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沖,才不枉青春》:本書是一種力量,它能讓畏首畏尾者敢于拼搏,找回丟失已久的勇氣;本書是一種鼓勵,它能讓迷茫者精神振作,重新體味收獲的快樂;本書是一種警醒,它能讓躊躇不前者果斷前行,重新體會期待的興奮;本書是一種溫暖,它能讓抱怨不滿者綻放光明,重新擁有踏實的自信。
奧里森·斯韋特·馬登Orison Swett Marden,1850-1924年,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卓越的成功勵志導師,《成功》雜志的創辦人,暢銷書作家。
第一章
年輕無極限,敢拼才會贏
改變現狀,贏得未來的關鍵在于要有突破的勇氣,拒絕慣性思維給自己帶來的自我設限。
所謂自我設限是指:外界沒有限制,自己卻在自己的內心套上了一層層繁重的枷鎖,使自己故步自封,從而阻礙了自己前進的道路。概而言之,自我設限的人總是以過往的觀念來評判現在和未來的事與物,拒絕潛在的機會!
有一個正在巡回表演的馬戲團,成千上萬的觀眾被它吸引,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其中一只大象的演出。
有一個少年特意跑到馬戲團的后臺,為了能夠更近距離地看看大象,他到處找大象棲身的地方,那里剛巧沒有其他人。但是,他發現那頭大象被一條普通的繩子縛在一根木頭旁,他感到很奇怪。
少年好奇地問一位馴獸師:“先生,為什么只用一條繩子便能制伏這么巨大的象,難道不怕它用力一拉便逃走了嗎?”
“你不了解吧!”馴獸師笑一笑便回答他,“當它還小時,我們用大鐵鏈把它鎖著,每當它想逃走時,它只要用力一拉鐵鏈便痛得動彈不得,久而久之,每次當它想到用力拉就有痛的感覺的時候,它最后便放棄了。所以,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條繩子縛著它,它便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逃走了。”
現實生活中,是否有許多人也像大象一樣?畢業時意氣風發,屢屢去嘗試著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在經歷過多次的失敗打擊之后,他們便消極起來,不是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去努力尋找新的奮斗目標,追求突破,而是一再地降低自己的人生目標—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大鐵鏈”雖然被換掉,但他們早已經痛怕了,不敢再嘗試,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跑了。人們往往因為害怕而放棄追求成功,甘愿忍受失敗者的生活。
難道大象真的不能掙脫繩子的束縛嗎?絕對不是。只是它的心理已經接受了這根繩子的強度是自己無法掙脫的這個現實。
年輕時的心理高度決定未來的事業高度
人的強烈愿望一旦產生,很快就會轉變成信念。
—艾·揚格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到一只長年生活在一口小圓井底下的小青蛙,它住的那種水井,就像你常常會在農家小院看到的一樣。小青蛙和家族世世代代一直住在那里,它也很滿足于在水里嬉戲,繞著這口水井游泳。它常想著,我的生活不可能比現在更好,因我已擁有了一切所需。
但有一天,它抬起頭看并注意到了井上面的光線,小青蛙好奇了起來,它開始猜想上面會有什么東西。它慢慢地沿著井壁往上爬,當它爬到井口時,它小心地沿著井邊往外看,仔細一瞧,它首先看到了一個池塘。它簡直不敢相信,這池塘可比自己住的那口井大上好幾千倍!它繼續往前探險,發現了一個大湖,于是它驚訝地瞪大眼睛站在那兒。小青蛙繼續沿著湖邊往前爬,終于有一天,小青蛙歷盡艱險,長途跋涉來到大海,目光所及之處,盡是一望無際的汪洋,它的震驚難以形容。
你,也一樣,可能認定自己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達到了生命的極限。因此,你不可能再有更大的成就了,永遠做不成什么大事,無法成就什么豐功偉業,或是不能享受像別人一樣的生活。
很難過地告訴你,你說對了……除非你愿意跨越現有的心理高度。
□ 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高于他的心理高度
一個人,無論他的能力多么突出,才華多么出眾,學識多么淵博,但最終決定他能否成功的卻只有一項因素—他的心理高度,即他認為自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高于他的心理高度。心理有多大的高度,才會取得多大的成就。認為自己行就行,認為自己不行就不行。
失敗者往往都是那些受困于自身心理高度的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不配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東西,各種優秀與美好的事物都不是為他們而設計。這些人之所以做著卑微的工作,過著平庸的生活,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值不夠高。他們不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可以實現任何可能的目標,做自己想做的人。
