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帶著多年的夢走進了神秘而神圣的西藏……一家人從藏東北駕車一直到藏南珠峰大本營的西藏縱向游歷,近距離觀察、感受并體味著西藏的山水人文,在對一些神圣、神秘的東西保有敬畏的同時,也親歷了教科書之外的文史知識。他們用文字、用鏡頭記錄下了絕美藏域的人、景、物,不僅有山河湖泊,還有虔誠、質樸的的信眾……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藍天耀眼讓人難忘、一個游歷之后讓人充實自信的西藏。同時,書中還有非常實用的、對暴走一族的行游建議與進藏的物品攜帶攻略,包括一些入藏前需要在當地辦的邊防證、進藏證等。駕著你的愛車,帶著這本小書,去西藏吧!
陳一齡,北京華藝文化教育中心董事長,北京元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出生于上海,成長于北京,畢業于首都經貿大學。在校時得益于導師金家瑞先生的親傳,受益匪淺。做過公務員、外企首代。愛好自駕游與做飯,喜喝茶、咖啡和翻書,尤擅對各地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產品的挖掘,有志于為人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傳承盡力。
關于車輛
為本次京藏自駕游而添置的國產“長城H5”越野,在它贏人的價位上,以其“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優良”品質入川,但終究抵不過川西北的惡劣路段,時常出現一些讓人驚恐不安的故障。但本著對它“舍得豁出去”的態度(這原本也是購買它的兩大理由之一),又經長城汽車售后專家的指點,使得它在警示燈亮起時仍然能“帶病堅持工作”,最終載著我們一家走完了艱辛的川藏北線!
川西雀兒山的惡劣路段之后,車子就像經過了歷練,車內一切竟恢復正常——發動機警示燈不再亮了!“癲癇式”的無規律熄火次數也大幅度減少!讓人的心情在緊張與松弛中交織。
長城H5令人“討厭”的地方,是車內座椅進深太窄,尤其是后排座位。在長途旅行和越野路段會令人倍覺煎熬,加重了疲勞感。
這款長城H5車在長途旅行時的另一宗“罪”,是車內儲物不方便!一是地方少,排列不順手——別扭!二是地方小,放置東西困難——沒用!
這款車最致命之處,是它的A柱弧度和寬度的設計,像沒經過測試,轉彎時會出現視覺死角,尤其是左前柱!這是最恨人的難以饒恕之“罪”!對駕車人來說,寧愿舍去造型保證生命安全!
難道我們的國產車真的不能在細節之處勝出嗎?
已然這樣,就先不數落它了,京藏自駕游才剛剛進入“正題”。
在陽光和煦的下午,長城車載著我們勝利跨越了金沙江大橋,前往進藏檢查站——崗托(位于北部西北部轄鎮,是四川省進入西藏的第一鎮)。全家人心情振奮,無數次向往的神秘西藏,此時就在眼前!
全體下車,出示證件,例行檢查。檢查站里只有我們一家人,檢查登記就在外面的紅色涼亭里,4人分別登記,共用時15分鐘。
在離開北京第12天的下午4點鐘,我們終于踏上了祖國美麗的雪域高原——西藏!
第一站 驚艷的藍天和閉塞的江達
想象中的西藏觸手可及!一過崗托檢查站,撲面而來的藍天和黝黑的柏油路,夾在兩側翠綠濃密的叢林之中!曾經見過的和幻想中的藍天白云,仿佛都不似面前的這般艷麗耀眼!心目中神秘而蒼涼的西藏竟如此美艷,令人大喜過望!西藏,今天我們將親眼見證你的風光!
車在行駛,迎面撞來西藏的天,湛藍深邃!打開車窗,盛夏的空氣里彌漫著沁入骨髓的清冽!高山深澗,大樹參天!滿眼醉人的綠色層次分明,將人的心情調配得一片清新!
可是好景不長,40分鐘不到,道路便沒了柏油,沿317國道行駛1小時后,道路和景色變得越來越荒涼,車子就在這破碎、坑洞、綿延無盡的山路上行駛,難道這就是青藏高原的蒼涼本色?
