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育兒的時代到來了!當媽媽產假結束開始上班后,居然是爸爸——一肩挑起了照看孩子的重任!這是一位韓國爸爸寫的育兒經,既有生動的奶爸日記,也有經過深思熟慮后闡述的育兒觀點,更有經過檢驗的奶爸育兒方法。
在這本書中,你會了解爸爸可以做的胎教,換紙尿布的方法,給孩子洗澡的方法等爸爸應該掌握的具體技能;也會獲得有關兒童心理,以及如何應對妻子產后抑郁,如何克服當爸爸的心理壓力等普遍性問題的知識;此外,孩子出生給爸爸的情感世界帶來什么變化,媽媽的態度如何影響爸爸的育兒,夫妻雙方應該如何來分擔家庭事務等深刻影響家庭關系的問題,本書都從爸爸的立場進行了陳述和思考。
這本書簡直是專為爸爸們量身設計的,通過真實的經歷、科學的考證、深入的思考,幫助爸爸們成長。像作者一樣吧,做一個像朋友一樣的爸爸、可以交流情感的爸爸、積極和孩子互動的爸爸!
適讀人群 :0-6歲兒童家長
◎爸爸去哪兒?爸爸哪兒也不去!由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社會性和成功欲高,情商也高。這是一本和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類似的生動展現爸爸育兒的書,代表了爸爸積極參與育兒的潮流。
◎這是一位韓國爸爸寫的育兒經,用幽默生動的文筆,展示了奶爸的真實生活,既有生動的奶爸日記,也有經過深思熟慮后闡述的育兒觀點,更有經過檢驗的奶爸育兒方法。能夠給新手爸媽提供幫助。
◎作者鄭宇烈是神經科專家、育兒雜志專欄作家、韓國知名育兒博主,受到諸多年輕媽媽的關注。某次,這位奶爸的長期休假,恰逢其孩子恩才出生,因此他便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照看孩子的重任。本著“先試著照看一段時間”的想法開始了照顧孩子的歷程,雖然整個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他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不久前第二個孩子出生,他便成為了照顧兩個孩子的全職奶爸。正是源于與大家特別是感覺育兒非常辛苦的爸爸們一起分享奶爸心得的想法,他開始寫作這本《爸爸出面就是不一樣-簡單有效的爸爸育兒法》。
◎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把孩子溫柔地推開》《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作者付小平博士傾情作序推薦。
做好7件事,才能變成好爸爸
付小平(復旦大學博士,知名親子教育專家,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男孩部落”微信公眾平臺創始人,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把孩子溫柔地推開》《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培養兒童自控力》等家庭教育類暢銷書。)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都很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父親在孩子的自尊、自信、身份感及性格形成的過程中,尤其扮演著重要角色。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在他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這樣寫道:“父親在身體、氣質和思維上的特點,很容易被孩子當作心中的偶像。孩子也總從父親身上獲得面對外部世界的信心。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好的不好的都影響巨大。”
如果父親能主動地參與甚至承擔主要的育兒工作,實乃孩子以及整個家庭的幸事。近日,一本由韓國“網紅”奶爸、一位神經科專家寫作的圖書《爸爸出面就是不一樣:簡單有效的爸爸育兒法》進入了我的視線:這位奶爸因單位搬遷休假在家,恰逢其第一個孩子出生,本著“先試著照看一段時間”的想法開始了照顧孩子的歷程,雖然整個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他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他便成為了照顧兩個孩子的全職奶爸。育兒遠比想象的艱難、復雜。但這并非事實的全部。這位爸爸感覺到,育兒與其說是“犧牲”,其實更像是個“機會”。在孩子身上,你能學會花錢也買不到的知識,感受到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快樂和幸福。而且,爸爸的主導,讓育兒變得非常有趣,使整個過程充滿享受。這本書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漫畫記錄了他的育兒經,既有笑淚齊飛的育兒日記,也有深思熟慮的育兒觀點,更有經過檢驗的實用育兒方法,對兒童心理、家庭關系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同樣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家庭育兒的深度參與者,我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育兒是個艱辛的過程,但也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重要的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得到成長。
那么,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究竟需要扮演好哪些角色,如何做才能真正成為一位好爸爸呢?通過閱讀這本書,以及我自己的實踐和思考,總結了幾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成熟男人:向孩子傳遞健康的男性形象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爸爸都需要向孩子傳遞一個健康的男性形象。對于男孩的成長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男孩到了6歲左右,突然變得“男子氣”十足,似乎更喜歡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兒子還會通過觀察父親和其他男人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感受一切。他們的目的就是學著做一個男人。
2. 運動“教練”:關注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
運動能力是孩子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運動項目也是提升孩子自尊與自信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男性的身體優勢、性格特點都使得爸爸更適合成為孩子的運動教練。我們需要多鼓勵和引領孩子,尤其是男孩,經常參加一些強度較高、活動量較大的體育運動,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游泳、跑步、跳高、跳遠等。更多的運動其實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滑滑梯、輪滑、跳繩、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等。
