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鑒定一直是真菌病診斷的基礎,是醫學真菌學家必備的知識。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DNA序列鑒定和質譜鑒定技術迅速應用于臨床,形態學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確定所分離的真菌是否為致病菌,其生長是否對人體產生了病理損害,僅僅依靠分子生物學診斷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Erchiga博士撰寫《皮膚真菌病學:皮膚科醫師實驗室實用診斷手冊》的初衷。
《皮膚真菌病學:皮膚科醫師實驗室實用診斷手冊》譯者初識Erchiga博士是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他用簡潔的語言、精美的圖片,將藝術元素融人皮膚真菌學的講解之中;他也為譯者所提出的毛殼屬真菌應為致病菌及其相關患者染菌表皮中栩栩如生的子囊而興奮,這也就是雙方合作的萌芽。
初次閱讀到Erchiga博士的Dermatomycosis一書時,頗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在我幾乎一口氣讀完之后,便有了將此書介紹給國內同行的沖動。恰逢時任LEO公司經理毛啟新先生的熱心幫助,便有了此書中譯版的誕生。
《皮膚真菌病學:皮膚科醫師實驗室實用診斷手冊》從建立皮膚科真菌實驗室所需的器械到制劑、從取材到鏡檢、從接種到鑒定等角度簡潔地介紹了真菌檢測的方法和流程;從流行病學、生態學、宿主選擇等方面清晰地說明了皮膚真菌所致疾病;從大體菌落特征到鏡下的微觀形態變化等角度形象地展示了皮膚真菌的鑒定方法。鑒于書中所含的豐富內容和實際操作指導,此書將成為皮膚科醫生必備的工具書。
形態學鑒定一直是真菌病診斷的基礎,是醫學真菌學家必備的知識。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DNA序列鑒定和質譜鑒定技術迅速應用于臨床,形態學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確定所分離的真菌是否為致病菌,其生長是否對人體產生了病理損害,僅僅依靠分子生物學診斷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Erchiga博士撰寫該書的初衷。
譯者初識Erchiga博士是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他用簡潔的語言、精美的圖片,將藝術元素融人皮膚真菌學的講解之中;他也為譯者所提出的毛殼屬真菌應為致病菌及其相關患者染菌表皮中栩栩如生的子囊而興奮,這也就是雙方合作的萌芽。
初次閱讀到Erchiga博士的Dermatomycosis一書時,頗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在我幾乎一口氣讀完之后,便有了將此書介紹給國內同行的沖動。恰逢時任LEO公司經理毛啟新先生的熱心幫助,便有了此書中譯版的誕生。
本書從建立皮膚科真菌實驗室所需的器械到制劑、從取材到鏡檢、從接種到鑒定等角度簡潔地介紹了真菌檢測的方法和流程;從流行病學、生態學、宿主選擇等方面清晰地說明了皮膚真菌所致疾病;從大體菌落特征到鏡下的微觀形態變化等角度形象地展示了皮膚真菌的鑒定方法。鑒于書中所含的豐富內容和實際操作指導,此書將成為皮膚科醫生必備的工具書。
本書中譯版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姚一建先生審校,使醫學真菌名稱采用了與普通真菌學一致的規范譯名,如Trichophytonrubrum譯為“紅色癬菌”,Microsporumcanis譯為“狗小孢霉”等。這種譯名的統一將有助于學術界的溝通交流。
特別感謝Luqaharmaceuticals公司的慷慨資助,使本書中譯版得以問世!在我國皮膚科真菌實驗室構建及標準化建設的進程中,相信此書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查看全部↓
概論
第一章 實驗室診斷
第二章 皮膚癬菌
第三章 酵母菌
第四章 機會性霉菌
真菌術語詞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