山坡上道路不寬,上下各一條道,彎曲回旋。路上車輛很少,只是要“小心”偶有經過的“川牌”車輛!大概是近鄰的關系,頗為熟悉路況,還有“公干”在身,因此他們都“勇猛無比”。無論車況如何,必是狂奔狀,四處亂鉆、搶行。但是,這些絲毫不影響藏北高原的景色帶給人的視覺沖擊力:廣袤的高原,古樸的佛寺,散食的羊群,還有堅韌的山石!蒼涼亦大美!沿途的景致不斷帶給我們驚喜,令人倍感興奮。
一路上,橫斷山脈展現著它的險惡地勢,既令人敬畏,又十分壯觀。時好時壞的道路,在藍天厚云、青山峭石的襯托下,勾勒出一幅幅讓人心顫的藏東北高原的經典畫面。
最重要的發現是,青藏高原不缺水!
路上有太多的從山上自然引下的膠皮水管,閑散地擱置在路邊,山水噴涌著,供過往司機隨時取來沖車。這要是在北京,一年得省多少洗車費啊!
進藏后不足百公里的路程,很快便可到達藏東的門戶、第一個縣城——江達(位于北部西北部)。路況開始好起來了,但還有小的塌方,這在西藏境內,包括川西北地區是很常見的,此景此情早已習慣。
在西藏自駕出行,進出所有縣城,都需要停車檢查,交驗證件。自此,開始了在西藏的不斷停車檢查的經歷——帶齊身份證件萬分重要!進藏通行證千萬別忘記辦理和攜帶。
江達,一個全縣人口不到7萬的小城,平均海拔3600米。有一條大街,街上最好的賓館——(看建筑是)津江賓館,但因沒有停車場而作罷。投宿對面的交通賓館,有個大大的后院可以停車。
江達交通賓館的服務小姐,大概是漢語的表達障礙,沒有給人質樸熱情的友好感,讓人看到的是她們的“彪悍”“硬朗”——給人冰冷的感覺。這里依然是康巴地區。
賓館180元/間,沒有任何服務,房間衛生及被褥還可。
入住后被告知“晚上沒電”!每屋發一根蠟燭——也是很多年沒有經歷的。如此,兒時停電的記憶又被燃起。只是害得我們沒法給相機充電!
房間臨街,縣城的人晚上不睡覺,打桌球到深夜,而第二天早上7點不到,那臺球桌就又支上,有人在奮戰了!
只歇一夜,不必計較。
江達街上有一家裝有塑料快餐桌椅的小店,看著還算干凈,就在那里吃了晚餐,館子是川籍漢族人開的。進入川西藏地之后,大部分餐館都是來自四川盆地的漢族人開辦,近似于農家菜。
江達的大街上,都是些零散小店,一水兒的大路貨,價格低廉,但就性價比而言,也不便宜。街上有一家“超市”,進去添置了些必需品。有趣的是,在內地大城市,為限塑而增收的塑料袋錢,在這里被贈送的無紡布袋所代替——這才是真正的限塑惠民!后來,在西藏全境的大小超市都享受到了這種待遇——贈送無紡布購物袋!給人滿滿的溫暖感。
早晨7:30出發離開。在縣城邊上的中石油加油站,以8.72元/升的價格,加了一箱93#汽油——此時北京的92號油價是7.31元/升!
這是地圖上標示的少有的幾個加油站之一!我們千里迢迢奔到這里,終于中獎!自加了這箱油以后,車就一直熄火,發動機警示燈也再次亮起!——加了水啦?令人氣憤!
迅速逃離!
帶著冉冉升起的太陽,讓心情變得快樂起來!
第二站 可愛小城類烏齊和混亂的巴青
——綿延無盡的藏東北草原和破碎的泥土路
沿317國道繼續向西,計劃中午到達昌都午餐,并游強巴林寺,之后住宿類烏齊——自駕游就是可以隨意地停留在你喜歡的“小”地方,領略別樣的風情,體驗自由行的任性!只可惜,在江達的住宿,所有的相機都沒能充電!以至于“釀成”小城類烏齊影像缺失的“災禍”!車載充電器很重要哦!!!
江達加油后,一路和“中石油”較著勁到達昌都,盡管相機已經快沒電了,但還是記錄下寥寥幾張實在難舍的畫面。
到達昌都城時正趕上午飯時間,一家人就在城區路邊的一家飄著醬肉香味的川菜館——“金龍餐廳”里落座,餐費共計158元。
只是自進入川西北之后,用餐時、加油時的如廁,就都成為“大”問題。這些所在在內地一定會提供公廁設施,而在這里不是沒有廁所,就是難以落腳!
