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精編版)》:
第一章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的人生由你打造 “要去自己要去的地方而不是自己現在所在的地方! 巴菲特夫婦在教育子女方面目標非常明確,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在所做的每件事中,留下屬于自己的特殊印記。
巴菲特告訴孩子:“你的人生由你打造!甭毼、地位或財富潛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得開心和快樂。所以他的大女兒成了一位投身教育事業的家庭主婦;長子霍華德經營了一家農場還兼職做攝影師;而小兒子彼得則選擇了音樂之路。他們沒有一個人“子承父業”,進軍金融界!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有不同的過法,有的轟轟烈烈,流芳千古,有的平平淡淡。只在自己家人、朋友腦海里劃下一道軌跡。選擇的鑰匙就在你手里,你決定自己的路往何方。
“什么?你要退學?” “是的,媽媽,我想經營一座農場! 當霍華德向母親提出這個埋藏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想法時,巴菲特夫人蘇茜非常詫異,因為無論在什么社會,讀完書再工作已經成為一條鐵律。她決定和丈夫巴菲特商量一下再說。
一向對子女采取寬松教育的巴菲特,也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這是霍華德一時的沖動還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必須弄清楚這個問題。在一個夜晚,巴菲特找霍華德好好地談了一次。原來霍華德自小就羨慕那種田園生活,希望在一片土地上播種希望,收獲夢想。看到兒子講起農場時發亮的眼睛,巴菲特不禁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年幼的巴菲特就對經濟產生了濃郁的興趣,滿腦子都是如何做生意。他五歲時就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后就帶領小伙伴到球場撿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后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時間做報童外,他還與伙伴合伙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掙取外快。當讀到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時,他就像一個迷茫的信徒受到神的指引一樣,一下子頓悟,并不斷學習,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想到這里,巴菲特語重心長地告訴霍華德,人的能力有時_候并不需要學校的一張畢業證書來證明,讀大學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所以他不反對兒子的退學決定。不過這不是喝水吃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如果開農場真的是兒子的夢想,退學也無可厚非,但如果這只是霍華德一時興起,那么退學將成為他人生永遠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