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于1592 年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孱弱的朝鮮不堪一戰,當時的國王李昖走投無路,被迫退往中朝邊界的義州。為了復國,李昖力排眾議,向宗主國萬歷皇帝乞援。萬歷皇帝乾綱獨斷,毅然決定派軍入朝參戰。經過七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取得了抗日援朝戰爭的勝利,1598 年日本侵略者被徹底趕出朝鮮半島。“萬歷東征”之后,德川家康趁亂崛起,吸取了侵朝慘敗的教訓,改變對外武力擴張的策略,積極拓展海外貿易。日本人長期深刻反省,再也不敢主動挑戰業已形成的東亞政治秩序,從而保證了東北亞長達三百余年的和平安寧。
明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明朝為什么要出兵幫助朝鮮驅除日本侵略者?是什么樣的理念在支持著它的行動?
抗日援朝之戰——一場改變日本歷史走向,決定世界格局的戰爭。
不能忘卻的正義之戰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年來,民間對于歷史的“正說”呼聲甚高,人們渴望了解歷史真相。一些通俗史學的寫手,紛紛投入到“正說”歷史的行列。他們大力介紹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也不乏自己動腳動手搜索證據,考訂事實,打入史學堂奧。于是乎,涌起了一股小小的明史熱。明史之所以熱,可能因為某學者的引發,而其根本原因,則在于它回應了百姓的吁求。
明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277年漫長的歷史,享譽世界的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就足以否定歷來對它一片漆黑的定論。每個朝代都有其興起、發展、鼎盛、衰落的過程,都不是凝固不變的。一葉障目的觀察,刻舟求劍的思索,都不能得到歷史真相。觀察歷史需要多維視角,需要動態跟蹤,需要小心的考訂,需要精心拼接歷史碎片。而深刻地理解歷史,還需要古今貫通的眼光和廣闊宏大的視野。在眾多的明史讀物中,不少作者把目光投射到萬歷朝,這其中號稱怠政的明神宗直接指揮的一場戰爭在人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這是一場改變日本歷史走向,決定世界格局的戰爭。其影響至今仍在。但長期以來,它被人們淡忘了。也許,并不是有意淡忘,而是一個經過塑造的“反面”皇帝的濃重陰影,使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無論如何也突顯不出來,即便偶有人提到它,也更多是從指揮失誤、耗費銀兩、久戰不決等負面方向著墨。至于改變日本歷史走向、決定東亞政治版圖等正面層面,都視而不見。反倒是直接受益者——朝鮮半島(不分南北)曾經長期記得它:明朝對于朝鮮有救國之恩。受恩思報,明朝滅亡后,朝鮮朝野就呼吁建立祭祀儀禮,祭祀明朝皇帝,以表達感恩之情。他們高呼此“非但一國之大義,乃天下之大義;非但天下之大義,乃萬世之大義也”。幾經爭論,終于在朝鮮肅宗三十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在王宮內建立了“大報壇”,
為祭祀之所。對于祭祀對象曾經有三位人選,分別是明太祖、神宗和思宗三位,而最后確定只設“大明神宗皇帝位”。中國明朝為什么要出兵幫助朝鮮驅除日本侵略者?是什么樣的理念在支持著它的行動?明朝的抗倭援朝,源于中國自古以來一貫的天下觀,也源于繼承此
天下觀的明朝祖訓。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說:“自古為天下主者,視天地所覆載,日月所照臨,若遠若近生人之類,莫不欲其安土而樂生……朕仿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惟欲中外人民各安其所。”a中國認為它有責任維護天下秩序,以使“中外人民各安其所”。然而,明朝并不貪圖得到回報,朝鮮對明朝的所謂“朝貢”,也僅在于表達誠意而已。明朝限定其“三年一朝,貢馬五十匹”,不按時貢或所貢超額,均予退回。然而,萬歷年間的這場援朝抗倭戰爭,明朝是傾盡了舉國之力。日本侵略者被趕回了老巢,明朝也元氣大傷。史稱“明朝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因而對神宗朝政批評尤厲。朝鮮君臣或許同樣認為,“明朝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但他們深知,那是因為明朝在數年之久的抗倭援朝中消耗了國力。以神宗之主設于“大報壇”,數百年祭祀不絕,足見此事之刻骨銘心。明朝不惜以亡國為代價,維護天下正義,從而維護了和平也制約了日本歷史的走向。然而其后的歷史卻一再重復。侵略者可能不會接受教訓,但是渴望和平的人民卻必須接受教訓。對于侵略者的野心和蠢動要時刻警惕。但正義的伸張、和平的維護,是要以實力為后盾的。本書作者嘔心瀝血,撥開塵埃迷霧,展現了明朝抗倭援朝的這段歷史。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段歷史,記住歷史的教訓,為了正
義和和平!