一位士兵有一次給拿破侖送信,由于過于匆忙,在他把信件送到之前,所騎的馬就摔死了。拿破侖口述完回信之后,將信交給這位士兵使者,并命令他騎上自己的馬,盡可能快地將回信送過去。這位士兵看著這匹戴著極好馬飾的高貴馬,說道:“不行,將軍,這匹馬對于一名普通的士兵來說太豪華、太高貴了。”拿破侖說道:“相比較法國士兵來說,沒有什么東西太豪華,或太高貴。”
世界上到處都是像這個可憐的法國士兵一樣的人,他們認為別人擁有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都太優秀,與他們卑微的身份不相稱,他們不應該享有與那些“比較受眷顧”的人同樣優秀的東西。他們意識不到,恰恰是自己這種妄自菲薄的態度削弱了自己的意志力。他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沒有足夠的期望,也沒有足夠的要求。
如果你自認為是侏儒,只期待渺小的事情,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巨人。雕像永遠只會像模特兒,而模特兒就是雕像的心理極限。
溪流的流向永遠不會高于它的源頭。“如果我們選擇只做黏土塊,”瑪麗·科雷利說,“那么我們就會成為勇敢者踩踏的黏土塊。”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如他人,那么你的能力會因此而萎縮,因為能力的發揮和成長需要自信和期望來激發。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始于渴望已久的夢想,這種渴望不僅讓人充滿勇氣,也讓人愿意為了它面對所有的艱難險阻,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直到夢想成真。
你從生活中將會得到什么,看看你的期望就知道了。期望不高的人所得無幾,期望遠大的人卻會得到很多。正如《圣經·馬太福音》中所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 跨越心理高度,解除身心束縛
能否跨越現有的心理高度是一種標志,它代表了與理想相匹配的能力,代表了能夠讓理想成為現實的力量。這種跨越能夠激發我們內在的潛能,喚起我們體內更優秀、更崇高的品質。
跨越自己的心理高度能夠讓一個普通人成功,而一個天才如果不能跨越自己的心理高度,他將會遭受失敗。跨越現有的心理高度能帶你走到山巔,因此你可以擁有很好的視野。在這里,你所能看到的風景是那些在山谷里的人無法想象到的。
如果我只給青年們提一條建議,這將會是:“盡可能地相信自己。”也就是說,相信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相信一旦內心力量被喚醒、被激活、被開發,你就能活得更好。
新的心理高度會為我們開啟一扇理想之門,讓我們能夠看見生活中無限的可能性,并為我們展示自己體內那不可能戰勝的力量。
新的心理高度是我們體內的先知,是被指派來陪伴人類的神圣信使,它將引導與鼓勵我們走完人生。
新的心理高度讓人類看到自身的潛力,使我們不至于灰心喪氣,不至于停止向上奮斗的步伐。
新的心理高度能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東西,它能看到我們由于疑慮與恐懼而被遮蔽的才智、能力與潛力。
……
跨越自己的心理高度會讓你穿越當下的界限,掙脫當下的枷鎖,跨越當下的障礙,看到更遠大的未來。
正是遠大的追求讓哥倫布能夠承受西班牙內閣的嘲笑與詆毀。當水手們以叛變相威脅以及當小船在未知海域茫然飄搖時,正是堅定的信念讓他能夠支撐下去,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正是超出常人的心理高度賦予富爾頓以勇氣與決心,讓他敢于在數千名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看他出洋相的市民面前,首次駕駛“克萊蒙”號逆流而上前往休斯敦。盡管全世界都在反對他,但他相信他的嘗試一定會成功。
跨越心理高度就能創造奇跡!歷史上,那些不斷跨越自己心理高度的人完成了多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不是因為跨越了自己的心理高度,多少發明者和發現者會在重重困難以及不斷失敗的實驗當中徹底失去勇氣。正是這種跨越才讓這些英雄人物堅持到底,直到成功為止。
如果我們敢于往上看,我們就能到達偉人所能到達的高度。許多人舉步不前,唯一的原因也許就是他們低估了自己。他們思想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無用和愚蠢的信念幾乎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障礙。在宇宙當中,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無能,那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幫助他去實現成功。
換一種環境,發現另一種活法
只有每天再度戰勝生活并奪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
□ 離開不合適的環境是改造自我的第一步
“我兒子怎么樣,戴維斯?”農民約翰·菲爾德看著在一旁招待顧客的兒子馬歇爾問道。“嗯,約翰,你我算是老朋友了,”狄肯·戴維斯答道,他從桶里拿了一個蘋果遞給馬歇爾的父親,以示友好。“我們是老朋友了,我并不想傷害你的情感,但我想坦率地告訴你,馬歇爾是個穩重的好孩子,但就算他一直留在我店里,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商人。他不適合經商。約翰,把他帶回農場去吧,還是教他怎么擠奶吧!”
