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物哀》的姊妹篇,將兩部同名著作《“幽玄”論》全文譯出,又將古典名家的“幽玄”論原典擇要譯出,使古代“幽玄”原典與現代“幽玄”研究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千年來的“日本幽玄”論,為中國讀者通過原典系統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幽玄”觀、把握日本古典文學及傳統文化的神韻,提供了可靠的閱讀與參考資料。
1.幽玄論理論原典的首次中文完整譯本;2.名著名譯,日本當代美學家能勢朝次、大西克禮的原典引進,著名學者王向遠先生編譯,3.與《日本物哀》理論并列為審美日本美學原典的兩部扛鼎之作。
能勢朝次,學者、日本古典文學研究家,著有《幽玄論》《能樂源流考》及多卷本《能勢朝次著作集》等;大西克禮,美學家,日本現代思辨美學的主要確立者,著有《幽玄與物哀》《風雅論》《美意識史》《美學》(上下卷)等,譯有康德《判斷力批判》等。
譯者簡介
王向遠,學者、著作家。著有《王向遠著作集》全10卷(400萬字,2007年版)及各種單行本著作20種,譯有井原西鶴、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太宰治等日本古今名家名作,及《日本物哀》《日本幽玄》《日本風雅》《日本古典文論選譯》(全三卷)等,共計200余萬字。
內容提要
入“幽玄”之境一一通往日本文學文化堂奧的必由之門(代譯序)
I 幽玄論(能勢朝次)
概說
第一章 一般典籍上的“幽玄”
第二章 歌學、歌論中的“幽玄”
第三章 連歌中的“幽玄”
第四章 能樂中的“幽玄”
Ⅱ 幽玄論(大西克禮)
一 作為藝術的歌道,作為美學思想的歌學
二 作為價值概念與樣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學中的“幽玄”概念的展開
四 正徹、心敬、世阿彌、禪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體”和“有心體
六 樣式概念的價值意義和記述意義
內容提要
入“幽玄”之境一一通往日本文學文化堂奧的必由之門(代譯序)
I 幽玄論(能勢朝次)
概說
第一章 一般典籍上的“幽玄”
第二章 歌學、歌論中的“幽玄”
第三章 連歌中的“幽玄”
第四章 能樂中的“幽玄”
Ⅱ 幽玄論(大西克禮)
一 作為藝術的歌道,作為美學思想的歌學
二 作為價值概念與樣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學中的“幽玄”概念的展開
四 正徹、心敬、世阿彌、禪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體”和“有心體
六 樣式概念的價值意義和記述意義
七 作為審美概念的“幽玄”的內容,對其加以考察的視點
八 “幽玄”概念審美意義的分析
Ⅲ 古代名家論幽玄
壬生忠岑
鴨 長明
藤原定家
正 徹
二條良基
心 敬
世阿彌
金春禪竹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