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已出版作品主要有:《大唐帝國東亞戰記》(2014)、《大明帝國抗日史》(2011)、《可愛的奸雄:曹操》(2012)、《卑微的智者:諸葛亮》(2014)、《東方大帝忽必烈》(2016)、《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2016)、《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2013)、《夏商周通鑒》(2010)等。
目錄
序 / I
自序 / III
引子 / 001
第一章 禍起關白 / 005
第一節 關白的崛起 / 006
第二節 遺恨聚樂城 / 008
第三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 / 012
第四節 朝鮮辯誣 / 015
第二章 壬辰倭亂 / 019
第一節 暴風雨來臨 / 020
第二節 李昖的大決戰 / 024
第三節 兵敗彈琴臺 / 026
第四節 悲壯的棄守 / 031
萬 歷 東 征 :1592—1598 抗日援朝之戰
第三章 風雨飄搖 / 037
第一節 王京淪陷 / 038
第二節 龍仁之戰與名帥李舜臣 / 041
第三節 臨津江潰敗 / 045
第四節 平壤淪陷 / 048
第四章 出師援朝 / 055
第一節 跨過鴨綠江 / 056
第二節 祖承訓輕敵慘敗 / 059
第三節 朝鮮王子的屈辱 / 062
第四節 沈惟敬議和 / 065
第五節 明神宗的東征大策 / 070
第五章 光復平壤 / 073
第一節 石星的計謀 / 074
第二節 此汝曹封侯地也! / 077
第三節 平壤大捷 / 081
第四節 明軍風卷殘云 / 090
第六章 馬失碧蹄 / 095
第一節 碧蹄館遇伏 / 096
第二節 兵退四百里 / 102
第三節 兵力懸殊的求和 / 105
第四節 文臣主和,武官主戰 / 110
第五節 明軍收復王京 / 114
第六節 名護屋和談 / 117
第七章 關白封貢 / 123
第一節 太閣的復仇 / 124
第二節 東征軍班師 / 129
第三節 國王退位風波 / 132
第四節 明廷封貢論戰 / 137
第五節 內藤如安入京 / 141
第六節 撤兵假戲 / 145
第八章 議和丑劇 / 149
第一節 日軍緩緩退兵 / 150
第二節 沈惟敬請君入甕 / 153
第三節 李宗城逃跑 / 157
第四節 渡海赴日 / 163
第五節 太閣的榮耀 / 167
第九章 丁酉再亂 / 173
第一節 石星倒臺 / 174
第二節 李舜臣入獄 / 178
第三節 明軍再次援朝 / 183
第四節 沈惟敬落網 / 186
第五節 元均慘敗漆川梁 / 190
第十章 扭轉乾坤 / 193
第一節 傲慢的上將 / 194
第二節 血染南原 / 198
第三節 王京危急 / 202
第四節 稷山大捷 / 204
第五節 鳴梁的月夜 / 209
第六節 九月獄案潮 / 212
第十一章 喋血島山 / 217
第一節 楊鎬南征全羅道 / 218
第二節 決戰前夜 / 221
第三節 蔚山初捷 / 225
第四節 風雨雪天戰島山 / 230
萬 歷 東 征 :1592—1598 抗日援朝之戰
第五節 大撤退 / 235
第六節 拯救大兵楊鎬 / 242
第十二章 決戰三路 / 249
第一節 明神宗調兵遣將 / 250
第二節 關白之死 / 255
第三節 邢玠的反擊 / 259
第四節 泗川舊城大捷 / 262
第五節 董一元兵潰新寨 / 266
第六節 陳璘猛攻順天 / 270
第七節 劉爽約 / 275
第十三章 萬世大功 / 279
第一節 “關白先鋒”丁應泰 / 280
第二節 議和與逃亡 / 283
第三節 露梁大捷 / 289
第四節 殲蕩窮寇 / 295
第五節 重享和平 / 297
結束語 / 303
附 錄 / 307
附錄一 萬歷朝鮮戰爭大事記 / 308
附錄二 第一次侵朝戰爭日軍戰斗序列(公元1592年) / 319
附錄三 第二次侵朝戰爭日軍戰斗序列(公元1597年) / 321
附錄四 明神宗冊封關白詔書(公元1595年) / 322
附錄五 楊鎬《與平秀吉書》(公元1597年) / 323
附錄六 陳璘《祭李統制文》(公元1599年) / 324
附錄七 古代計時名詞對照 / 324
后 記 / 326
第一章
禍起關白
第一節關白的崛起
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中央集權無從談起,至高無上的天皇成了各地大名爭霸的工具。日本國內烽火連年,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苦苦掙扎。眼看著日本群島快要沉淪到太平洋底,這時,尾張國的一位貧寒子弟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最后成了日本的救世主。他用無與倫比的政治智慧,完成了一個艱難的拼圖游戲——統一全國。
他就是豐臣秀吉。傳說他是太陽神日吉權現之子,由于營養極度缺乏,所以瘦得尖嘴猴腮。無論是古籍中的記載,還是流傳下來的畫像,豐臣秀吉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簡
直就像一只猴子。成年的豐臣秀吉以砍柴為生,后來成了日本大名織田信長的一個養馬家奴。因其善于爬樹,織田信長贈送給他“猴精”的雅號。命運之神總是垂青擁有智慧的人。
豐臣秀吉漸漸獲得織田信長的賞識?椞镄砰L還把淺野家的養女寧寧許配給他,從此豐臣秀吉踏上了青云路。發生于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為豐臣秀吉改寫日本歷史創造了一個契機。在他手里,政治版圖風云變幻,各地的大名先后臣服在豐臣秀吉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