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盛希泰傾情作序;劉芹、陳志武、郎永淳推薦 作者王勝江集創業人、投資人、創業導師于一身。對于本土創業人短板、國內創業環境有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從“如何敲開投資人的大門”到“真正選擇能讓創業項目成長的空間”,從“創新”到“匠人精神”,從“品牌”到“公關”••••••作者用十堂課,簡明扼要的指出創業成功的要訣。
真正的好獵人只在冬天捕獵
干貨點評:
大部分投資人是坐在火爐旁邊的,只有真正的獵人、真正的投資人,才會去大雪里尋找自己的目標,尋找自己喜歡的創業者。
我高中時特別喜歡的一首歌叫《大約在冬季》。冬季會讓人產生很多遐想,讓人感覺悠遠、舒服,我特別喜歡冬天。對資本來講,冬天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季節。
當冬天到來的時候,大雪紛飛,真正有狼性的創業者才會出來找食物。他們會用團隊的方式,用最強的狼性,來尋找自己最喜歡的市場、最喜歡的肉食,這樣的創業者才是投資人希望看到的。
同樣,資本寒冬也是投資人的福音。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才會有遍地的黃金,容易看到非常好的項目,而這些項目在泡沫時期是不太容易看得到的。狼會選擇在冬天捕食,好的獵人也會在冬天打獵。
股票什么時候買?最差的時候。項目什么時候買?對資金充裕的投資人來說,冬天來了,捕獵的時候也就到了,賣方市場終于變回了買方市場,他們集中資本,精挑細選,加大籌碼,許多投資人一邊嘴上說著冬天,一邊心里偷著高興。
在全球經濟乏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資本大多會放慢腳步,不會在O2O等領域持續燒錢,轉而追求成功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所謂的資本寒冬加速了創業項目的去偽存真,讓大家看到了最后誰在裸泳。
更重要的是寒冬也加速了資本圈的新陳代謝,未來兩年,將會是投資界的洗牌年。那些在“泡沫期”亂投一氣的小機構將加速出局,而真正有眼光、不浮躁的投資機構將迅速崛起,今年春節以來已經有一些資本加大了對優秀企業的投資力度,投資額過千萬美元的案例不斷出現,所以未來兩年投資機構和創業者兩個圈子的馬太效應都將更加明顯。
當然,資本寒冬中投資人對項目的要求也更高,更挑剔。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們在商業模式上也要突破創新,有的時候,悖于常理的模式才更有價值。很多創業者依然在依賴傳統資源進行創業,但其實傳統資源不是商業模式的痛點,未來要想做大,這種依靠傳統資源的模式是完全錯誤的,需要調整思維,調整模式,市場化。
在這里我對投資人也有一些建議:一個投資人應該做什么?做理性的投資,引導創業者往腳踏實地、自力更生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哄著你的創業者貼上大數據、O2O、分享經濟、“互聯網 ”等標簽,這些東西在馬云創業的時候就有了。創業的根本目的是讓項目盈利,而不是制造數據讓創業者虛胖。
所以為什么有些人總講數據,就是因為他沒有利潤,那就只能用數據來表示他很成功。真正好的創業者應該是把市場做好、利潤做大,畢竟大部分不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
案例復盤及啟示
案例一:智能家居
衣食住行,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住的地方,需要一個家,那么與住相關的創新,除了Airbnb(全球旅行房屋租賃網站)這種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再具體一點的就是智能家居創新了。
我見到一位來自成都的做智能家居系列產品的創業團隊。這個團隊的核心技術成員由業內專業人士組成,他們在物聯網、智能家居傳統領域、跨區域設備管理、動態設備交互等方面都有豐富經驗。
這個智能家居系統主要是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綜合布線技術,將與家居生活有關的各種子系統有序地結合在一起,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遠程控制家居系統。把手機變成全家的智能遙控器,管理家庭電器設備,從而實現雙向控制,平臺將保證數據更加全面準確地反饋收集。
系統功能主要包括智能環境、門窗控制、智能安防、智能照明、家電控制、智能影院等,目標是促進樓盤的銷售,提升開發商的品質,為廣大住戶提供一個綠色環保的居住環境,讓房地產商具備明顯的差異化優勢。項目目前主要是在成都、包頭進行試點推廣。
首先,創業者選擇的這個領域很好,方向沒錯,智能家居領域肯定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是我感覺這個攤子是不是前期鋪得有點大了?而且現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市場競爭已經是白熱化了。
面對這些老牌的強勁競爭對手,他們起步早,各方面資源都有優勢,我覺得應先調研了解已有競品的情況,找準差異化,不要在這么白熱的市場中胡亂突圍,不然會死得很快。
在現有成都、包頭的前期實踐中,選擇你的客戶使用以后對你的產品反饋是什么?大家對于產品的滿意度怎么樣?用戶更關注哪些點?這些你都應該有一個數據反饋。