如果馬歇爾·菲爾德繼續留在狄肯·戴維斯的店里做店員,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富商之一。
一個能夠喚起理想的環境與成功息息相關。1856年,年輕的菲爾德來到芝加哥,這座不可思議的城市剛剛開始邁開它空前的發展步伐。當時的城市居民大約只有8.5萬人,數年以前它不過就是印第安人的一個貿易村。但是這座城市的發展卻突飛猛進,其速度之快就連最為樂觀的居民也始料未及。空氣中到處都彌漫著成功的氣息,許多貧困孩子在這里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喚起了菲爾德的理想抱負,點燃了他想要成為一名偉大商人的決心。“如果別人能完成這些精彩的事情,”他自問道,“我為什么不能?”
紐約兒童法院的主任監護人在1905年的一次報告中說,“讓孩子離開不合適的環境是改造他們的第一步”。紐約防止虐待兒童協會在對50多萬兒童進行調查之后得出結論:環境的力量比遺傳還強大。
即使是最強大的人也無法超越環境的影響。無論我們的本性多么獨立,意志多么堅強,我們還是不斷地被身邊的環境所感染。就拿出身最好的孩子打比方,即使他擁有最優秀的遺傳基因,如果由野人來撫養他,會有多少遺傳基因被保留了下來?如果他從嬰兒時期就在一個野蠻的氛圍下生活,長大后自然就會變得野蠻。有一則故事講一個出身名門的孩子,在嬰兒時期被父母丟棄,被一只狼叼走,并將他與其他狼崽子一起喂養長大,這個孩子后來真的就體現出狼的所有特征—四肢著地行走,像狼一樣嚎叫,像狼一樣吃東西。
通常來說,我們會跟隨生活當中相對比較強大的趨勢起起落落。詩人的那句“我是所有與我相遇的人的一部分”并不只是詩歌的異想天開,這絕對是事實。所有的一切—聽到的每一次布道、講座或談話,每一個感動你生命的人—都會對你的性格造成影響,在這些交往或體驗之后,你已經不再是原先的那個自己了。
多年以前,一群俄羅斯工人被俄羅斯一家造船公司送到美國學習造船技術以及美國精神。6個月之后,這幫俄羅斯人幾乎與共事的美國技工相差無幾。他們的野心、個性、個人主動性以及工作中的優異表現都得到了開發甚至進一步的提升。一年之后,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他們周圍死氣沉沉的環境開始對他們發揮作用。這些工人開始逐漸喪失對工作的激情和追求精益求精的愿望,變成按部就班的工人,他們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沒有任何新的目標,他們被興奮環境激發出來的理想抱負再次陷入沉睡狀態。
如果你采訪大多數的失敗者,你會發現許多人的失敗原因關鍵在于他們從未接觸過令人振奮的環境,因為他們的野心從未被喚起過,或者因為他們意志不夠堅強,不能在令人沮喪的不利環境下振作精神。我們在監獄與貧民窟發現的大多數人都是受環境影響的典型范例,這些環境將他們體內最邪惡的部分激發出來,而不是最優秀的部分。
無論你在生活中做什么,一定要不畏任何犧牲,盡量待在一個能夠喚起你內在潛能的環境里,一個能夠激發你自我發展的環境里。你要同理解你的人、相信你的人、幫助你發現自我以及鼓勵你充分展示自我的人保持緊密的聯系。這將對你到底是取得重大成功還是過平庸的生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趕走那些讓你消沉的朋友
理想抱負也具有感染性,你會被自己所處環境彌漫的主要精神所感染。你周遭那些努力向上的人會在你表現得不夠出色的時候鼓勵你再加把油。那些為了追求理想目標而苦苦奮斗的人,會散發出一股巨大的感染力,這些都會幫助并喚醒你對你的目標和理想的關注。在你懶散、懈怠、缺乏動力的時候,那些有抱負的人的激勵會不斷鞭策你前進。
給自己找一些“好”朋友吧,他們會像引信一樣,燃爆你的潛能。你的身邊是那些能夠看到你的能力,相信、鼓勵并稱贊你的人,還是那些永遠讓你的希望破滅,不斷向你潑冷水的人?這會讓你在這個世界上的表現完全不同。
不做下一個誰,勇敢做自己
有追求既是人生的最高獎賞,也是一個人的無上財富。有追求會讓他在工作與幸福中找到自我。
—愛默生
“但我有其他特長。”一位年輕人對準備因其遲鈍而解雇他的商人辯解道。“作為推銷員,你一無是處。”他的老板說道。“我相信自己一定有用。”年輕人說道。“怎么有用?告訴我你有什么用。”“我不知道,先生,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商人說道,被這位職員的認真勁兒逗得哈哈大笑。“只是別解雇我,先生,別解雇我。除了推銷之外,讓我再試試別的。我不懂推銷,我知道自己不擅長推銷。”“我也知道這個,”老板說道,“問題就在這里。”“但我可以讓自己有其他的用處,”年輕人堅持不懈,“我知道自己一定可以。”他就這樣被安排到賬房工作。很快他的數學才能得到發揮,幾年之后,他不僅成為這家大商店的總出納,還成為一名優秀的會計。
