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治療現已成為治療各種不同心理問題和人際問題的一種領先的實證支持療法,其方法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陳福國醫生的杰作《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使認知治療的概念及方法為中國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更加深刻地了解,是一本探討認知治療的很全面的著作。
我有幸關注了陳醫生近二十年來在心理健康領域里所作出的貢獻。這本《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將認知治療介紹給許多精神衛生專業人員,他們中間有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等等,他們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應用到主要的精神疾病治療之中。我認為,這是陳醫生在認知治療實際應用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因為《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闡釋了復雜的概念,內容涵蓋豐富,選擇治療方法謹慎,體現了陳醫生在多年臨床經驗中所獲得的智慧。
本書的第一部分,回顧了認知治療的歷史淵源,著重強調了認知治療在學習理論和實證支持的行為原則上的根源。其中概論部分還描述了認知療法的基本特征,例如:在重點關注病人的目前問題的同時也考慮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治療師與病人之間的關系對治療的有效性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預測并干預阻礙病人參與治療的障礙的重要性,以及認知治療在哪些方面吸引中國病人等等。陳醫生駁斥了人們對認知治療所持有的一些錯誤觀念,對下列問題作了清晰的解釋:認知療法如何在關注病人認知行為的同時,也高度關注病人的情感問題;認知治療如何幫助治療師和病人了解過去經歷對目前問題所造成的影響;認知治療如何產生深層次的變化;如何順利地開展認知治療,如何靈活地運用認知治療,以便適應每一位病人的特點及需要。陳醫生在整本書中闡明了認知治療的優點,并對臨床醫生如何建構與開展評估和療程作了詳細描述。建構總是重要的,但是臨床醫生對病人的憂慮、需要及不適的敏感評估,與讓病人的生活發生改變之間不能相互妥協。認知治療的概念模型,即認知、情緒與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被清晰地勾勒了出來,而且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詳細地闡明了這些步驟。陳醫生為案例解析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原則,案例解析以系統的臨床評估為基礎,涵蓋面談、心理測量以及對病人行為的觀察。我認為,本書的書名“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非常確切,因為陳醫生對評估步驟及各種治療技術的描述,確實非常實用。陳醫生在如何有效地向病人采取干預措施及應對病人表現出的阻抗的問題上,提出了明智的建議,值得大家采納。陳醫生在挑戰病人失調的潛在認知、探索潛在認知與表層自動想法之間的關聯、發展病人的行為技能、通過布置作業將變化普及到病人的日常生活等問題上,都分別提出了指導原則,這些原則非常便于大家遵循。陳醫生指導大家如何進行認知治療,顯然說明了他具有很多年的臨床工作經歷。本書的基本理論及方法與認知療法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條理清楚、自成體系,而且非常靈活。
《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的第二部分分成了十一章,每一章都集中針對某一特定問題,探討了認知治療如何解決的具體方法,包括抑郁癥、焦慮癥、進食障礙、人格障礙、物質濫用疾患及婚姻問題等。每一章都聯系到如何將第一部分所涉及到的評估和治療方法,應用到這些重要臨床疾病的治療之中。每一章都由評估、案例解析、干預措施和治療技術等部分組成。由于每一種疾患都有其特性,針對各種不同的疾患,陳醫生對評估和治療方法都作了相應的調整,從而強調了認知治療的靈活性,及其廣泛的應用范圍。不僅如此,陳醫生還強調有必要評估何時實施認知治療是適宜的,何時是不適宜的。使臨床醫生感到欣慰的是,對于絕大多數病人及其存在的問題而言,認知治療可以提供有效的、用時相對較短的治療步驟,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總之,陳醫生的《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為學習者和經驗豐富的治療師在學習和了解認知治療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指南。
Norman B. Epstein(諾爾曼?B?愛普斯坦)
哲學博士,認知治療學會創始會員,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家庭學教授,夫妻與家庭治療專業主任。
作者師從國際認知治療著名學者阿瑟�6�1弗里曼,回國后一直從事行為醫學研究、教學工作,現為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委員、國際積極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美國行為治療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上海行為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