昌都,作為臧東北重鎮,今后到達也會越來越方便,此行不列入城市詳游計劃。
在昌都的午飯后只游覽了這里著名的彌勒佛寺——強巴林寺,在這座黃教名寺的參觀禮佛大約用了一小時。與德格印經院一樣,這里游客稀少。
離開昌都,一路順暢。天氣正好,遠望牧場肥美,滿眼風景! 18:00不到,我們就到了類烏齊——一個此前從不知曉的地方。
進了縣城,就見到主街上的“陽光飯店”,感覺上是一家不錯的賓館。進去一問,竟然客滿!再問可有縣委招待所,說還在裝修(這是2000年以前的概念)。到小城游歷,夠檔次的住宿地大多就是縣委縣政府的招待所了。只是近十年來,這一概念被完全打破。
只好沿著縣城大街掃蕩。見到了“郵電賓館”,小二層,有后院停車場,想來是“大”店——郵電嘛,算是小縣城里的“大”國企。進去才知,其實就是四川小縣的漢族人,到西藏來個人承包的招待所(實在是名稱核準的誤導啊)!
旅店在二樓設有公共衛生間2個、公共洗澡間2個,過道上的公共盥洗水池有2個水龍頭——好歹可以簡單清洗。好在被褥還干凈。房間很小,但是有一個插座!
這里天黑得晚,夕陽無限好,晚霞在小城上空彌散著久久不肯離去……
類烏齊,一個不大的縣城,有一條大街、兩三條街的岔道,像新建城區,街道是新修的,整齊而干凈,路上行人不多,開著的店鋪也不多。非常非常遺憾的是,一家人只顧著吃飯了,飯后天就黑了,竟然誰也沒給小城拍照!就讓這美好的記憶留在腦海里吧。
類烏齊全縣人口4萬多,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了在喇榮的高原“修煉”,這樣的海拔,一家人竟可以應對自如了!
出“賓館”門,轉過兩條街,有一家相對大一點的餐館和一家“大”的超市。就在這家大餐館就餐,有包間雅座,“猛”點了4個菜,只記得一道老板極力推薦的肉燉黃菌菇,大大厚厚的黃蘑菇,味道鮮美!想起從江達之后,總看到路邊有藏族群眾舉著一個一個的塑料袋向過往車輛兜售,因不知何物,也就懶得停車。這下知道了,就是黃菌菇,在藏地是很珍貴的東西,但由于是長途旅行,也還是不能停車購買!
旁邊的超市新開張,貨物還沒碼放完成,但品種還算夠多。街上的水果店鋪里,水果種類不少,只是果子都快要爛了,價格當然比北京還要貴,想來當地的購買力還是不足!盡管如此,基本生活用品、大路貨的零食也不少,夏季的夜晚,店家還都沒關門。
類烏齊的夜晚寧靜安逸。賓館就在穿城而過的國道旁,但車輛不多。
小城給人的印象挺好!
次日清晨7點準時出發,沿317國道,預想當日到達索縣住宿。400公里的路程,應該午后就到。不曾想,這一回辛苦地開了14個小時,才走了360公里!綿延的砂石泥土路,開到天都快黑了,才到巴青!
藏東北高原是廣袤無盡的草原與山丘的交疊。不時出現的是山壑澗流,突兀的巖石峭壁,沒有了高大喬木的山麓,植被稀疏。
蜿蜒無盡的土路,像鋪設在景色不變的無人區里,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現在眼前,不時給人以“又開回來了”的錯覺,綿綿無休!
寶貝們依然坐在后排,14個小時無趣沉悶的長途,千篇一律的景色,沒有也無處午餐,只能以車上零食解決。也真難為、鍛煉了小姑娘們,一句抱怨和不悅的話都不曾有。感謝女兒們的乖巧、懂事。
藏北高原的氣候,在把一切都搞得支離的同時,也帶來奇異的山色景致供人欣賞。偶有村莊散落,雖是荒野,卻也有靜謐、安逸的感覺。人在旅途,景色隨心……
在這高原遼闊的曠野上,有個“大篷車”商店,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還支了個臺球桌在“店”前,甚是有趣。藏族同胞的生活真得閑適、悠哉!
路上車雖少,但路太窄,若遇會車,就只能“找地兒”等待!當然,路遇牦牛,也是十分麻煩的事,往往一頭牛就能把路面占滿!
六個小時了,漫漫長路乏味而無趣,幾乎不變的路況,四周沒有人煙。
終于,在覺恩鄉被攔下——終于見到人了!只是停車檢查。
從檢查站的位置就能看到本教的圣地神山,廟宇金頂耀目,只是距離尚遠。
檢查站過后的道路,我們就像走進了“建設工地”!這里的鄉鎮修路,是“不留余地”的,路面全部刨開,車子需上下“跳動”才能駛出。倘若不是越野車,這段路途休想通過啊!
