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食品供應鏈為研究對象,針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以食品企業為例,從企業的角度探討全球化下食品企業誠信風險防范問題,提出中國食品企業提升食品安全誠信的獎懲機制,實現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內容包括:(1)食品企業誠信研究。( 2)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風險與防范機制研究。(3)食品企業的誠信風險與防范機制研究。(4)食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中政府與集團性官方監管模式與機制研究。(5)食品企業基于食品安全的誠信評價與獎懲制度研究。
本書從企業的角度系統的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研究,書中大量的資料來自食品安全生產的第一線,并配有相關政策解讀,對于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姜啟軍,東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現任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經濟分會秘書長、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企業社會責任、食品經濟管理、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曾在《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軟科學》、《商業經濟與管理》、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戰略選擇》、《基于社會責任的食品企業危機管理》等專著。
余從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光明食品集團產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從事集團系統科技進步、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結構調整等工作推進。兼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工作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冷凍冷藏食品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上海市食品學會理事、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食品質量安全及產業鏈管理、食品新產品技術集成與產業化。先后主持或參與上海市、農業部重點課題多項,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多項。曾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近30篇。
前言
第一章 食品企業的基本特點
一、食品行業的類型和特點
二、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特點
三、食品供應鏈和食品供給
第二章 食品安全問題分析
一、食品安全問題的有關概念
二、引發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三、國內外食品安全問題的表現形式
四、國內外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原因
五、食品安全事件調查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食品安全誠信問題分析
一、食品企業誠信
二、食品安全誠信缺失類型
三、食品安全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基于供應鏈的食品安全誠信缺失分析
一、核心企業食品安全失信分析
二、食品供應鏈節點企業食品安全誠信缺失分析
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失信分析
四、企業食品安全誠信評價指標體系
第五章 食品安全誠信風險識別與評估
一、食品安全風險概述
二、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管理的界定
三、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主觀故意誠信風險)的識別
四、非傳統食品安全風險(主觀故意誠信風險)評估
五、以豬肉和乳業為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第六章 主要發達國家誠信體系簡介及誠信風險管理
一、主要發達國家的誠信體系簡介
二、主要發達國家食品生產企業誠信控制主要經驗簡介
三、國外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管理現狀
四、我國食品生產企業誠信體系官方監管構建
第七章 企業食品安全誠信風險防范與獎懲機制
一、基于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管的獎懲機制
二 企業食品安全誠信風險防范機制
三、食品安全誠信對內(主觀風險)防范
四、食品安全誠信對外(客觀風險)防范
五、企業食品安全誠信制度建設
附錄一 A公司的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管理分析
附錄二 B公司食品鏈全過程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管理分析
附錄三 B公司誠信手冊
附錄四 工信部關于印發《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附錄五 上海市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監管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參考文獻
后記
《企業視角下的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管理與獎懲機制研究》:
(三)上海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現狀
1980年以來,上海市的蔬菜、水果、牛奶、鮮蛋以及淡水產品的產量就不斷上升,在農副產品產量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但是,自2000年以來,上海市的糧食、肉類和禽蛋類等部分農副產品的產量呈下降趨勢。
從上海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的現狀看,有如光明乳業、梅林、冠生園、金楓、海獅等國有背景的制作型企業,也有申美飲料、雀巢、多美滋、三得利、上好佳、川崎、克莉絲汀、太太樂等具有影響力的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很多中小食品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和產業集聚,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從發展趨勢看,上海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的數量不斷下降,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0萬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1619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157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519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13.7萬戶、餐飲服務單位6.1萬戶,規模以上食品企業500余家,占總數的35%。盡管如此,在上海的食品生產加工行業中,小企業仍然占絕大多數。在這些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中,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最多,占總數的約78%。伴隨著企業總產值的增加,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地區性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在增加,這說明該行業的地區性產業集聚水平在不斷提高,例如,金山工業園區集聚了大量規模以上的食品加工制造企業,產業集聚對提高上海市食品加工制造業的生產水平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上海市食品加工業總產值雖然在不斷上升,但占全國份額卻呈下降趨勢。
二、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特點
國內外的食品產業發展實踐表明,食品行業在發展初期,往往在技術、管理制度、行業標準、規范等方面往往存在較大的缺陷,極易產生食品安全事件。我國食品行業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呈現出行業分散、地域分散、過程分散的“三分散”的特點,同時,在行業標準、規范、市場監管等方面還處于尚未完善的階段,食品企業自身的素質和食品安全意識也處于初級階段。這是當前食品安全誠信風險面臨的大背景,這使得食品安全誠信風險很大,防范食品安全誠信風險的壓力更大。
(一)企業數量眾多,整體規模偏小
食品行業為壟斷競爭性行業,行業集中度較低,中小企業比例偏高,技術水平較低,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狹小。大部分食品行業處于完全競爭狀態,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下,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很多企業經營不佳。近年來,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異常迅猛,整個食品行業發展形勢較好,隨著行業整合及行業成熟度的提高,行業利潤向大企業和品牌企業不斷集中,行業龍頭企業擔當起行業資源整合的重任,例如,飲料行業、乳品行業和啤酒行業等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以上市的食品企業為例,從我國食品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來看,2011年總資產超過100億元的有10家,其中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青島啤酒、新希望等;資產規模在50-100億元之間的公司有7家,分別是中糧屯河、光明乳業、維維股份、雙匯發展、張裕A、珠江啤酒、中糧生化。大多數公司總資產規模在30億元以下,這樣的公司有56家,其中總資產規模在10億元以下的公司有11家,占總數的12.22%;總資產規模在10-30億元的公司有45家,占總數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