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和愛情一樣是誰也說不清的東西,本書試圖用男女兩個人的角度去解讀婚姻,《婚姻的煩惱(修訂版)》中把婚姻男女一律以東東、西西來指代名字,來表達婚姻關系情景。而作者采用雙層身份——一個用男性視覺,一個用女性視覺,把一樣的東西作不一樣的解讀,以這種形式增加讀者對婚姻多樣化的理解。
CCTV《心理訪談》特約婚姻問題專家李子勛解讀婚姻心理密碼,換個視角給你看不一樣的生活,《婚姻的煩惱(修訂版)》是一本實用的婚姻生活心理指導書。用心理醫生獨特的視角,幫你打開一扇扇家庭的窗口,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家庭的形態,看到其中的因果互動、矛盾糾結。在不經意間,你會被他帶到一個新鮮、奇妙的境界里,輕松、開放、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和周圍的一切。
婚姻是誰也說不清的東西 我的這本書試圖用男女兩個人的角度去解讀婚姻,這樣比較容易避免一種觀念給讀者帶來的視覺狹隘。婚姻和愛情一樣是誰也說不清的東西,我在書中的一些說法也只是眾多婚姻觀念中的一種,既不是全部,也不是最好的。
書中把婚姻男女一律以東東、西西來指代名字,省得花很多心思去為角色取名。他們到底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表達的婚姻關系情景。希望讀者可以提前給自己一個提醒,不要用連續的感受去把握故事中的主人翁。
我也把自己化身為子子木木夫妻,簡稱子木先生、子木夫人,或子木夫妻。寫這本書常常要求自己分裂,盡可能一個用男性視覺,一個用女性視覺,把一樣的東西作不一樣的解讀,以這種形式增加讀者對婚姻多樣化的理解。
書中的書信材料和一語中的的問題都來自深圳版《女友》,原文刊登的專欄為《布魯夫妻》,成書的時候,為了尊重雜志社的勞動,原文故事有了很大的改寫,變成一種更易讀、通俗的散文詩體。雜志的原主編易虹是我多年的朋友,我們的配合從1995年開始,直到如今。在此我要表達對她和對《女友》雜志的感謝! 網上的朋友曾問我:“為什么總是為女性寫東西?”我的回答是:“因為只有女性雜志跟我約稿。”所以,在此要請男性讀者原諒。書中的男性角度也是一種很溫和的男性視覺,可能讓男性讀者感覺不那么過癮。在此致歉 !
李子勛,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中日友好醫院專職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
《父母必讀》、《女友》、《時尚健康》等健康與時尚雜志的專欄作家。
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實話實說》、《心理訪談》,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星星夜談》、《情感世界》特約心理專家。
自序:婚姻是誰也說不清的東西
新聞會客廳:破解婚姻心理密碼
開篇的討論:愛情與婚姻
1 相愛容易相處難
為什么在婚前煩惱
如何讓婚姻成長
如何對付壞脾氣男人
如何搞定挑擗交談的女夫
如何制造婚姻的感動
他為什么就不袒護我
一個過不去
兩人行難見我師
2 家長里短煩心事
愛翻舊賬的丈夫
沉默寡言的老公
給沒給我買禮物
家務瑣事如何公平
如何與婆家相處
兄弟姐妹與老公哪邊更親
該去誰家團圓
家庭地盤屬哪邊
3 婚姻觸礁的苦惱
他背著我存私房錢
我的煩惱他不理解
裝修是一場戰爭嗎
乳白色的謊言
突如其來的女性電話
夫妻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嗎
愛是控制的理由嗎
什么是相濡以沫
4 另類婚姻訴求
年齡的鴻溝
勞燕分飛家不成家
懷孕永遠是準備不足的嗎
為什么不對曖昧說“不”
婚姻的底線在哪里
殘缺的身體能否留住愛情
不和諧的性愛
即將漂逝的婚姻
結語的討論:如何完善你的婚姻
主持人: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一上來我要問一個問題,您覺得婚姻是什么?我想這是一個問十個人就有十個不同答案的問題,不管是未婚、已婚還是打不打算結婚,婚姻都是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如果婚姻出現了一些狀況,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今天請到了心理醫生李子勛。
主持人:您好,您是從1990年開始關注婚姻當中的心理問題的?
李子勛:因為前來接受咨詢的人婚姻方面的問題比較多。
主持人:所以您的注意力會更多地放在這個范疇?
李子勛:的確做了一些思考。
主持人:您對婚姻家庭問題思考得多,研究得多。是不是可以假設一個人對婚姻家庭問題這么了解,跟他結婚肯定會幸福?
李子勛:那倒不一定!對婚姻了解太多,他對婚姻就沒有太多的期待,彼此和諧的生活容易達成,但是婚姻中那種愉悅感、激情與享受的東西相應就少。
主持人:婚姻究竟是應該追求激情,追求這種強烈的愉悅感,還是應該追求平穩的安全感?
李子勛:其實,婚姻從心理深層講是一個歸屬需求。婚姻不等于愛情,愛情是種子撒到地里,互相辛勤澆灌,種子發芽了,結出來的果實就是婚姻。但果實(婚姻)不等于種子,它比種子(愛情)要多。因此,只有愛情是不夠的,婚姻更是一個生存的方式。
主持人:那就是說愛情僅僅是一個起點。人們對于婚姻的種種表現,跟人們對婚姻本身的理解正確與否,關系大不大?
李子勛:相當大!在不同的文化構架下,我們對婚姻的解讀不一樣。對婚姻的感覺來源于我們頭腦里對婚姻的觀念,如果按照心理學家的解釋,愛情不是兩個人的,是自己的。
主持人:自己的?
李子勛:比如徐靜蕾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主持人:我愛你關你什么事?
李子勛:對。假設你內心沒有愛的能力,不管你跟誰在一塊,不管對方多么在意你,你都感覺不到愛。
主持人:如果有愛的能力,你不理我,我也可以去愛?
李子勛:這很簡單。你看那些“粉絲”,喜歡周杰倫或者喜歡誰,他們只要知道他在唱歌,活著,看到他的相片,聽他的歌,自己就是幸福的。“粉絲”只是在關注,這種關注與被關注者沒有關系。
愛別人時,我們內心洋溢著愉悅感,覺得我們的生命得到了價值,覺得活著有意義。所以婚姻也是這樣,假如一個女人、一個男人,他去愛,愛對方,他得到的是一個幸福感,假設他懷疑對方,不愛他,或者認為對方愛著別人,這個感覺就沒有了,他就失去了。
主持人:您對婚姻的定義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定義,婚姻是沒有好壞的,只有彼此適應不適應?還是說,時代發展到今天,各種各樣的婚姻狀況出現了。找到這樣一個解釋,讓人們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婚姻?
李子勛:應該是1990年的時候,我研究美國加利福尼亞關于婚姻幸福度的調查表,發現它提出十幾條婚姻幸福度的測查標準,恰恰沒有愛情這項,沒有問你愛不愛你先生,或你先生愛不愛你。
主持人:愛不算是一個指標?
李子勛:它不算一個指標,因為它很難有一致性的描述。愛是一個內心的東西,你覺得這個男人愛著你,你就能從他的行為里看出他在愛你,當你覺得他不愛你,你又會從所有行為上都讀出他不愛你,這是自我內心世界的一個重現。
主持人:婚姻當中,像您剛才說的一些評定指標,沒有愛情,有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