時間在流逝,可我們卻只是在蠕動。
終于,在無盡的泥土山路和施工路段的“考驗”下,我們的坐騎出現剎車片異響!正駕駛果斷將車開入路旁水坑中,異響消除!——大貨車?
于是,在有瀑布的路邊停車,讓它休息!找出車上一切可用的器皿,舀水澆車輪——感謝水源豐富的青藏高原!
這項“運動”,讓兩個小姑娘樂不可支——感謝我們這輛具有“大貨車性能”的長城H5,讓我們的旅行增添了新的免費項目!
之后的路況依然,車內新增了4瓶“高原泉水”,并從此一直需要預備著!
這一路應該是油品質量問題,使車子總是熄火,不知是高原氣候改變了油品,還是人品改變了油品?
道路顛簸,這一天,長城H5的后備箱門鎖被顛折了!—— 一個從未遭遇和聽說過的車輛故障!
晚上9點,我們才到巴青縣城邊上,而天馬上就要黑了!這一天,正駕駛一人奮戰了14個小時,一路海拔4000米以上,經過的最高峰4900米!在這種從未曾遇到過的路況下,副駕被戶主要求“負責坐在副駕的位置”上。
盡管距離索縣還有32公里,但我們決定:就地休息,不再前進!
這巴青縣,怎么連個縣委招待所都沒有?細想也是,“巴青”的藏語意思就是“大牛毛帳篷”!怎“該”有建筑物?這個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縣城,高寒缺氧、空氣稀薄、冬寒夏冷、太陽輻射極強,道路泥濘坑洼,街邊也沒有像樣的建筑物。
天色已暗下來,只好求人帶路,要求找一家“縣城里最好的賓館”!
當地人特別熱情,兩位好心的摩托車騎士,將我們帶到一個有霓虹燈的“南充賓館”!唉,其實也就是個鄉村夫妻旅店!感覺距離縣城大街挺遠,還必須通過一條淤著水的路前往,但卻是周邊唯一一家有霓虹燈閃爍的店!
“賓館”是個二層小樓,在縣城大街上就可以看到它的霓虹燈!想想是個多么“高大輝煌”的賓館啊!這兒有個可停車的擁擠的小院,每層只有一個盥洗衛生間,設有一個蹲坑,外加坑上墻邊的一個龍頭,算是上水出口。
二樓已經住著幾位藏族男女。我們挑了個大些的房間,150元/間,其他一切真的只能湊合!今晚只能是濕紙巾清潔了,好在樓下可打熱水,房間內備有一個塑料盆。這次出行實在是“輜重”太多,否則一定會帶個洗臉盆!
晚飯在這家旅店老板的推介下,開車到縣城大街上一座簡易的二樓小館子——他們老鄉開的“天外天酒樓”吃飯,四菜一湯180元:一個蹄花冬瓜湯要68元,西紅柿炒雞蛋要25元!從此地開始,餐費一路上升。
這一晚,后備箱的門鎖實際上是虛掩著的!
這一天,坐車人和開車人“一樣辛苦”!36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14個小時,中途無餐!
這一天,藏北高原的地質風貌,給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有怪得像異域城堡的,也有蒼涼得令人敬畏的。盛夏藏北的高原上,有花,但草原依然荒涼。山麓上草皮是破碎的,氣溫是清冷的,山風是凜冽的。它們,構成了藏北高原令人震撼的蒼涼之美……
……
第七站 歇腳江孜、定日沖向珠峰大本營
離開山南,沿省道向西,我們開始向珠峰挺進。
第一站選擇江孜縣(隸屬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開進位于縣城上海東路的江孜飯店,三星級,藏式風格濃郁,有分體空調,有大院子停車,300元/間。2012年時西藏游,除了拉薩、日喀則,其他城市的酒店是沒有散客預定的,只能車開去后憑運氣入住。現在或許有些變化了吧。
江孜縣城規劃建設得挺有特色,很值得一去。兩條街,道路及兩側的路邊店都像模像樣。街上有“西餅店”兩家,面包、糕點的制作水平初級,價錢和北京一樣。
在江孜的晚飯,全家上街,在街上的“迪雅酒店”吃了頓藏餐。小店裝修很有民族特色,也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晚餐要了酥油茶,四個菜,共170余元。
轉天一早游覽江孜景點。宗山抗英城堡要去看。這是坐落在山頂上的城堡,據說原是清政府設置的江孜宗政府所在地,位于江孜縣城內,在我們入住的酒店房間就可看到。想象著當年抗英的民族英雄們,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因要保持去珠峰大本營的體力,決定開車繞道后山車道開上去,不曾想后門不開!沒能入內,略有遺憾。
從江孜縣城前往白居寺的路上,有自治區級文物“貢嘎曲德寺”。寺院不大,很快參觀完畢。
白居寺,到江孜必去的景點,是一世班禪和江孜法王于1418年建造,一寺容三派,格魯、薩迦、布敦三派“長期和睦共處、和諧無爭”。這里主要的參觀處是著名的吉祥多門塔,塔高32米,共108殿,現開放77間,殿內雕塑、壁畫、佛像10萬余,號稱十萬佛塔。門票60元/人。可以拍照,每架相機收費10元——相當合理!