3. 生活“保姆”:分擔家務,照顧孩子生活
作為家庭的一員,爸爸無論有多忙,都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應像媽媽一樣,成為孩子的生活“保姆”,幫助分擔一些家務,承擔一部分照顧孩子生活的責任。
我們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很多家務都由他們代勞了,但是我家兩個孩子小時候的尿布,只要我在家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由我來換,晚上給孩子洗澡也由我和妻子共同配合。
4. 最佳玩伴:陪伴孩子玩耍和游戲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就是兒童成長的全過程。幼兒階段的孩子,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和游戲。跟媽媽相比,陪孩子一起玩刺激性游戲是爸爸的天然優勢。喜歡冒險和刺激是男人的天性,而要通過游戲來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以及勇敢、堅毅等方面的性格,爸爸則是他們的最佳玩伴。
5. 學習伙伴:陪孩子一起閱讀、探索世界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同時也是感受快樂、探索世界的一個體驗過程。作為爸爸,我們有責任引導孩子步入閱讀的殿堂,享受閱讀的美妙,成為孩子的學習伙伴。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爸爸要多陪在孩子身邊進行親子閱讀。
6. 人生導師: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和價值觀
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幼兒階段,孩子養成的習慣、形成的性格、培養的品格,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最好的早教,就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氛圍將會讓孩子耳濡目染,大人的言行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爸爸理應擔當起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和價值觀的這個重任,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從而塑造孩子的品格和價值觀。
7. 模范丈夫:愛妻子,有修養,敢擔當
孩子會通過觀察爸爸的舉動來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愛。當我們說出自己的濃濃愛意或與妻子擁抱、親吻時,在無形之中,孩子都在向父親學習將來如何向自己的另一半表達自己的愛。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丈夫,應該尊重妻子,不要辱罵、蔑視妻子,更不能暴力對待妻子。同時,孩子需要看到的不僅僅是男性要尊重女性,他還要知道,男人是敢于擔當、勇于承擔責任的。
查看全部↓
鄭宇烈,
神經科專家。畢業于漢陽大學醫學院,是醫學廣播“雨后”的特邀專家,naver知識問答的咨詢醫生,育兒雜志《BestBaby》專欄作家。曾在MBC《Cultwo的陽臺秀》、KBS《早安,大韓民國》、StoryOn(故事在線)《奇跡故事,誕生》、OliveTV《OliveShow》等電視廣播上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
以“奶爸”之名活躍于網絡博客中,受到諸多年輕媽媽的關注。某次,這位奶爸的長期休假,恰逢其孩子恩才出生,因此他便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照看孩子的重任。本著“先試著照看一段時間”的想法開始了照顧孩子的歷程,雖然整個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他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不久前第二個孩子出生,他便成為了照顧兩個孩子的全職奶爸。有人把育兒當作是父母的“犧牲”,但這其實更像是個“機會”。在孩子身上,我們可以學會花錢也買不到的知識,感受到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快樂和幸福。正是源于與大家特別是感覺育兒非常辛苦的爸爸們一起分享奶爸心得的想法,他開始寫作這本《爸爸出面就是不一樣-簡單有效的爸爸育兒法》。
推薦序 做好7件事,才能變成好爸爸
自序 育兒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第一章 爸爸育兒,就是不一樣
爸爸育兒的重要性和簡單易學的爸爸育兒法
第1節 為什么大家都在強調爸爸育兒呢?
第2節 什么時候、怎樣才能成為爸爸?
第3節 真正的爸爸育兒是從胎教開始的
第4節 爸爸育兒也需要早期教育!
第5節 表揚能激發爸爸最大的潛能
第6節 不是陪孩子玩,而是和孩子一起玩
第7節 洗澡,一定要由爸爸來做!
第8節 媽媽的職責和爸爸的職責并不是分開的
第9節 果斷瀟灑的爸爸展現給孩子的世界
第10節 我是韓國奶爸,是全世界育兒的代表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能掌握育兒方法
父母必須了解的孩子心理和正確的育兒方法
第11節 父母這面鏡子可以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第12節 感受到共鳴的孩子可以與其他人產生共鳴
第13節 爸爸去哪兒?爸爸哪兒也不去!
第14節 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母呢?
第15節 孩子耍賴怎么辦——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16節 讓孩子獲得什么樣的經驗呢?
第17節 獨自玩耍的孩子會投進媽媽的懷抱嗎?
第18節 沒有完全一樣的孩子,也沒有完全一樣的父母
第19節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我,你會笑嗎?
第三章 爸爸、媽媽和寶貝,我們是幸福的一家
應對子女出生后給家庭帶來的心理變化
第20節 育兒是犧牲嗎?育兒是機會!
第21節 妻子很抑郁
第22節 爸爸也會患上育兒抑郁癥
第23節 好爸爸也是由媽媽成就的
第24節 三角關系的形成和嫉妒的產生
第25節 自信對育兒至關重要
第26節 完美主義媽媽絕對不能追求完美
第27節 通過育兒享受童心帶給我們的幸福
第28節 理解夫妻關系的變化后再承擔育兒
第29節 你是不是自戀型的父母呢?
第30節 雙職工夫婦的煩惱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