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匯化和語法化的多維探析》通過對古代漢語中較為典型的詞語的產生和發展情況來研究語言的源頭;研究現代漢語中各地方言詞匯語法的探源;結合現代網絡研究,對涉及的新興網絡語言詞匯的探源,研究其形成的規律。同時通過對具體的動詞、副詞、量詞以及名詞的個案研究展示了在詞語探源研究應該注意的問題和方法。
圍繞著一個中心——語言形成的探討,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時期的漢語詞匯和語法成分進行了歷時的研究。
這本小書是這些年來部分研究成果的系統化,雖然許多章節都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發表過,但是這些章節都圍繞著一個中心——語言形成的探討,而且各個章節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時期的漢語詞匯和語法成分進行了歷時的研究。我和胡麗珍都是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博士畢業的,我們有著共同的研究興趣和愛好,語言成分和語言結構的形成和演變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內容,全書雖然只有五節(第一章第三節、第二章第四節、第五章第三節以及第六章第二、第三節)為胡麗珍執筆,其實各節的許多內容都是二人事先討論好了才開始研究的,所以,在不少胡麗珍未署名發表的章節中,也有她的諸多貢獻。
另外,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我們一直主張讓學生參與到導師的研究課題中來,因此,本書的一些章節在發表的時候,有研究生參與其中而署名第二作者的情況(如陳芳參與了第四章第一節、羅華宜參與了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第三節、郭曉添參與了第五章第三節、李要珍參與了第五章第五節、盧辰亮參與了第六章第一節、胡玉國參與了第六章第三節、邵會平參與了第六章第四節),實踐證明,研究生參與導師課題研究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使研究生對語言研究更容易上手。雖然不同的學生參與的程度不一樣,但是無論如何,這些章節的完成要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
雷冬平
2016年4月2日
雷冬平,江西省吉安人。2000年于貴州大學師從王锳先生研究近代漢語詞匯,2003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考入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師從方一新先生攻讀博士,2006年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歷史詞匯、語法研究。
第一章 古代漢語詞匯化和語法化的多維探析(上)
第一節 語境分析與詞匯化研究
第三節 語法化單向性與動量詞“頓”、“餐”的形成
第四節 文化探索與詞匯化研究
第二章 古代漢語詞匯化和語法化多維探析(下)
第一節 詞形整合與詞匯化的特殊形式
第二節 重新分析與特殊體標記的語法化
第三節 文化凸顯與常見詞語的詞匯化
第四節 文化凸顯與疑難詞語的詞匯化
第三章 現代漢語方言語法化的多維探析(上)
第一節 江西安福方言的呼格形態及形成
第二節 江西安福方言“準”字被動句的語法化研究
第三節 江西安福方言“兒”尾的多功能及語法化研究
第四節 “匯攏”源義總括副詞的語法化規律與例外
第四章 現代漢語方言語法化的多維探析(下)
第一節 被動標記“惹”和“聽”的語法化研究
第二節 “怕”的語氣功能及其再語法化研究
第三節 “穩”的持續體和近過去完成體標記的語法化研究
第五章 現代漢語網絡語言詞匯化的多維探析(上)
第一節 漢字的重新分析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二節 古漢語用法的激活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三節 英漢詞語的融合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四節 詞語構式的壓制、類推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五節 實詞虛化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六章 現代漢語網絡語言詞匯化的多維探析(下)
第一節 語模類推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第二節 名人效應與網絡新詞語的產生
第三節 時代現狀與網絡新詞語的產生
第四節 審美文化與網絡新詞的產生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