目前項目是靠現有的一些傳統資源進行擴張,這種擴張模式是不可復制的,在成都、包頭可以運用資源關系打入市場,但是在其他地區你怎么辦呢?前期的確可以靠資源導入用戶數據,讓整個項目先動起來,活下來,但必須有一個后期的規劃。
案例二:服裝設計師孵化器
最近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創業者,創始人一直在醫療IT(信息技術)界做技術,女朋友是服裝設計師,對服裝很有感覺。有才華的設計師不想屈服于商業利益,所以他的女朋友想自己創業,于是他決定自己兼職孵化女朋友創業,幫助孵化設計師去把自己的設計理念用商業思維表現出來。
很多時候,獨立設計師在產品營銷、管理店面、招聘、市場運營、戰略方面都比較弱,所以現在這個創業者就想自己找一些合伙人來專職創業,想打造一個服裝設計師孵化器,培養孵化獨立設計師,既能創造現金流,也打造出一款極致的產品。
總的來說,這個創業過程讓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創業者在孵化自己女朋友創業,就說明創業者是研究了解這個行業的,創業者知道這個過程中哪些地方很難,會出現什么問題。
如果創業者把所有參與項目的獨立設計師都用對女朋友的那份用心和專注,我想肯定也會成功的。
在營銷方面,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到底是孵化培養獨立設計師,還是做一個商業思維的服裝品牌,明確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定位,體現出核心競爭力。我的觀點,早期還是選擇孵化幾個企業就可以了,先賺錢,活下去,后期再尋求其他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核心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服務的極致化問題,最后解決用戶服務體驗的舒適度問題。如果做得太過,也是不好的,比如說某些O2O、到家服務,什么都送到家,有時候反而失去了服務的體驗。
這一點從“雙11”電商大戰就能看出來。“雙11”整個的營銷過程中,內容已經發生了改變,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品質,更看重商家的信用。現在已經是一個拼服務、拼價值的時代,不再是打價格戰的時代,廉價的戰略不再好用,寧可低利潤,也要構建信用體系,用品質和信用抓住消費者。
因為你是做服裝定制的,又是獨立設計師,其中都是一些個性化的存在,肯定涉及一些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男士、女士、不同年齡段的人服裝風格也不一樣,你是不是要做出一個數據模型,簡單地分析一下市場情況?
當然,在做數據模型的時候,要簡單化,體現重點,數據不求大而全,但是要考慮消費者特定場景,要場景化、應用化,合理地去分析數據,權重數據。
在垂直做產品的時候,要學會升級突破,不斷地更新迭代。因為你做的是一款產品,你永遠守著自己的產品不更新是不行的,會讓用戶反感的,沒有讓用戶感受到你的產品在進步,這樣只會不進則退。
中國即將進入時尚行業時代,這是一個創業 服裝 時尚的時代,消費上也會回歸中產階級的時尚、理性消費。創業者們在商業模式上也要突破創新,有的時候,悖于常理的模式才更有價值。因此創業者可以專注垂直于某一特定人群的服裝,比如垂直于創業者的服裝,做反季節的服裝銷售,打造中國第一創業服裝品牌。
案例三:晚會服裝租賃
分享經濟時代,全民參與,剩余資源、有效想法都可以拿來分享,人與人之間發生更多的連接。
我見過一位女性創業者,她之前在會計事務所工作,經常參加一些商務酒會、公司年會,需要準備禮服裙子,這些場合的衣服市面上的選擇是非常有限的,在這些有限的選擇中服裝的價位又非常高,因此她想做點什么,解決這些問題。
她做了一個晚會服裝租賃的平臺,自己先購買一些禮服裙子,專門針對大中型城市的小白領、大學生、留學生群體,聚焦在中產階級的女性群體。
項目采取按次出租、負責干洗和配送服務的商業模式,讓每個女生都穿上精致美麗的裙子。目前產品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線,iOS的前端已經完成,還沒有上線。
但我覺得這不是分享經濟的模式,因為你平臺上的裙子衣服都是事先購買的,分享經濟模式應該是把別人的衣服拿出來讓更多的人租賃分享,自己購買衣服的方式不是輕資產運營,沒有發揮平臺的作用。
創業者可以在后期把別人的衣服加到自己的平臺上,這樣會做得更大,元素豐富,而且輕資產,單純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出租,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模式。
當然,把時尚、分享經濟和垂直用戶需求這些點結合起來,這個思路是非常好的。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中產階級消費升級時代,把好的衣服、好的東西拿出來出租分享,很多人都有這種需求,可以深挖的點很多。創業項目應該有特點,不能光租衣服,別人為什么要來你的平臺租衣服?要給別人提供一個時尚搭配方案,用戶在你的平臺上租的不是衣服,享受的是時尚和美麗。
如此,用戶會更喜歡找你,用戶黏性就會增強。用戶找你是因為方便,你不要單一做產品,而是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性價比。
前期是對用戶提供租賃和時尚搭配服務,后期可能會延伸出一些深度用戶購買衣服的需求。因此,這個項目的平臺一方面是讓更多人加入,另一方面是做出特點,延伸服務,這樣整個模式才會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