫》,雷巴柯夫的《短劍》,巴赫金的《文藝學中的形式方法》,尼古拉耶夫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學》,以及《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蒲寧回憶錄》等。
主要人物表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力
《復活(全譯本 上)》:
“結論當然只有一個,不會有兩個。”看守長擺出官員的架勢,自以為說了一句俏皮的話,“走,跟我來!” 老太婆的眼睛從小窗口消失了。瑪斯洛娃走到走廊中間,踩著急促的碎步,跟在看守長后面。他們順著石階梯下來,穿過比女牢房更臭、更吵鬧的男牢房。在這些牢房的通氣窗I=I里,處處都有許多盯著他們的眼睛。后來他們走進辦公室,里面已經有兩名持槍的押送兵站著。坐在那里的文書把一份被煙熏黃了的公文交給其中一個士兵,指著女犯說: “把她帶去!” 那個押送兵是尼日尼城的農民,紅紅的麻臉,他把公文掖在軍大衣的翻袖口里,笑瞇瞇地向自己的同伴——高顴骨的楚瓦什人擠擠眼睛。兩個士兵便押著女犯下了階梯,朝大門走去。
大門上的一個小便門打開了,兩個士兵和女犯跨過小門檻,來到院子里,出了院墻,便到了用石塊鋪砌的大街上。
馬車夫、小商販、女廚子、工人、小官吏都紛紛站住,好奇地打量著女犯。有些人搖搖頭,心里想:“瞧,與眾不同,行為不正,就得到這種下場。”孩子們則是吃驚地瞅著這個女強盜,不過看到有兩個兵押著她,她已經不能做壞事了,所以才感到有點兒放心。一個已經賣完煤炭、在茶館里喝足了茶的鄉下人走近她,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女犯臉紅了,低下頭,自言白語地說了旬什么。
女犯感覺到有許多目光投向她,她沒有把頭轉過去,而是悄悄地斜視著那些看她的人。大家注意她,她感到高興。春天的空氣也使她高興。這里的空氣比牢房里新鮮多了。不過她已經不習慣走石板路,而且又穿著笨重的囚鞋,所以感到難受。她瞧著自己的腳下,盡量使步子邁得輕一些。他們經過一家面粉店,店門口有許多鴿子,東搖西晃,走來走去,沒有人去打擾它們。女犯差點兒碰著一只瓦灰鴿。鴿子拍打著翅膀飛了起來,正好在女犯耳邊飛過,扇起一陣風。
女犯微微一笑,隨即想起了自己的處境,便沉重地嘆了一口氣。
女犯瑪斯洛娃的身世很平常。她是一個沒出嫁的女農奴的私生女。女農奴在鄉下跟喂牲口的母親一起替兩個地主老姑娘干活。這個沒出嫁的女農奴每年都生一個孩子。而且按照農村的慣例,孩子受過洗禮后,母親便不再給這個多余的、違反她的心愿而生下來的不速之客喂奶了,因為這要妨礙她干活。于是孩子很快就餓死了。
已經有五個孩子這樣死掉了。他們都是洗過禮后,不給喂奶而死去的。她的第六個孩子是跟一個過路的茨岡人生的,是個姑娘。本來她的命運也是一樣的,可是事有湊巧,那兩個地主老姑娘中的一個正好到牲口棚走了一趟,她是為責罵女飼養員沒有把奶油的膻味去掉而來的。當時產婦和她那健康可愛的嬰兒正躺在牲口棚里。老姑娘既為奶油的事,也為讓產婦進入牲口棚的事大罵了一通。她正要離開時,忽然看見了小孩兒,心便軟下來了,并自愿做了孩子的教母。
她真的給小姑娘施了洗禮,后來由于憐憫自己的教女,又常給她母親一些錢和牛奶。這樣,小姑娘就活下來了。兩個老姑娘從此就稱她為“幸運兒”。
孩子三歲時,母親便病死了。喂牲口的外祖母嫌外孫女拖累,兩個老姑娘便把小孩兒領回家里撫養。
這個黑眼睛的小姑娘長得分外活潑可愛,也給兩個老姑娘帶來不少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