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地回顧了自近代以來,國際范圍內經濟與政治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對各歷史時期國際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與變革的過程的分析,探討不同歷史時期國家與市場之間各具特色的關系,從中展示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所體現經濟與政治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
第三版序
緒論 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述
第一節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歷史淵源
一、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
二、民族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
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
第二節 國際政治經濟學流派
一、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流派
二、自由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流派
三、馬克思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流派
第一章 國家與市場
第一節 國家、市場及其組織原則
一、民族國家的特征、組織原則及其功能
二、市場的組織原則、功能與社會影響
三、民族國家對市場的反應
第二節 國際視野中的國家與市場
一、國際政治經濟體制的塑造
二、國際經濟體制的內在規定性和治理
三、國際體制的變革及其內在動因
四、經濟全球化、危機和全球治理
第二章 跨國生產的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跨國生產的起源與發展
一、跨國生產的發展歷程
二、當今跨國生產的形式與特征
三、跨國生產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第二節 跨國生產與國家的互動
一、跨國公司與母國的互動關系
二、跨國公司與東道國的互動關系
三、跨國生產的全球治理
第三節 跨國生產與國際關系
一、跨國生產與國際和平的理論
二、跨國生產與國際沖突的理論
三、跨國生產與國際和平及沖突
第三章 國際貿易的政治經濟學
引言:貿易的經濟政治作用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背后的政治含義
一、自由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二、民族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三、馬克思主義關于國際貿易的觀點
第二節 國際貿易制度的政治經濟分析
一、自由放任貿易體制(19世紀中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混亂與無序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貿易制度——關貿總協定
四、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及其面,臨的挑戰
第四章 國際金融的政治經濟學
引言:金融的經濟政治作用
第一節 金本位制下的國際金融體系
一、金本位制下的國際貨幣體制
二、金本位制下的國際信貸
三、金本位制瓦解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金融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貨幣制度
二、布雷頓森林體制下的國際金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金融制度產生的政治經濟影響
第三節 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國際金融
一、牙買加協議后的國際貨幣體系
二、當今國際金融的新特征
三、金融危機與全球金融治理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 不發達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差異
二、不發達的特征
三、不發達原因的政治經濟分析
第二節 探討發展之道
一、“進口替代”戰略及其變種
二、“出口導向”戰略及其變種
三、發展中國家發展戰略選擇與全球發展治理
第三節 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后果
一、發展的沖突觀
二、發展的合作與和平論
三、關于發展與和平關系的思考:兼論“中國威脅論”
第六章 建立公正的全球經濟秩序
第一節 國家的轉型
一、“偏平”的世界對民族國家的改造
二、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區域治理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和發展動力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能解決全球性問題嗎?
第三節 促進公平的全球經濟治理
一、當今全球經濟秩序中的分配正義缺損
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努力
參考書目
《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化視野下的市場與國家》:
西歐地區是二戰后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最早、最為成功的地區,它的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比較典型地體現了資本本能的擴張沖動與民族國家保守性之間互動的特點。西歐地區是資本主義發源地,有著市場經濟傳統,同時,也是戰后福利國家最為典型的地區。西歐的老牌工業化國家本身人口與市場規模不大,由于在二戰后去殖民化運動過程中部分喪失了海外市場,市場狹小的局限性要求各國打破過去的市場封鎖,建立共同的大市場促進要素流通,擴大經濟規模,增加福利。但西歐國家由于福利國家所限,不可能全面地在世界范圍內推動國際經濟體制的全面自由化,因此,在本地區建立共同的市場是一種兼顧資本與社會利益的兩全之舉。因為,如果在國際更大范圍內全面建立共同市場,可能面臨發達程度更高的美國資本與技術競爭,還會面臨來自不發達地區低廉勞動的競爭,導致巨大的經濟與社會問題,而建立區域共同市場對福利國家產生的沖擊不大,而且共同市場的建立輔有一定的補償機制,有助于克服各國內部對經濟一體化的社會阻力。當然,這一地區特殊的歷史條件成為其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利的外在條件,如經濟發展程度大體相近,具有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過去戰爭帶來共同的歷史教訓,等等,都是西歐這一福利國家最發達的地區得以率先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有利因素。
如果認真考察一下二戰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經濟水平相對較高、資本主義發展相對成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建立起來的區域經濟組織一般一體化程度都相對較高,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建立起來的區域經濟組織一般一體化程度都相對較低。如歐盟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而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一體化程度不如歐盟。這種現象從一個側面可以解釋,自由市場與民族國家的互動在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經濟發達說明市場地理擴張的要求更為強烈,發展程度相近說明自由市場帶來的社會沖擊較小,對民族國家內部凝聚力破壞度較小,有利于國家之間的協調,有助于建立高水平的一體化。從這個角度來說,民族國家及其相互之間政治經濟的平衡發展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