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著作的《夜色溫柔》描寫的是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夜色溫柔》的背景被安排在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1917年到193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所謂的美國爵士樂時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經濟大蕭條尚未到來的時代,被稱作“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夜色溫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描寫一個出身寒微但才華出眾的青年對富有夢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終如何遭到失敗、變得頹廢消沉的故事。小說的背景被安排是作者所熟悉的歐洲大陸,時間跨度為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三0年間,但小說所展現的仍是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社會場景。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三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法國里維埃拉的海濱地區,風光宜人,在位于馬賽和意大利邊境的中途中,坐落著一家玫瑰色的旅館,高大而氣派。挺拔濃密的棕櫚樹給富麗堂皇的旅館正門帶來陣陣涼意,旅館門前延伸出一小塊沙灘晶瑩剔透。近來,這里已成了達官顯宦的避暑勝地。
而十多年前,當英國房客大約在四月去北方后,這座房子就幾乎很少有人居住了。如今,旅館四圍卻多出了許多帶游廊的平房,在本書所要講的故事開始之時,也還只有十幾幢圓頂的老式別墅。這些圓頂別墅大多已經衰敗,就如同格賽的外賓旅館和距此地五英里遠的戛納之間茂密的松樹林中有些摧敗的睡蓮一樣。
這座旅館和它門前的沙灘渾然一體。如是清晨,戛納的城市輪廓、粉紅與淺黃相間的古老城堡還有法意邊界繹紫色的阿爾卑斯山倒映在附近的水面上落在清澈的淺灘里,隨同海生植物搖擺出的圈圈細浪顫動著。時間還不到八點,一個身穿藍色浴衣的男子來到海灘,先用清涼的海水澆潑身體,同時大口呼吸,不時發出哼哼的聲音,隨后又下水撲騰了一陣。
他離去后,沙灘與海灣清靜了一個時辰。在不遠處的海面上,商船正在緩緩西行,餐廳的侍者在旅館的院子里大聲說著話,松樹上的露水也逐漸地蒸發掉了。又過了一個時辰,汽車喇叭開始沿著歷史上摩爾人居住的丘陵地帶彎彎曲曲的公路上鳴響,那個地方剛好將法國的沿海地區和真正的普羅旺斯地區分隔開來。
離海灘一英里遠的地方,松樹被落滿灰塵的楊樹遮住了,那兒有一個孤單的鐵路小站。在一九二五年六月的一個清晨,一輛折篷汽車載著一位夫人和她的女兒向格賽旅館馳來。這位母親臉上還有往日的風韻,然而這風韻很快就會被她頹喪的心情所蠶食。
她令人愉悅的神態兼備了安詳和暢達,然而,人們的目光很快移向了她的女兒,那粉紅色的手掌似有一股魔力,雙頰煥發著迷人的光彩,如同孩子們傍晚洗過冷水浴后紅撲撲的小臉蛋一般可愛。
她那漂亮而開闊的前額舒緩地上延伸到發際,金黃色的頭發將額頭掩起,露出一頭波浪形的鬈發。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晶瑩亮麗,閃爍著動人的光芒。
雙頰天然紅潤,那是從她年輕有力跳動的的心臟里進發出的色彩。她的神態微妙地徘徊在孩提時代的最后邊緣——她就要滿十八歲了,她似乎要完全長成婦人,然而少女的影子仍在她身上若隱若現,如清晨的露。大海慢慢地在她們的南面閃現,與天空相交接形成一條細長、熾熱的線條,這時只聽母親說:
“我覺得我們可能不會喜歡這個地方。”
“我也有些想家了。”姑娘微微地說。
她們時而輕松地,時而漫無邊際地閑聊,但又對這種閑聊感到有些厭倦——事實上,任何話題都提不起她們的興致。
她們倒不是非得刺激一下已經疲憊的神經來使自己興奮,而是抱著學齡兒童競爭獎品時特有的那種心情,對那些孩子來說,似乎只有奪得獎品才能過一個有意思的假期。
“我們住上三天就回家l我馬上就去拍電報和訂購船票!”母親突然有力地說。
在旅館,黑姑娘用背誦課本一般的聲調說著一口濃重的法語訂了房間。她們被安排在了一樓客房。姑娘快速走進落地長窗帶來的一片亮光里,隨后,幾步來到環繞旅館的石砌游廊。
她走起路來臀部緊繃著,腰板勁直,多像一位芭蕾舞演員。窗外,熱烈的陽光緊咬住她投下的身影,她退卻了——強烈的光線刺激地她幾乎睜不開眼睛。五十碼開外,湛藍藍的地中海也似乎擋不住酷熱的目光,一點一點地褪著顏色。欄桿下面,一輛破爛的別克汽車停在旅館車道上,被陽光無情地烤曬著。
確實,這個地方只有海灘熱熱鬧鬧,一派生機。三個英國保姆坐在那里很費功夫的編織著維多利亞式樣的毛衣和襪子。這種式樣在19世紀的40、60和80年代時髦風行過。
她們一邊熟練地編織一邊嘮嘮叨叨地拉著家常。緊靠海的一邊,十多人在條紋遮陽傘下安了臨時的窩,他們的孩子在清澈的淺灘邊追逐一些不怕人的魚兒,或赤條條地躺在沙灘上.涂滿了椰子油的軀體被陽光一照,亮閃亮閃的。
羅絲瑪麗雅來到海灘邊上,一位十二歲的男孩從她旁邊經過,興奮地喊叫著撲入大海。她覺察到一旁逼人的目光,便脫去浴衣跟著跳到水里。她悶著頭游了一會,卻發覺水很淺,便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頂著水吃力地朝前淌,就像拖著重物般拖著兩條纖細的腿。當海水涌到胸口時,她回頭張望了一眼海岸。
海灘上有個裸著上身,戴單片眼鏡的男人,他穿著緊身褲,挺著毛發濃密的胸口,丑陋的肚臍凹陷著,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當羅絲瑪麗雅朝他看時,他隨手摘下眼鏡,往那團胸毛中一塞,之后抬起手中的瓶子給自己添滿了一杯飲料。
羅絲瑪麗雅俯臥在水面,四肢撲騰著。以爬泳的姿勢朝救生筏游去。海水涌了上來,溫柔地將她從熱氣中擁入水中。海水滲進她的頭發,包圍了她的身軀。
她在水里轉著圈,撲打著,盡情地嬉戲。當她快靠近救生筏時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正在這時,一個牙齒潔白、皮膚卻曬得黝黑的女子低頭看著她。羅絲瑪麗雅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那么白皙,趕緊轉過身,向岸邊游去。等她上岸時,那個手里抓著瓶子、毛茸茸的男子走上來同她搭訕。
“我說,那條救生筏后邊有條鯊魚呢。”雖弄不清他是哪個國家的人,他的英語卻帶著一種慢吞吞的牛津腔。“就在昨天,鯊魚在戈爾夫瑞昂干掉了英國海軍的兩個水手。”
“我的天哪!”羅絲瑪麗雅驚叫起來。
“全是英國軍艦丟棄的可惡的垃圾把它們引來的。”
他眨巴了下眼睛,意味他這么說只是要給她一個有力的警告。他扭捏地走了幾步,又給自己倒起了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