如果每一個人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人類文明將會得到空前的發展。只有當一個人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才會實現人生的理想。
□ 不做誰的二世,只做你自己
很多年輕人的理想與追求被愚昧無知的父母永久地壓制了;一些年輕人由于不屈從于父母的安排而被認為是懶惰、愚蠢或無常;一些年輕人被迫進入那些不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而受到壓制;一些年輕人被迫閱讀一些枯燥的神學書籍,同時耳朵里還不停地聽到“法律”“醫學”“藝術”“科學”或“商業”等字眼;一些年輕人備受折磨,因為他們的每一根神經都在長久地抗議著這份勉強從事的工作。
放棄自我、按父輩的規劃生活扼殺了很多年輕的天才。相反,那些堅持自我的年輕人往往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詹姆斯·瓦特,我從未見過像你這么無所事事的年輕人,”祖母說道,“看書吧,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你知道這么長時間你都在干什么嗎?你把茶壺蓋拿下來,放回去,又拿下來。你一會兒往蒸汽里放一個小碟子,一會兒又放一個湯匙,你一直忙個不停,將水蒸氣在瓷器和銀器上凝結的水珠收集起來。你難道對自己這么浪費光陰不感到害臊嗎?”這位老婦人顯然未能說服詹姆斯·瓦特—他后來因發明蒸汽機而永載史冊。
約翰·雅各布·阿斯特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夠接他的班,成為一名屠夫,但這位日后的巨賈天生就具有強烈的商業本能。天性讓每個人都不可復制,上天在每個孩子出生時都變換了模式,他每次只使用一種神奇的組合。
腓特烈大帝熱愛藝術和音樂,他由于不參與軍事訓練而慘遭虐待。因為他的父親不喜歡藝術,所以甚至將他囚禁起來。這位父親甚至考慮過殺掉自己的兒子,但他的過世將28歲的腓特烈送上王位。正是這個由于熱愛藝術與音樂而被認為一無是處的男孩,讓普魯士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愚昧的父母想要強迫阿克賴特成為一名理發師,但上天已經在他的腦子里安裝了一個精巧的裝置,他注定要賜福人類以及為英格蘭數百萬窮人服務,所以他對他的母親說:“希望您不要認為我必須要繼承父業。”18世紀晚期,阿克賴特發明了蒸汽動力紡織機,給英國棉紡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成為英國工業革命的先驅。
伽利略被父母送去學醫,但當他被迫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時候,他都會將關于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課本藏好,暗地里鉆研那些難解的問題。他在比薩大教堂看到搖擺的吊燈從而發現鐘擺原理時只有18歲。他發明了顯微鏡和望遠鏡,拓寬了人們對廣闊世界與微型世界的了解。
米開朗琪羅的父母宣布他們的兒子永遠不能從事藝術這個丟臉的職業,他們甚至因米開朗琪羅涂滿墻面和家具上的素描而懲罰他。但他內心的熊熊烈火被神圣的藝術所點燃,這股烈火讓他永無止境地追求,直到他在圣彼得建筑、摩西的大理石雕像以及西斯廷教堂的墻面實現了不朽的創作。
約書亞·雷諾茲的父親斥責兒子不該畫畫,并在他的一張畫作上寫道:“約書亞在純粹無聊的情況下完成。”然而,這位“無所事事的男孩”日后卻成為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席勒曾被送到斯圖加特的軍事學校學習外科,但他秘密地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戲劇— 《搶劫者》。戲劇首次公演時,他還不得不喬裝前去觀看。他所在的那所如同監獄般的學校令他討厭至極,但他對寫作的渴望卻一直深深地吸引著他,盡管身無分文,他還是決定冒險進入這個不太友好的文學世界。在一位好心女士的資助下,他很快就創作了兩部不朽的偉大劇作。
