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眾多企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轉型,本書在將傳統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對比基礎上,反思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弱點所在,總結一流企業的成功理念和方法,并結合一些成功人士在企業中的HR管理經驗,來探索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轉型之道。本書理念新穎、視角獨到、內容生動、案例豐富,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實戰型人力資源管理書。
★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困惑與失落:
一、人際關系復雜,管理工作繁重;
二、工作行為難以衡量,投資效益不明顯;
三、難以得到老板的認同;
四、上下夾擊,處在員工和老板的夾擊中;
五、權限不夠,工作難以開展;
六、很難招聘到既好用又能認同企業文化的員工;
七、薪酬制度難設計,績效考核難做;八、工作瑣碎、地位不高。
★本書在將傳統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對比基礎上,反思傳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弱點所在,總結一流企業的成功理念和方法,并結合一些成功人士在企業中的HR管理經驗,來探索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轉型之道。
第一章卓越HR新視角:不一樣的世界
不同的企業,對HR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視角,也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管理水平。傳統企業往往把人資部看成純粹的服務性、事務性部門,重業務輕管理,從而導致企業亂象叢生,陷入了發展的瓶頸;而成功的企業,會把人資部看成企業的戰略管理部門,把HR看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進行戰略性開發和人才運營,從而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1 人資部,真的不長草嗎?
2 誰才是企業未來的“首席職能部門”
3 人才是第一戰略:這才是公司的優質資產
4 反思空降高管:老板,也有被“綁架”的時候
5 造產品前,先要造人
6 從HR“棋子化”到“自動化”
7 HR大視角:從人才“本土化”到“國際化”
第二章把好招聘關
有位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曾給人力資源部這樣的評價:“人力資源部雖然不懂得賺錢,但卻懂得給企業找來會賺錢的人!钡拇_,企業的人才水平就取決于HR的招聘水平。選人如同選鉆石,需要用心去甄別。只有拓寬企業的招聘渠道,嚴把招聘關,才能源源不斷地為企業獵取到出色的人才。1 “一流人才”VS“三流人才”
2 老板是“求才若渴”還是“葉公好龍”
3 企業的“人才客!
4 獵頭攻略:HR獵取關鍵人才的手法
5 嚴把面試這一關:選人就如同選鉆石
6 HR常用的面試手段
7 防不勝防的面試怪招
第三章透視世界500強企業的用才標準
許多企業在用人時,沒有明確的任職標準,在崗位人才配備時,完全憑用人部門領導的感覺,從而導致企業的用人制度一片模糊、混亂,許多潛在的人才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和提拔。而成功的企業,會對用人崗位,尤其是關鍵崗位,建立完善的任職條件,對人才實行內部認證,確保符合任職條件的人才得以升遷,也為潛在的人才指明了努力的方向。1 測量人才的那把尺子
2 “精品”與“毒品”
3 “冰山模型”下的潛才開發
4 內部認證制度:職位只留給“有份”的人
5 “崗位說明書”是這樣用的
6 任職資格,決定人才升遷
7 任職資格體系與人才鑒定
第四章人才選拔:相馬,還是賽馬?
在傳統企業里,企業的人事權往往集中在部門負責人手中,而他們在選用人才的時候,往往采用“相馬”的方法,欣賞誰就起用誰,于是常常形成一股濃厚的“圈子文化”,即跟領導走得近的人容易獲得升遷的機會。而管理到位的企業,重在給員工塑造一個公平的表現平臺,采用“賽馬”的方式,起用脫穎而出的人才。1 “千里馬”是相出來的嗎?
2 部門一把手的“人事權”
3 “圈內”與“圈外”的潛文化
4 要“南郭先生”,還是“千里馬”?
5 用“賽馬機制”打破“暗箱操作”
6 將“人事權”收歸HR手中
7 以奮斗者為本
第五章人才培養:讓企業具備“造血”功能
有的企業只注重使用人才,而不注重培養人才,于是在使用人才時,容易患上“外招依賴癥”。當一些重要崗位空缺時,在企業內部找不到合適的繼任者,于是只好選擇對外人才引進,結果把內部員工的晉升通道給截斷了,從而導致大量內部人才外流。成功的企業則很注重內部人才開發,讓企業具備造血功能,從而擁有大批的后備人才。1 企業的“外招依賴癥”
2 “無才可用”,其實是個偽命題
3 外來的和尚真的好念經嗎?
