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世界體系論”為基礎方法論,對世界體系的內在變化規律、運行機制進行深入分析,并將此理論成果具體應用于戰后中日關系史的研究之上。從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制度發展關系的角度解析戰后中日兩國經濟、政治關系的相互依存性,開辟了中日關系研究的新途徑,研究方法屬國內創造。
內容擺脫了無底線的“中日友好論”和極端的“中日敵對論”,從全球戰略格局、大國外交、中日美三國產業轉換、升級的互補性等角度深入剖析中國在戰后不斷變化的世界格局中如何實現經濟和政治的偉大復興;對戰后日本的高度經濟成長和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行比較研究;從國際間產業互補性的角度切入,深入解析世界體系中[中心-半周邊-周邊]三層構造的發展變化規律以及其對戰后中日關系發展的重大影響。zui后,針對新國際形勢下我國政府在構筑大國關系時應如何妥善處理對日美等國關系問題進行深度分析,zui終提出zui有利于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中國國際關系框架”理論。
張樂樂,神戶市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博士(日本),濰坊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日關系、戰后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