一上午的時間,77間殿全部游覽有點難,按計劃,今晚將入住定日(隸屬日喀則市),
前往定日的路上,景色千變萬化,展現了青藏高原最美麗的景象。
有像雪崩一樣的冰川景色,在其他地方很難親眼看見,它來自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有停車觀覽拍照區,但為了盡早到達定日縣(擔心沒房),我們沒有停車。
氣勢磅礴的冰川之后,是柔美舒展的五色花海,讓人感受了太多的高原蒼涼之后,心境安逸下來,呼吸也暢快起來……
沿途風景不斷,每一幅都像畫家筆下的水彩畫。
道路相對平整,從江孜到定日之間,溫泉很多,開設了不少“溫泉度假村”,條件、設施和經營大都是“村”級水平。
在318國道上行駛到5129公里處,就可以看見珠峰峰頂了。這里海拔4400米,一眼望去,滿目山峰,此時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群山巍峨。眼前壯觀的山峰,每座都在7000米以上!只是分不清、也拍不全另外幾座8000米以上的姐妹峰,不知誰是洛子峰(8516米),誰是馬卡魯峰(8463米),誰是卓奧友峰(8201米),誰又是希夏幫馬峰(8012米)?
到達定日白壩子鎮的定日珠峰賓館,已是傍晚6點,這里是珠峰腳下規格最高的賓館,二星級,2間房500元含雙早,很不錯啦!
賓館小院不大,院里已停滿十幾輛車,找地兒把車塞進去。竟有8輛重慶牌照的小車,30余人,還有一輛全是老外的大轎車,就是與我們同住江孜飯店的那個團。好在他們只能經停定日,前往樟木口岸。
晚飯在賓館餐廳享用,旅游團和散客,外加二十來人的“工作組”,大餐廳全滿。我們還是每人一碗面(牛肉滴)、一個炒青菜、一個炒雞蛋、一壺5磅的酥油茶,共132元。
早早入睡,明日這一賓館的人,都要擠珠峰,想著都害怕。戶主宣布,明早6點起床,不吃早飯,6:30出發!
定日的海拔只有4300米,8月初的天氣已經很冷,全家都穿上了棉毛衫、褲,這是必需的!還穿上了毛衣,外加羽絨服。如果實在沒帶羽絨服(其實,此行就在這里穿),賓館大廳也有賣!或是多穿兩件毛衣,也是可以的。但一定不是陰雨天才行。
第二天6:00,準時起床;6:30,天還黑著,準時,是必須出發!那群重慶客已經發車了。村路狹窄,前車只要不盡力右行,后車就無法超過,夾在車流中行駛會很難受,也會礙別人事。好在我們單車,不用等人。
我們第一個到達魯魯邊防檢查站,全體下車。這是只有一間小屋的登記站,邊防證、進藏證、身份證一應出示,邊防官兵倒也利索,順利過關。又開出八九公里后,到達切進山檢查站,帶上全車人的全部登記證件和大把買票的現金,來到有三四位小伙子的宿舍——都還沒起床——天還沒亮。
“這里不是賣票,是驗票!”
可定位儀指示,這里是“珠峰售票處”啊!
害人啊!所以,直至今日,我也不用“定位儀”!最靠譜的辦法——事先查找好線路,現場詢問打聽!可野外沒人時呢?······
必須回到定日!被告知:定日有個加油站的地方,找賣票處!唉,怪自己無知!一個難以想到的問題——在距離景區100多公里的地方設售票處!回去吧!
回到定日白壩子鎮口加油站,一路就沒見到有牌子指示珠峰售票處!加油站的人告訴說:“賣票的人還沒上班”,“家在村里”,“村邊第一排房子就是”,聽得云里霧里。泥路開進村找,把屋里人都叫醒,男女主人一陣忙,讓我進屋,從他們家的抽屜里買到了上珠峰的票:司機加車400元,成人180元/人,15歲以下兒童免票!