4 把晉升通道還給內部員工
5 企業是這樣“造血”的
6 從“企業培訓”到“企業大學”
7 企業的“新寵”:網絡商學院
第六章績效管理:一切用業績說話
有些企業的HR之所以停留在事務性管理的層面上,主要在于沒能把績效管理推動起來,不能追蹤到每個員工的業績表現,導致企業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運作不起來,從而讓企業的管理工作處在原始狀態。管理到位的公司,往往都是從績效管理做起,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套完美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從而把人力資源全盤激活。1 企業亂象叢生的根源
2 績效真的考不起來嗎?
3 績效是領導“打分”出來的嗎?
4 一切用業績說話
5 績效體系的完美設計
6 那些高效的績效評估方法
7 績效結果的妙用之處
第七章薪酬設計:錢,要給到位
在當今時代,薪酬依然是企業首要的激勵手段,也是員工最為關注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薪酬管理水平,不少企業采用的依然是低薪的固定工資制,沒有任何吸引力,由此也成了企業人才外流的首因;而成功的企業,會大力構建出一個完美的薪酬體系,通過結構化工資、寬帶薪酬,甚至股權激勵等戰略性薪酬計劃,來牢牢地吸引住人才。1 薪酬,依舊是首席激勵手段
2 成本與工資,其實是反比關系
3 工資,要靠討價還價嗎?
4 這才是完美的“薪酬體系”
5 讓薪酬隨業績起舞
6 制定戰略性薪酬計劃
7 用股權激勵拴住人才的心
第八章人才激勵:那是要下血本的
人才是要不斷激勵的,否則,人才的工作熱情就無法持久地激發出來。但人才激勵,是要下血本的,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員工作為知識型人才,素質高,追求也高,除了高薪之外,人才還追求工作自主、追求價值認同感、追求成長和前途。由此,企業必須從工作環境、管理方式、利益分配和創意福利等多方面構建出一套完美的激勵機制,讓人才愉悅起來。1 激勵,從尊重人才開始
2 價值認同,才能志同道合
3 人性化激勵往往比物質更有效
4 幫員工打理一下“職業生涯”
5 與員工分享企業的“蛋糕”
6 從“打工”到“做事業”的轉變
7 用創意福利感動人才的心
第九章人才使用:能上能下,任人唯賢
聯想集團的前總裁柳傳志先生,曾把企業的管理工作劃分為三部曲: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他把干部隊伍建設擺在了企業管理工作的第一位。的確,干部是企業的骨干,只有把干部隊伍建好了,才能把企業的人心帶起來。但不同的企業,優秀干部的評定標準不一樣,任用方式不一樣,從而獲得的管理效果也不一樣。1 干部的兩大資格底線:品德與作風
2 干部不是擺設,而是為了攻山頭
3 人不人才,就看處哪個位置
4 中高級主管:崗位必須輪換
5 干部不是終身制:干部要能上能下,任人唯賢?
6 設立后備干部資源池:企業的“繼承人計劃”
7 建設多通道晉升機制
第十章留才管理:打造企業的人才磁場
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人才吸引力,人是有趨利性的,總是往誘惑性大的方向走;人才吸引力強的企業,往往成了人才的聚集地;而吸引力弱的企業,不但招不進優秀的人才,還成了內部人才流失的重災區。由此,企業應該規范管理,消除內部的消極系統,將員工價值與企業價值有機統一起來,從而形成強大的企業人才磁場。1 招人難時,留人亦難
2 要忠誠,就要贏得員工的芳心
3 老板永遠的痛:愛將叛逃!
4 有時,也要站在員工角度想一想
5 “企業目標”與“員工目標”真的相悖嗎?
6 消除企業內部的消極系統
7 讓企業形成人才磁場
第十一章離職管理:沒有不散的宴席
有聚就有散,再好的人才,也有跟企業分手的時候,尤其是知識型人才,往往都有自己的追求。人才的離去固然是企業的一大損失,但企業也沒必要為人才的離去而憤怒,取而代之的是轉換企業的用人思維,即從以往的“終身雇用”轉變為“終身交往”。因為離去的人才并不意味著跟公司徹底一刀兩斷,只要交往得好,依然能換種方式為企業所用。1 分手,未必是雨天
2 珍惜“離職面談”這一機會
3 完美的離職流程
4 遠離公司的“健忘癥”
5 從“終身雇傭”到“終身交往”
6 給離職人吃“回頭草”的機會
7 構建離職人才庫
第一章卓越HR新視角:不一樣的世界
不同的企業,對HR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視角,也決定了企業不同的管理水平。傳統企業往往把人資部看成純粹的服務性、事務性部門,重業務輕管理,從而導致企業亂象叢生,陷入了發展的瓶頸;而成功的企業,會把人資部看成企業的戰略管理部門,把HR看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進行戰略性開發和人才運營,從而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世界500強人力資源總監管理筆記SHIJIE500QIANGRENLIZIYUANZONGJIANGUANLIBIJI第一章卓越HR新視角:不一樣的世界001人資部,真的不長草嗎?