漢德爾醫生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名律師,因此曾試圖勸阻他對音樂的熱愛,但是這個男孩拿著一把古豎琴跑到一個干草棚里偷偷練琴。這位醫生父親前去拜訪在魏森菲爾德擔任公爵的兄弟時,帶著兒子一同前往。男孩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溜到教堂的風琴前,他很快就以最大音量舉行了一場“私人演奏會”。公爵碰巧聽到這次演奏,他驚訝于誰能夠在對這種樂器明顯不熟悉的情況之下卻能巧妙地演奏出如此之多的旋律。孩子被帶到公爵面前,公爵不僅沒有因為孩子亂弄風琴而責備他,反而對他的演奏大加贊賞,并勸說漢德爾醫生讓兒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小漢德爾后來成為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風琴演奏家,并創作出46部歌劇。
“喬納森,”當兒子告訴他自己已做好上大學的準備時,切斯先生說道,“你應該星期一早上去機修車間。”在機修車間工作幾年之后,喬納森最終出逃,之后便一路青云直上,成為來自羅德島的美國參議員。
□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據說,如果上帝委派兩名天使,一個去掃大街,另一個去統治一個帝國,那么無論你怎么勸說他們相互交換職業,他們都會不肯。此話不假,一個人只有感覺到上帝派他去做某項特殊的工作,同時他認真地做這項工作時,他才會感到幸福。找到自己夢想職業的年輕人該是多么幸運!如果他從事的不是這個職業,其他任何職業將不會讓自己或他人感到滿意。
每個人在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前都不會安分,這是天性,天性會一直在他腦海中縈繞,驅使他不斷前進,直到他所有的潛能都發揮出來,他才算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一匹優良的戰馬出現在賽馬場的跑道上該是多么可笑的場面。然而,那些認為只有法律、醫學與神學才是理想職業的普遍想法不是同樣滑稽嗎?每年,美國大學畢業生中有42%的人都是法律專業,這有多荒謬!在這里,有多少年輕人為了完成長輩的規劃而成為拙劣的牧師、醫生和律師!這個國家有太多的人從事著并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失望、抑郁、毀滅、失業、貧困、怯懦、遭受排擠和冷落,充斥著這個國家。
□ 堅持做自己,成功就在轉角處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很順利地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職業,我們通常都要經歷很多次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氣餒!繼續嘗試!
當然,你應該仔細研究一下所嘗試的工作,看看它是否符合自己的愛好或能力。考珀曾經是一名不出色的律師。他因過于羞怯、膽小,不擅長為案子辯護,但他卻創作出極為優美的詩歌。莫里哀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律師這份工作,但他卻在文學領域揚名。伏爾泰與彼特拉克都紛紛棄法律而去,前者選擇哲學,后者選擇詩歌。克倫威爾在40歲的時候還是個農民。
在十幾歲之前,很少有人會對某一工作或學習表現出極大天賦或非凡才華。絕大多數年輕人在15歲或者20歲之前,就算為他們提供一切自由和機會,讓他們選擇自己內心渴望已久的職業,他們也很難決定他們將要靠什么來謀生。每個人都在內心祈求,希望自己能夠獲得適合某種工作的出色資質,但通常都求問無果,可同時他們又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做好到手的工作。
塞繆爾·斯邁爾斯所接受的職業訓練并不合自己的心愿,但他依然兢兢業業地從事著這份職業,而這份職業也幫助他找到了他內心渴望已久的職業—作家。忠實于手邊的日常工作,一位天才如果感覺到自己身負責任,上帝一定會在合適的時間將他帶到最合適的位置上。
如果之前不是一名熱忱的教師、一名盡責的士兵以及一位正直的政治家,加菲爾德就不會成為總統。林肯和格蘭特并不是一開始就為白宮而生,也不是生來就具有不可抗拒的管理才能。
因此,無須沮喪,因為不是每個人生來就具備驚人的天賦。即使時運不濟,也還是應盡全力做好手頭工作,并抓住每一次正確的機會,朝著自己內心所指引的方向邁進。讓職責成為指路明燈,成功無疑是對一個人能力與勤奮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