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國職業教育教師
自美國建立現代職業教育制度以來,其職業教育在聯邦資金資助、各州政府推動及社會各界參與的背景下發展迅速,目前職業教育已成為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力量,為幫助民眾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幸福,促進社會發展,維持美國的強國地位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職業教師制度也從無到有逐漸成熟起來。進入21世紀以后,美國加快了職業教育改革的步伐,職業教師隊伍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第一節 美國職業教育概況
從殖民地時期的藝徒制,到1879年圣路易斯建立第一所手工訓練學校奠定現代職業教育基礎,到1917年聯邦介入職業教育,到20世紀60年代《職業教育法》(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頒布,再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領域的一系列改革,美國的職業教育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其指導職業教育的理念和范式也隨時代發展而發展。
一、職業教育理念的變化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職業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之外,研習技術與相關科學,以習得和經濟與社會生活各部門職業有關的實用技能、態度、理解與知識的教育歷程”①。它既包括為某個專門行業或職業進行的職前準備教育,也包括針對成人的職業繼續教育,還包括面向所有中小學生的未來生活教育。這是21世紀人們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職業教育也體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所傳達的理念,但在職業教育發展之初,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并非如此。
美國早期的職業教育是從歐洲移植而來的藝徒制,學徒跟隨師傅學習某個行業的專門技能或手藝。此時的職業教育就是使學徒獲得某種謀生的技藝,盡管學徒也要學習一些基本的讀、寫、算和宗教知識,但技藝的學習是根本。隨著美國步入大機器工業時代,個體化的藝徒制顯然無法適應工業革命前進的步伐,只有規;穆殬I教育形式才能滿足其需要。但大規模的學校職業教育到20世紀以后才開始出現,在這之前手工訓練運動(Manual Training Movement)和職業學校運動(Trade School Movement)各領風騷幾十年,它們為美國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它們所體現的理念卻并不相同。
19世紀末出現的手工訓練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是普通教育與手工訓練相結合的。在手工訓練學校的倡導者們眼中,手工訓練是一種普通教育,其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某一種專門的職業技能,而是促進個體潛能的全面發展,從而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這種觀點在后世杜威關于職業教育的論述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闡發。但是從社會效率的角度上看,這種教育是不經濟的,不能滿足個人求職以及社會對專門人才的需求,當時美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個新的教育機構,一種職業性的、為特定行業培養人才的機構,由此各種類型的職業學校應運而生。公立和私立職業學校所顯示出的社會效率不僅受到工商業界的歡迎,也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支持。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指出,工業教育“ 應該并且只能是職業學校,也就是說主要地、明確地針對各種行業對年輕人進行培養的學!雹。此時盡管也有反對狹隘職業教育目標的聲音,但更多的是支持建立獨立的職業學校,為學生提供農業、家政和工業方面的課程。③這種強調職業教育社會效率的觀點在1917年聯邦政府頒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Smith-Hughes Act)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史密斯-休斯法案》除了確立了聯邦政府撥款扶助職業教育的法律基礎,還確立了影響美國職業教育幾乎一個世紀之久的教育理念: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雇主的需要是整個教育設計的基本出發點;②職業教育是為進入學歷要求低于大學程度的工作做準備的入門教育;③職業教育的內容是特定工作技能訓練,以就業與獲得收入為取向,采用剛性的、預先設定的課程,使用標準化測驗評價學生學習;④職業教育應獨立于傳統的公立教育,包括獨立的國家管理機構、經費、學習領域與方法、教師教育與證書,以及專業團體與學生組織。④盡管1963年的《職業教育法》以及后續的一些法律規定了更為廣泛的職業教育途徑,使職業教育為特定性工作做準備的性質有所轉變,但《史密斯-休斯法案》中確立的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分離的理念一直指導著美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這種理念背景下,學校對職業教師的要求是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職業教師的培養機構也應和這種社會需要不去重視未來職業教師的學術能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職業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以適應和滿足新的社會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聯邦政府對《卡爾 帕金斯職業教育法案》(Carl D. Perkins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 of 1984)進行了多次修訂,職業教育的課程不但越來越強調職業課程與學術課程的結合,新出現的“技術準備”(Tech Prep)項目還強調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銜接和貫通。2006年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更是把“職業教育”更名為“生涯與技術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并對其進行了界定,指出職業教育作為有組織的教育活動,要為個體的繼續教育和職業生涯提供具有嚴格標準的學術教育和相關的技術知識和技能。職業教育不再只針對一部分人,而是面向所有人。不僅要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更要為生活做好準備。職業教育的這種理念反映出了20世紀初聯邦職業教育委員會第一任執行主任普洛瑟(Charles Allen Prosser,1871—1952)所倡導的一直占主流的社會效益以及教育雙軌的觀念已經讓位于杜威關于創建更人性的技術社會,職業教育要滿足學生的技術和人文需求的觀念。⑤隨著職業教育理念的變化,美國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連同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促使職業教育教師制度也發生變革,以迎接21世紀以來的各種機會和挑戰。
