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了2013年非遺保護工作的成績與經驗,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并以民間文學類,傳統音樂類,傳統舞蹈類,傳統戲劇類,曲藝類,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傳統美術類,傳統手工技藝類,傳統醫藥類,以及民俗類為專題從不同方面展開討論。書中年度熱點部分論述了新型城鎮化與中國非遺的傳承保護,大事記部分列舉了一年來有關非遺保護與發展的重要事件。
宋俊華,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古代戲曲學會理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戲劇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2004年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廣東省高等學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10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和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總報告
2013年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宋俊華 倪彩霞 劉鵬昱 孫笛廬】/003
分題報告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周 波 朱 丹 審稿:王霄冰】/059
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劉張杰 董 帥 林佩娜 審稿:周凱模】/097
傳統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羅婉紅 審稿:康玉巖 黎國韜】/128
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李 惠 屈浩麗 審稿:董上德】/155
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秦 彧 張詩洋 審稿:常祥霖】/184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總報告
2013年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宋俊華 倪彩霞 劉鵬昱 孫笛廬】/003
分題報告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周 波 朱 丹 審稿:王霄冰】/059
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劉張杰 董 帥 林佩娜 審稿:周凱模】/097
傳統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羅婉紅 審稿:康玉巖 黎國韜】/128
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李 惠 屈浩麗 審稿:董上德】/155
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秦 彧 張詩洋 審稿:常祥霖】/184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康 濤 羅子明 王青竹 武夢云 審稿:傅起鳳 康戈武】/210
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羅曼莉 審稿:喬曉光】/241
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陳 熙 杜保興 審稿:徐藝乙】/268
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廖曉鍵 張益嘉 審稿:柳長華】/303
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撰稿:王 琴 審稿:劉曉春】/339
年度熱點
中國新型城鎮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
【撰稿:錢永平 鄧正恒 審稿:高小康】/375
大事記(整理:宋俊華 王 娜 張文露 陳雅新)
文化部及其相關部門/405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音序排列)/410
安 徽/410
澳 門/413
北 京/414
重 慶/417
福 建/418
甘 肅/421
廣 東/422
廣 西/425
貴 州/427
海 南/429
河 北/430
河 南/432
黑龍江/435
湖 北/435
湖 南/437
吉 林/438
江 蘇/439
江 西/442
遼 寧/443
內蒙古/444
寧 夏/445
青 海/446
山 東/448
山 西/451
陜 西/452
上 海/454
四 川/455
臺 灣/456
天 津/457
西 藏/459
香 港/460
新 疆/461
云 南/463
浙 江/465
后 記/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