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其實只要看看企業老板對HR的定位就知道了。一直以來,對于HR的評價,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看法。許多企業把人事部認定成一個打雜、服務性部門,如同公司的公用保姆一樣,整天跟在其他部門后面,負責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務。在這類企業里,老板看重的往往就是那些能給公司帶來直接效益的部門,最典型的就是業務部、生產部、研發部等,認為這些是能給公司創造價值的部門;而對于HR,如同行政部一樣,是一個邊緣化的部門,而且地位比財務部都要差一大截。
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公司召開經理級會議,各部門負責人逐一匯報部門近期工作,業務部匯報當月的銷售指標完成情況,聽到公司近期新增了幾個客戶,銷售指標超額完成時,總裁笑得合不攏嘴;生產部匯報當月各訂單按期交貨,品質部匯報生產壞貨率穩定在1%以下;研發部宣布又推出了幾款新產品……總裁聽得頻頻點頭。輪到人事部經理匯報招聘、出勤、人員離職等情況時,總裁表情淡漠,總結性地說了一句:“你們人事部,就是一個不長樹、不長草的地方!
在這位總裁的眼里,人事部就是一個不毛之地,是個花錢而創造不了效益的部門。其實,許多公司都把人事部的工作界定為:人員招聘、簡單培訓、員工考勤、工資核算,以及處理一點員工關系等日常事務性工作,充其量就是跟在其他部門后面,打打雜,做做后勤服務而已。人事部經常吃力不討好,工作累,還常挨大家罵;招不到人,或者到崗不及時,要被催罵;工資沒準時發放,要挨大家罵,出現勞資糾紛,要兩頭受氣。所以,這也是不少人把HR看成是公司最窩囊的部門的原因。
然而,HR就真的這么一毛不值嗎?其實不然,把HR看輕的公司,往往是不懂HR的公司,往往也是管理相當混亂的公司。因為這類公司屬于典型的重業務、輕管理的公司,老板眼中看到的只有錢,而看不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國企業的老板往往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純粹的商人,開公司的目的就是賺取眼前的那點錢,而很少去關注企業的定位和未來發展。這類企業往往是做不大的,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因為稍微到了一定規模就會陷入發展的瓶頸;另一種就是企業家,他們的眼光是不一樣的,他們關注的是把企業作為大家的事業平臺,研究如何做大做強。這類企業往往會把管理當成企業的發展基石,把人力資源當成企業的第一要素,往往會把人力資源部放在一個戰略高度,把公司人力資源全盤激活。
深圳某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對人力資源部有一番獨到的看法。同樣是一場公司管理層會議,總裁當著全公司高管的面,對人資總監作了一番高度的評價:“你們人力資源部是不懂得賺錢,但你們很會找給公司賺錢的人!并能讓他們拼命地為公司賺錢!”的確,公司有30多家子公司,100多位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數以萬計的各類人才,但這些人才都是人力資源部一手搜尋、甄選進來的;公司那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如龐大的培訓體系、人才任職體系、績效考核體系、完美的薪酬體系、晉升機制、企業人才池、企業文化等,全部是在人力資源部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正因為人力資源部能協助總裁把眾多英才招聘進來,并有效將他們運營起來,公司的業務才能如此迅速騰飛,不到20年的時間,就由一家小型加工廠發展成世界500強企業。
其實,企業的管理主要是人才的管理,如何搜尋、培育、留住以及有效運營人才,這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人才運營的好壞也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成敗,人力資源管理也必須從傳統的簡單人事管理的狹小泥坑里走出來,走向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化。那些優秀的成功企業,海爾也好,華為也罷,無不是以人才為本,通過一套完美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把大批優秀人才匯聚起來,把人才的價值激發出來,從而促進了企業的騰飛!
