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對外漢語知識叢書:現代漢語規范化答問》介紹漢語教學必需的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分析漢語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有助于讀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所應具備的相關知識與能力。編寫體例一改傳統的編寫方式,采用答問方式編寫,從漢語教師可能會提出或存在的問題出發設置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一定的理論性。
《博雅對外漢語知識叢書:現代漢語規范化答問》適用于漢語教師、希望日后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第一章 緒論:漢語規范化的概念和意義
1.什么叫“漢語規范化”?
2.漢語規范化真的有重大意義嗎?
3.現在不是要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嗎?為什么還要強調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4.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如何并行不悖?能否具體說說?
5.國家為什么不立法保護方言呢?方言就不需要保護嗎?
6.漢語規范化同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系嗎?
7.教外國人說漢語,教學標準可以降低一些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漢語規范化的理論問題
1.“對外漢語教學”執行國家制定的規范標準就可以了,還要掌握關于規范化的理論嗎?
2.什么叫“語言變體”?
3.語言的形式為什么會發生變異?
4.語言變異都是不好的嗎?都必須消滅嗎?
5.規范化不是要維持語言使用標準的穩定嗎?為什么還要談語言的變異和變化?
6.維持語言使用的穩定真的會束縛語言的發展嗎?
7.什么是“動態規范觀”呢?
8.《現代漢語詞典》第4版“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未收QQ這個詞,第5版中就收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可是為什么沒有收GG、MM等詞語呢?
9.什么叫“普通話”?它和“國語”“華語”是什么關系?
10.什么叫“大華語”?它同“華語”是一回事嗎?
11.既然提倡樹立“大華語”“寬式國際華語”的觀念,那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還需要堅持國家制定的規范標準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語音規范問題
1.普通話語音規范為什么要規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2.“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是否意味著北京本地人說的話就是標準的普通話呢?
3.什么叫“音系”?為什么普通話的音系與北京話的音系可以相同?
4.既然北京話與普通話音系相同,那么二者在語音上還有其他差別嗎?
5.我不是北京人,對北京接觸也很少,上面說到北京話中的兒化遍及各類實詞,我覺得有些奇怪。能否具體說說是怎樣一種情形?
6.現在有一種意見,認為普通話不應該有兒化音,你是怎么看的?
7.現在在推普和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人們普遍覺得兒化是普通話教學的沉重負擔,對此應當怎樣看待?
8.你認為普通話兒化教學這一難題還有解決之道嗎?
9.有人認為輕聲的規范是不必要的,這有道理嗎?
10.輕聲的規范有明確的標準嗎?
11.為什么輕聲詞的規范難有明確的標準?
12.《普通話水平測試用必讀輕聲詞語表》是什么性質的文件?應該怎樣使用這份文件?
13.現在不同種類的對外漢語教材對輕聲詞的標注往往很不一致,應該怎樣對待這一問題?
14.目前的教學中,輕聲詞的記憶對學生來說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減輕學生的負擔?
15.輕聲的實際讀法真的是“短、輕、弱,失去調值”嗎?輕聲有沒有自己的音值標準?
16.外國人說漢語常有一種“洋腔洋調”,應該怎樣幫他們糾正?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漢字規范問題
第五章 詞匯規范問題
第六章 語法規范問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