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一定在前 地獄一定在后》:
人與人的區別,在于夢想。
你的人生,將來會怎樣?這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少年同學期間,對各自的前途尤為懵懂。直至畢業多年之后,大家重新相聚,才發現當初的“矮矬窮”已經變成了“高富帥”,當初的“丑小鴨”已經變成了“白天鵝”。
是什么讓他們發生了轉變?
答案是:夢想。
就像我那個小學同學胖丫一樣,哪怕是做一個吃貨,也是一個夢想。有了夢想,你就一門心思地當吃貨去吧,條條大路通羅馬,吃貨也可以做到。只要你在“吃”這個領域做到極致,你就從吃貨變成了美食家。
吃貨和美食家到底有啥區別?
在我看來,僅僅只差了一個夢想的距離。
若干年前,我在媒體做新聞記者的時候,采訪過重慶黃桷坪街頭的一個“棒棒”。“棒棒”是重慶本地方言,這里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意思是指手拿棒棒繩索替人搬運貨物的人。重慶是一座山城,到處都需要爬坡上坎,所以汽車無法將貨物直接運到門口,這就需要人工將貨物搬運上門,于是“棒棒”這一特殊職業就在重慶誕生了。毫無疑問,在重慶,棒棒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除了一身力氣,他們幾乎沒有什么別的本領,而搬運一趟笨重的貨物,費用也十分低廉。
大約十多年前,在重慶黃桷坪的四川美術學院附近,也經常游蕩著一個姓田的棒棒。田棒棒由于經常幫學校食堂搬運菜品,幫老師搬運教具,幫學生搬運書籍和生活用品,成功打人了學校內部,與學校的老師熟識。一次偶然的機會,田棒棒被美術學院的老師臨時雇去當一名模特,在大學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做一名模特。他耳濡目染,在當模特的同時,還旁聽老師的美術課。從此田棒棒開始懷疑人生,覺得在自己的“棒棒”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人生可能,那就是畫家。
一個靠下苦力為生、從來沒有接觸過畫筆的棒棒,從此對一根根線條和一張張畫布著了迷,對一張張畫紙充滿了好奇。開始的時候,不少同行譏笑他:一個只上過小學的棒棒,竟然夢想當畫家,簡直是癡人說夢。但田棒棒對這一切毫不理會。十多年前,我在四川美術學院找到他的時候,深秋天氣,他赤裸著上身,四十多歲的年紀,瘦骨嶙峋,胡子留得老長,肩上背著謀生工具棒棒和兩根繩索,與別的強壯的棒棒相比形成鮮明的反差。我問他最近生意怎么樣,他長長地嘆了口氣,避而不答,只是告訴我,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大學里辦一次個人畫展。
那次采訪之后,在兩年左右的時間,我沒有再和他聯系。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新聞,說他成功地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辦了畫展。新聞還配發了一張照片,田棒棒手里舉著一本碩大的“聘書”,站在講臺上,笑容滿面。看了新聞才明白,原來他當上了四川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
看著他幸福滿滿的笑容,那一刻我明白了夢想的偉大。
如果不是因為夢想,他還會與其他眾多棒棒一道,在重慶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我并不是說當棒棒有什么不好,只是,在他原本的生活中,突然多了一層夢想,賦予了生命另外一層意義。這樣的人生,何嘗不是多姿多彩?
夢想沒有偉大與渺小、高貴與低賤之分,不是所有偉大的夢想才能稱為夢想。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站在路邊鼓掌。你可以選擇成為那個英雄,也可以選擇成為那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曾經參加過女兒班上的一次“我的夢想”主題班會。在這次班會上,很多同學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夢想:科學家、發明家、宇航員、畫家、舞蹈家、作家……這些未來的天之驕子、國之棟梁每發表完自己的夢想演說,都會贏得一片掌聲;做父母的,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憧憬。當我女兒站起來的時候,她囁嚅著嘴唇,漲紅了臉,半晌才說出自己的夢想:我只想成為一個普通人,當有人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會盡力去幫助;當父母需要我攙扶的時候,我會去攙扶;當有人口渴的時候,我會遞上一杯水。聽到這話的時候,老師們的臉上浮現出錯愕的表情,我的臉上也帶著幾分尷尬,主題班會的氣氛在女兒普通人的夢想中,尷尬落幕。
回到家,女兒問我是不是她今天的發言不好,我嘴上說很好,其實心里仍然固執地有幾分失落。
是啊,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人生就這一次,誰希望自己的孩子只過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好?我已經過了半輩子普通人的生活,不想再普通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