再返回時,天已大亮,快8點啦——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但卻能看清珠峰腳下的村寨和梯田,也能看到泥石沖毀的廢棄的村莊,算是補償。欽佩這里的人們,欽佩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堅強意志!
切進山驗票后的路,就成了此行最難熬的一段!這里到珠峰大本營,近100公里的路程,開了足足4個半小時。從定日晚餐后副駕就一直腸痙攣似的肚子疼——這里的牛肉面太油啦?水土不服?還是“又一種高原反應”?關鍵時刻影響工作啊!
100公里的碎石搓板路,連續不斷的大回環。翻山無數,道路漫長。這一路上下顛簸,肝腸寸斷!只覺得天昏地暗,身心極度疲憊,但這還只是坐車!自駕去大本營,司機的操控技術和堅韌的心理素質,才是到達頂峰的關鍵,同時還有賴于車輛的懸架!當時還不知,我們的新車已有一個減震器漏油——無知無畏的一家人!后排的小姐妹倆,靠著頑強的毅力和一定要見到世界最高峰的信念,強忍難耐的顛簸和眩暈。4個小時!何等漫長的生命旅途啊!
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沿途竟有好幾塊工商銀行的廣告牌!是唯一在這里樹立形象的國企!偉大的“創意”!“雄厚”的資本!也是只為“少數人”服務的典范!可惜副駕不能帶病堅持工作,沒能留下影像“證據”!
眼前總是大片的荒灘,必須沿著有深厚車轍印軋出的“路”行駛,偶爾也會看到越野狂人單車軋出的“超近道”,但我們絕不能去冒險!
終于到達珠峰自駕車停車場!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郵局!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快餐攤檔!這里有世界上最臟的公廁!
這里是自駕和散客到珠峰大本營的客車換乘車站,所有人都必須換車!
能在世界最高的郵局,為我們的明信片蓋上珠峰的郵戳,極具紀念意義!
從停車場換乘標著“定日縣政府”的18座考斯特面包車(半小時一趟,25元/人),20分鐘后,我們到達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邊防檢查站,珠峰近在咫尺——只是視覺,走過去?還不敢想!所有證件與本人對應后,方可進入指定區域拍照,并被挨個告知“進去拍照,不準脫衣服,不準打橫幅”。
定日前往大本營的檢查哨所,已全部是軍人而非警察了,查驗認真。進藏前到公安局辦理進藏證,到珠峰、樟木及察隅口岸的邊防證,是萬分緊要的事。
珠穆朗瑪峰,無論多偉大的人物,在她面前都顯得那樣渺小,再豪邁的誓言,在她面前都是那么無力。珠峰,當她真真切切就呈現在眼前時,壯觀、震撼、興奮、疲憊、自信……給人的心胸以強烈的撞擊感!
珠穆朗瑪峰,8844米,令人崇敬!珠峰大本營,這個多少次認為不可企及的去處!5200米,人類生存極限以上的荒頂,此生,我們全家到過!充滿自豪!
天公作美,云開霧散,讓我們真切地目睹珠峰的尊容。近在咫尺!巍峨壯觀、冷峻震撼!……千言萬語都是多余,一句話,“珠峰歸來不看山”!
沒有勇氣,也沒有“毅力”,等待拍攝珠峰的日落和日出——回家欣賞攝影家的作品吧,完全能從作品中體會到作者的艱辛了!
離開珠峰大本營下到停車場,已是下午2 點多,想著還有四個半小時的顛簸環山路,真心感謝我們的“鐵人司機”!9個小時海拔5000 米高原連續駕駛!這一天,強烈的高原反應,使駕駛沒有“替手”。
路邊看到的是珠峰腳下的“巖羊”嗎?不知道它的名字!身披天然偽裝,若不注意,簡直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當我們開上前往拉孜的柏油路時,已是傍晚7點了!好在到達拉孜縣城還有180公里!好在這里比北京天黑晚2個多小時!
