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是人生長發育速度*快的時期,也是感覺發展的關鍵時期。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感覺統合的主要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嬰幼兒的大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旦孩子的感覺結合出現問題,孩子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動作不協調,從而影響學習能力。
本書作者王萍教授,從事嬰幼兒研究和教育工作30多年,在總結了30多年的嬰幼兒研究和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參閱和借鑒了大量專業人士總結的經驗,對感覺統合及相關知識進行了概要性闡述,提供了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精細動作等方面的感覺統合訓練游戲。
本書向家長介紹了感覺統合的含義及相關知識,同時,提供家長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具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有效方法。所選游戲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還適用于對孩子已出現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進行矯正。
前 言
嬰幼兒時期是人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感覺發展的關鍵時期。研究表明,這一時期嬰幼兒的大腦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剛剛出生的寶寶的腦細胞與成人腦細胞一樣多,約為1400億個,只是寶寶的腦細胞之間的網絡線路連接起來的數量稀少。如果父母能夠在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盡早給予寶寶豐富的營養和大量的感覺刺激,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開發寶寶的大腦,那么,寶寶的神經細胞就會像花蕾萌發一般萌生出神經觸突,并借助這些神經觸突與其他神經細胞相互連接,形成縱橫交錯的神經網絡通道,使信息傳遞迅速快捷,讓寶寶更聰明、更健康。
人的感覺統合能力就像一個交通指揮者,有了它,各種感覺神經網絡的通道才會保持順暢,不出現堵塞,從而保證所有的學習和動作操作順利進行。可以這樣說,在達到正常人的各種有目的的協調行動方面,感覺統合能力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正因為人的大腦具有感覺統合的能力,所以才能協調身體對外界的刺激做出適應性反應。因此,成長中的寶寶不僅需要各種感覺學習,還需要家長關注其感覺統合的發展,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感覺統合訓練。
隨著都市化生活的發展,寶寶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狹小,加之家長的教養理念以及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寶寶出現了感覺統合問題,且呈現出上升態勢。寶寶的感覺統合出現了問題,不僅給寶寶自身的成長帶來隱患,還讓家長痛苦萬分,一些家長為了“拯救”孩子,到處求醫,浪費了很多的精力,承受著很大的經濟負擔。因此,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應該引起有關人士及家長的高度重視。這既關系到家庭的和諧幸福,又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
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預防期(3歲前)、最佳矯正期(6歲前)、彌補期(10歲前)。家長如果能在寶寶出生后就對寶寶的感覺統合加以關注,知曉感覺知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具及早地對寶寶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就能預防寶寶感覺統合失調,寶寶也將受益終生。
編寫本書的目的,是讓家長初步了解感覺統合的基本常識,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對寶寶進行感覺統合訓練,預防寶寶感覺統合失調。本書中介紹的感覺統合訓練方法,對已經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的寶寶,同樣可以起到矯正的作用。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閱并借鑒了大量專業人士總結的經驗,對感覺統合及相關知識進行了概要性闡述,提供了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精細動作等方面的感覺統合訓練游戲。
本書力求貼近家庭生活,突出通俗性、實用性,具有可讀性和可操作性,適合廣大家長、幼兒教師使用。
本書編寫時參閱并借鑒了大量的國內外書刊,以及一些網絡(如中國早教網、育兒網、搖籃網、寶寶樹網等)發布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資料。在此,對文章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書中所有游戲插圖均由閆力菁繪制,再版時,王媛、曹妍勵對游戲插圖作了修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寫作過程中,難免會有失偏頗,存在疏漏,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王萍,女,1964年2月出生,沈陽大學教授,學科專長:學前教育。研究方向:兒童早期發展。沈陽市兒童早期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陽市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主要承擔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活動與設計的教學工作。主持省級項目7項,參與省級項目4項。獲省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發表論文10余篇。主編教材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