二、職業教育的實施
目前,美國的職業教育已改稱為生涯與技術教育,從層次上分為中等和高等兩個層次,從內容上分為16個職群,具體的實施有各種類型的教育機構。
(一)職業教育的實施機構
美國的職業教育在辦學主體和辦學形式上具有形式多樣的特點。在中等教育層次,提供生涯與技術教育的學校有綜合中學、全日制的生涯技術教育高中及地區生涯和技術教育中心等。其中,綜合中學是美國中學的最主要類型,也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主體,課程的實施有的在學校內進行,也有的在學校外的專門性機構進行。除職業課程外,綜合中學也提供學術課程和普通教育課程。全日制的生涯技術教育高中以職業教育為主,但也提供學術性課程。地區生涯和技術教育中心為在綜合中學修讀學術性課程的學生提供部分時間制的職業教育,這些學校也為中學后及成人學生提供服務。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的統計,2008年這三類學校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7.5%、3.7%和28.7%。
傳統的中學后職業教育主要指本科以下水平的與職業相關的教育,但2006年的《卡爾 帕金斯生涯與技術教育法案》(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Education Act of 2006)允許聯邦資金資助本科層次的專業,因此中學后職業教育也擴展到本科層次。在這個階段,實施職業教育的機構也是多種多樣,有地區生涯和技術教育中心、各種營利性的職業技術學校、工會和公司的培訓中心、聯邦政府資助的培訓項目、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及四年制的大學等。其中,社區學院是實施職業教育的主體。社區學院大多是公立的教育機構,兼具多種教育功能,既有轉學性的課程,也有終結性的課程,可以頒發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及各種證書。據統計,美國各種類型的社區學院總共有1100多所,2012—2013年度頒發了750?399個副學士學位,459?073個各種證書。⑦除了學位課程,社區學院還提供大量的非學位課程,這些課程中也有很多是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學生選擇最多的專業領域是保健及相關領域,其次是商業、管理、市場營銷及輔助領域,2014年這兩個領域頒發的副學士學位分別占總數的21%和12%。
(二)職業教育的職業群
所謂職業群是指性質相近的職業崗位構成的職業系統。每一個職業群都包含了這一群體中每個崗位所具備的共同知識和技能。在職業教育中采用職業群模式,可以使學生掌握更系統寬泛的知識和技能,增強未來在不同職業崗位間流動的能力。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職業教育領域采用職業群的教育模式,經過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辦公室(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OVAE)、全國各州生涯技術教育負責人協會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Directors of Career Technical Education Consortium,NASDCTEc)及各州的努力,目前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全國職業群框架(National Career Clusters Framework)。此框架得到實施職業教育的中學、社區學院、技術學院及勞動領域的認可。職業群框架既是課程編制和實施的依據,也是學生探索和發現自己潛能和職業發展的指南。2011~2012年更新的職業群“知識和技能說明”成了各州制定《生涯技術教育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areer Technical Core)的基礎。
全國職業群框架包括16個職業群,分別是:農業、食品和自然資源,建筑與施工,藝術、音像技術與傳媒,工商管理與行政,教育與培訓,財政,政府與公共行政,醫療保健,酒店與旅游業,公共(消費者)服務,信息技術,法律、公共安全、矯正及保安,制造業,市場營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運輸、物流和后勤。⑨每個職業群中又包括若干個職業路徑(或稱專業方向),共有79個。
不管是中學還是中學后機構,都可根據職業群框架的要求設置課程,但并非每個學校都有條件設置多個職業群的課程,有些學校存在學生想學但是學校無法開設課程的情況。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AFT)2014年對職業教師的一個調查表明,工商管理與行政,藝術、音像技術與傳媒,醫療保健,酒店與旅游業,建筑與施工,信息技術是最為常見的職業群;政府與公共行政,運輸、物流和后勤,以及公共(消費者)服務是較少設置的職業群。⑩不管是哪個職業群中的哪個職業方向,課程都由學術性課程、職業技術課程及實踐課程組成。近些年來,由于職業教育的就業和升學功能都得到強調,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的學術能力也日益受到重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獲得實踐能力,對勞動領域有更直接全面的認識,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教學”是較為常見的教學模式。
三、職業教育的特點
美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改革,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這些特色植根于美國的歷史和國情,使其能不斷迎接挑戰,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ㄒ唬┞殬I教育的發展以法律為依托
用法律來規范和促進教育的發展是美國的一貫做法,這在職業教育領域也體現得非常明顯。即使在殖民地時期,殖民地各地都有規范藝徒制的法律。南北戰爭以后,美國通過《莫雷爾法案》(Morrill Act of 1862)建立農工學院來推進各州發展職業教育。進入20世紀以后,《史密斯-休斯法案》規定聯邦撥款扶助公立中學開設職業教育課程,設立聯邦職業教育委員會負責法律的實施,審核各州的計劃。法律也要求各州設立職業教育委員會,制定本州的職業教育計劃!妒访芩-休斯法案》確立了美國中等職業教育制度,促進了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以農業教育為例,1920年的注冊人數是3.1萬,到1940年,人數達到54.8萬,到1970年,更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