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力求反映心理學的最新成果,比較全面地介紹與中小學生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教材特別注重聯系中小學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將心理學的理論轉化成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心理學》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心理學》在內容上深入淺出,在語言上簡明扼要,在體例上新穎活潑。另外,每章還配有學習提要和思考題,以有利于讀者學習。
《心理學》可作為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的教材,也可作為電大、函大、自學考試等成人教育的培訓教材和考試用書,還適合于廣大中小學教師、家長和心理學愛好者閱讀。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
第一節 什么是心理學
第二節 心理學與合格中小學教師
本章概要
第二章 中小學生行為的調節 與控制
第一節 行為的動力機制——動機
第二節 意志
本章概要
第三章 中小學生認知的發展與教育(上)
第一節 注意
第二節 感覺與知覺
第三節 記憶
本章概要
第四章 中小學生認知的發展與教育(下)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
第一節 什么是心理學
第二節 心理學與合格中小學教師
本章概要
第二章 中小學生行為的調節 與控制
第一節 行為的動力機制——動機
第二節 意志
本章概要
第三章 中小學生認知的發展與教育(上)
第一節 注意
第二節 感覺與知覺
第三節 記憶
本章概要
第四章 中小學生認知的發展與教育(下)
第一節 中小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教育
第二節 問題解決
第三節 中小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與教育
第四節 中小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與教育
本章概要
第五章 中小學生情緒情感與教育
第一節 情緒情感概述
第二節 情緒和情感的種類
第三節 情緒情感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本章概要
第六章 中小學生個性心理與教育
第一節 中小學生氣質與教育
第二節 中小學生性格的培養
第三節 中小學生自我意識教育
本章概要
第七章 中小學生態度和品德的形成與培養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的性質
第二節 態度與品德形成和改變的幾種理論
第三節 態度與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四節 中小學生態度、品德形成和改變的條件與教育策略
第五節 中小學生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及品德不良的轉化
本章概要
第八章 中小學生學習心理
第一節 學習與學習遷移
第二節 學習策略
第三節 幾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本章概要
第九章 中小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與教育
第一節 人際溝通
第二節 社會認知
第三節 人際關系
第四節 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克服
本章概要
第十章 群體心理與班集體建設
第一節 群體及其形成
第二節 學校群體的心理效應
第三節 班集體心理建設
本章概要
第十一章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
第四節 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分析
本章概要
第十二章 中小學生性心理與教育
第一節 性心理概述
第二節 中小學生性心理教育
本章概要
第十三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與技術
本章概要
第十四章 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程序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本章概要
第一章 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
第二節 心理學與合格中小學教師
教師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唐代大詩人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今天的大學生明天就可能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教師要有什么樣的心理素質,心理學對一個人成長為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又將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本節的內容將回答這些問題,從而有助于你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
一、合格教師的心理素質
合格教師的條件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的、道德上的、法律上的、心理上的等,這里只討論合格教師的心理素質問題。了解合格教師的心理素質可以更好地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身素質,以便高效地、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教師心理素質是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兩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征,如認知、情感、意志、興趣、能力、性格等。教師的心理素質是由教師的勞動特點和教師所擔任的職責決定的,也是教師勞動及職業特點的反映。教師的心理素質包括如下方面:教師的智力素質、教師的情感素質、教師的意志素質、教師的教育教學素質、教師的人格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