……
西藏印象
——原始的質樸
山野里的藏族群眾,質樸友善,他們舍得把他們有的東西分享給你,只是有些語言交流“障礙”,以及你對環境、對食物的“享受”能力。
在拉薩倉姑寺前的街上,一位行乞的老婦,竟能記住每位施舍予她的人,并堅決不收同一人的第二次施舍——讓我們感受了被拒絕時的心靈升華。
——現實的“缺失”
西藏的旅游服務從業人員,很多人“服務意識”過于“淳樸”——沒有服務、沒有笑臉、沒有商量。不論有無“規定”,人是“死”的,偶爾會遇到個別人的生硬拒絕——真正鍛煉你在旅途勞頓之后的“隨遇而安”、溫文爾雅,千萬不能因此而讓自己不快樂,使旅行掃興。
西藏的人:
高原惡劣的環境,在你領略震撼的山水之美的同時,也不斷感慨它的冷峻和冷漠。但當地牧民卻能“享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一切,也安逸著這樣的生活。唯經幡和寺院,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看來,一切都取決于人心!心無欲,則人強大。
西藏的景:
夏季是高原美麗的花海時節,漂亮而短暫,草灘沼澤的遍布,讓這美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西藏的美,有溫馨,也有壯麗;有巍峨挺拔,也有娟秀俏麗。無論你是否是攝影師,無論你的拍攝“設備”是否高端,西藏呈現給你的,一定是清澈艷麗、震撼感人的照片。
高原:
西藏,來看景,大美!來生存,艱難!由于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造成對人類生存極限的挑戰,基礎建設也不斷遭到自然力的破壞,成為“無底”的投入。如果不是修行般的自我磨礪,是否有必要去“折騰”身體?只是,今天西藏的幾個大城市,已經建設成“宜居”城市,時日短暫的旅游性居住,完全不會遇到任何生活困難!
動物:
高原的羊兒,也有著堅韌頑強的品格和過人的求生技能——吃個草,也得攀巖。高原的牦牛更是具有傲風雪戰嚴寒的意志品質,沿途常常看見一望無際、空無一人的大草灘上,孤零零的有一頭牛在吃草。是野生的?它如何回家?“沒有定位儀”啊!老牛識途。
西藏的鳥兒和馬兒,對同伴慘遭“橫禍”時的堅守表現,似乎告訴人類什么是親情、什么是忠貞,什么是友愛、什么是善良。忘不了小山雀堅守在那已被壓扁的同伴身旁一直不肯離去;忘不了兩只灰喜鵲,守候在那只已經死去的鵲兒身邊,車來飛起,車走飛回;忘不了一匹倒地的傷馬,被一群馬兒“護衛”著,那無助的眼神,讓人揪心又震撼……
物產:
西藏,天然的生態園。豐沛的水源,粗大的樹木。暑期盛夏,有著勝似江南的河流和綠蔭,有著江南少見的藍天白云和朗朗晴日!
西藏,還有大片的青稞,盛開的油菜花和廣袤的草原,沒有人會打農藥、施化肥。這里的人們,每年上山勞作兩次:一次播種,一次收割!散養的牛羊,吃的是有機牧草,不用擔心飼料添加劑;村莊里同樣散養的黑豬,迥異于漢地的泔水豬!
一直以為,藏族同胞“一生只洗兩次澡”,是因為西藏“缺水”,其實,應該是高原缺氧所致。也警告內地游人,進藏游的關鍵就是——“剛到”的“前兩天千萬別洗澡”。
西藏還有豐富的水源和成片的沙漠。
——從淡然到超然
西藏人的西藏生活,過得淡定、平和,一切“隨緣”。該來的,該去的,都不去爭競。你得到的,就是你注定要擁有的,不管它是好還是壞。
今天的西藏游牧民,駕駛著自家的汽車游動放牧!這里沒有饑荒,“貧窮落后”只是旁人的想象,他們是真正以自己的安靜之心,過著自己的生活。只是高原氣候環境的惡劣,還是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麻煩甚至是災難。但是,對佛教的信仰,使他們隨遇而安,成為善人、良民——藏傳佛教的本質,就是“輔政佑民”,這是高原藏族群眾的精神依托。
感悟西藏
對“富有”的詮釋
——財富的富有
這一路,感受最深的是西藏牧民的富裕!趕著成群的牛羊,就是趕著一堆的錢在外面四處逛啊!
每到這時,正駕就不禁感慨:我們數錢是1塊、2塊、3塊……藏族群眾數錢,是5000、5000、5000!我想他們應該有“喝不完的”酥油茶,享用不盡的牛羊肉。不過,對此他們好像并不炫耀。
——時間的富有
除了牛羊,他們最富裕的還有時間!在這曠野高原,一切都變得緩慢,一切都可以靜心等待。不斷出現的斷路、施工,沒有人會去詢問何時可以放行,有的就是一聲不吭的默默等待。他們會帶上簡單的行囊和食物,一步一叩首,千里迢迢去朝圣。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土地的富有
除了時間,他們最富裕的還有高原山野,綿綿無盡的草灘、雪山和大川!極目遠眺,就是天邊,無需產權證,不需圈院子,只要一張國民證——身份證,目極之處都是我家!