2誰才是企業未來的“首席職能部門”
在企業的各大職能部門中,許多人往往把研發部、業務部、生產部作為價值創造部門,認為它們才是企業的價值創造者,而把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行政部等看成是輔助部門,即僅僅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一些輔助性服務。研發部是設計開發新產品的,被認為是企業發展的發動機,尤其是當前企業界陷入過度競爭狀態,公司產品的技術水平以及新產品的推出速度,往往決定了企業的市場空間;生產部作為產品的制造部門,是企業內規模最大的部門,企業的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規模大小;業務部是企業的收入創造者,只有業務部把產品銷售出去,企業才能把投入源源不斷地變成收入。所以,研發部、業務部和生產部一直以來,往往被看成是企業的“三巨頭”。
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誰應該是真正的“首席職能部門”?誰是最大的價值創造者?答案卻是人力資源部。有些人或許對這一觀點有所異議,但只要稍加分析就會明白。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超越了其他物質資源,成為了企業價值創造的最大來源。那么,如何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才的價值?依靠的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從這點上說,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水平和未來發展空間。
朗訊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李劍波先生,把人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過程,劃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力資源部門就是起草一些制度,給員工考考勤、發發工資,只做一些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也創造不了什么效益。處在這一階段的人力資源部,是沒有任何地位的,而且管理工作也做不起來;第二階段,人們認為人力資源部的工作是服務,即為公司其他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第三個階段,人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戰略高度。人力資源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員工提供一個完美的工作環境:當員工每天來上班時,讓他們獲得機會去進行有意義的創造,從而把人力資源給激活了。正如朗訊科技公司前任董事長亨利·肖克先生所說:“公司領導的任務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不久前,在廈門大學召開了一次“會計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會”,有一位廈門大學會計系的黃博導在作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報告時,感慨地講了一番話:“以前的財務部是公司的大部門,現在卻慢慢變成了小會計,被人力資源部趕在了前頭,許多管理工作由人力資源部在主導!逼鋵,黃博導講的是企業界正在發生的一種轉變:人力資源部正快速崛起,成為企業的核心部門之一;而且以后不光會超越傳統管理部門,如財務部、行政部等,其核心地位還會進一步超越研發部、生產部和營銷部,成為企業的“首席職能部門”,這是企業運營管理的大勢所趨。
我曾在一家大型集團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部經理時,公司新聘入一位人力資源總監和一位財務總監。既然有高管加盟,總裁就必須給他們排位置。有一次,人力資源總監正在外地出差,總裁把我叫進辦公室,給了我一份名單,也就是公司高管的排列順序,要我以后在會議和公司發文中,按照他排列的順序進行?偛媒o出的高管排列順序是:總經理、人力資源總監、技術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財務總監,以及各子公司總經理。當我把這一結果告訴人力資源總監時,他頗感激動,也領會到了總裁的深意。
果然,接下來的時間里,總裁給了人力資源總監眾多挑戰性任務:開展績效管理,推動公司的薪酬變革,打造集團統一的管理模式,然后向全體子公司推行,做到管理模式的統一化,消除以往的各自為政,自成諸侯的管理亂象。人力資源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組織各部門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逐步成為了公司最令人矚目的職能部門。
企業的發展已越來越取決于管理這一基石,管理水平的強弱,也決定了企業的成敗。而企業的管理,主要就是人才的管理。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統一的企業管理模式,如海爾管理模式、華為管理模式等,這將成為各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心所在。
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今后至少承擔三大管理任務:一是推動企業的管理變革,當前大多數企業采用的依然是傳統的分工式、集權式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已成為這類企業的一大通病。而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知識型員工的興起和互聯網、軟件技術的普遍應用,企業的管理必然走向扁平化、無邊界組織化和團隊化,這將引起企業管理的顛覆式變革,而這一變革須由人力資源部去推動進行。
二是隨著企業集團化、多元化發展,子公司眾多,各子公司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各自為政,不便于統一管理。而在“大數據”理念的推行下,集團公司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由人力資源部組織構建統一的管理模式,以便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動執行,并打破各公司間的壁壘,進行整體運營。
三是大幅控制管理成本,在過度競爭時代,尤其是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企業的競爭已演變成成價格的競爭。在產品趨于同質化競爭的時代,誰的價格低,誰就能贏得消費者,反之,誰的價格高于行業平均價格,很可能失去絕大部分的消費者。由此,企業的定價已由過去的成本加成定價法變成了目標利潤定價法,即定價模式為:成本=價格-利潤。內涵很簡單:如果某款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上,普遍賣價是10元,那企業的最高定價也就是10元;如果企業每款產品的目標利潤要達到2元,那企業的成本就必須控制在8元以下。在這種定價模式下,產品的定價完全由市場所決定,企業唯獨能控制的就是成本,而且關鍵是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這些成本的控制,也必須由人力資源部去推動。
由此可見,人力資源部必然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職能部門,成為企業價值創造的關鍵性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