——精神的富有
他們最“富裕”的是心的寄托,是對信仰的堅定和執著!當他們老了,不需要再去放牧時,就會“抓緊時間”去轉山、轉塔、朝圣!在西藏,常常會看到在荒無人煙的山野中,巍峨聳立著一座輝煌的廟宇,在你憂心如何去的時候,藏族群眾已經用他們富足的時間、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仰告訴你了!
高原的環境,在游歷時它永遠是美的——無論它呈現給游者什么,都是“旅游”的一部分!但在此生存,該有多少艱難困苦?該有怎樣的隱忍和不屈?在這恢宏的曠野中,人類,太渺小了。然而,能在這里頑強地生存,著實令人敬佩!
兩句閑話
難
在藏地的景點游逛,最大的障礙是如廁。除極個別的最主要景點公廁尚可使用外,其余都很成問題,非主要景點和遺跡,就更是難上加難,女眾尤甚。
想來,這修建廁所和搞好公廁衛生,也是全中國的難點。公共衛生間的數量和潔凈程度,標志著一個城市和地區的文明程度,也考驗著國民的個人素養——即使是北京上海又何嘗不是呢?難道我們真要等待很久嗎?
憂
游西藏,一路見到很多騎士和徒步行者,在狹窄的山路上,像在制造對自己和他人的一起起安全隱患!不知是否意識到,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考驗艱險路段司機的駕駛技術、車輛的性能和道路的狀況!真不知,這是自行車廠的陰謀,還是戶外裝備公司的陰謀?抑或是人類對生命的刻意挑戰?
嘆
游歷西藏這一路,滿街都是“川菜”,滿街只有“川菜”,但少有川菜的招牌菜,沒有川菜的地道味道,空氣中充斥著攪人的辣味和肆無忌憚的蔥蒜味,難有品味之談。無論是四川腹地,還是川西北藏地,抑或是西藏的大城小縣,直到滇西北地區,泛濫的四川鄉村家常菜,無品味、無特色、無形象,只將那蔥、姜、蒜、辣、麻用到無度,顛覆了中國四大菜系之川菜的本質!——真是吃貨的哀嘆!
回京后的第一大任務,給川菜正名——吃一頓川菜名店的飯!
物品的帶與不帶
出遠門,什么都想帶上,唯恐給旅行帶來不便。走過西藏后,你會發現,其實,除了汽車的備用品外,個人生活用品一樣都不用帶!當然,前提是只要你肯花錢、又不過分講究,今天的全國各地,吃、穿、用一應具足,完全可解“燃眉之急”。
但是,在西藏(含川西北藏族地區),四星級以上酒店的衛生紙尚可,其余賓館“提供”的衛生紙,以差、薄、小“著稱”,必需自備。
下次出行時,只帶“必需”品!
車輛準備:越野輪胎——四驅——差速鎖、救援拉桿或牽引繩;
千斤頂;
汽油添加劑;
胎壓表、電瓶電量表、便攜氣泵;
車載充電器——野游時為手機、相機充電;
資金準備:銀行卡(工、農、建);1元零錢現鈔30張/人起;
必備物品:小氧氧氣瓶(罐)(14L/瓶)人均3罐起;
“高原安”膠囊;
黑色寬幅布塊3米×2.5米/塊2塊(分別用于野外如廁和車內物品遮蓋);
濕紙巾、手帕紙、衛生紙;
垃圾袋;
防曬霜、保濕霜;
大沿帽、太陽鏡;
可戴式礦燈;
熏香、晾衣繩、衣服夾子;
地圖(一定是專業權威出版社出版的)。
暑期衣物攜帶:沖鋒衣;
長、短T恤衫;
薄長袖衫;
長、短外褲;
羽絨服(不去珠峰大本營可不備);
內衣褲襪(多帶幾身);
登山鞋 輕便單鞋或不怕水的涼鞋。
重要的自駕體會:
*做好功課,定好計劃是保障!
*關鍵點是別把計劃排得太滿,不趕路是安全的保證!
*你的車若越野性能強,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
*若只是家用轎車,走國道和省道是“硬道理”!
*遇險時等待救援是個穩妥辦法,只是要耐心等待。——靈活處置是硬道理!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請一定放慢車速!
西藏自駕游,有意外,更有驚喜!是刺激,更是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