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在每一頁里都讀到了古往今來各個民族的歷 史^尤其是我們國家過去40年的歷史。只要把姓名 稍稍更換,里面的每一個事件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前車 之鑒。
——約翰·亞當斯論米德爾頓的《西塞羅傳》
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出生于公元前106年,此時距離羅馬人驅逐最后一位國王并建立羅馬共和國已經過去了400年。西塞羅來自羅馬東南丘陵地區的鄉村小鎮阿爾皮諾(Arpinum)。它也是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的故鄉。馬略采取了平民主義的政見,改革軍隊,廢除入伍財產資格的限制,將 其變成了一支由平民志愿者組成的軍事力量,并以此震驚了羅馬的貴族階層。馬略抵擋住了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日耳曼部落的入侵,挽救了羅馬也鞏固了自己的政治權力。
西塞羅的家庭只能算中等收入,但他的父親決心給 予馬庫斯和他的弟弟昆圖斯(Quintus)盡可能好的教育。 他們從小在羅馬跟隨當時最好的老師學習歷史、哲學和修辭學。年輕時,馬庫斯曾有過一段短暫而平凡的軍旅生涯,之后他在羅馬開始了他的法律訓練。成為律師的西塞羅最初接手過一個案件,為名叫洛司基烏斯(Roscius)的男人辯護,他被誣告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這件事情 把年輕的西塞羅推到了與當時的羅馬獨裁者蘇拉(Sulla)及其腐敗施政格格不入的位置。他的舉動是勇敢的,洛司基烏斯也被宣告無罪,但是在審判結束之后,西塞羅認為自己最好還是離開羅馬,于是前往希臘和羅德島繼續 自己的學習。
在蘇拉死后,羅馬回歸了共和政府的統治,西塞羅 才開始在國家公職體系里面逐級升遷,從財務官做到了執法官,最后他經過一次艱難的競選終于贏得了共和國最高公職一執政官的職位。但是西塞羅在執政官位置上所治理的這個國家已經不再是他的祖先所認識的那個國家。當年那個在臺伯河岸邊上的小村莊而今已經成長為一個橫跨地中海的帝國。曾幾何時,具有傳奇色彩的辛昔那圖(Cincinnatus)在戰時受命領導國家又在戰后卸 甲歸田,這種英雄式的淳樸之道而今讓位給了遍布國家 內外的腐敗和權力濫用。傳統的公民軍隊現在已經被忠 于統帥而不是國家的職業軍人所替代。蘇拉向羅馬進 如何治理國家:獻給當代領袖的政治智慧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政敵的屠戮,這些行為開創了讓后人難以忘記的可怕先例。即使在西塞羅攀上了羅馬權力 巔峰的時候,立憲政府的約束力仍繼續趨于分崩離析。 更糟糕的是,當時的政治派別誰也不聽誰的,經濟停滯不 前,失業情況不斷地威脅著社會穩定。
在西塞羅擔任執政官期間,心懷不滿的貴族喀提林 〔嘗試用暴力推翻元老院,被西塞羅和盟友及時 阻止。僅僅三年后,龐培(Pompey)、克拉蘇(Crassus)和 尤利烏斯·愷撒(Julius Caesar)如組成了政治三巨頭在幕 后統治羅馬。他們約請西塞羅加入,但是他不想與這樣一個不符合憲法的組織扯上關系。盡管如此,他非常感謝龐培多年來的支持,并且為愷撒的允諾所感動。西塞羅等待著機會,試著去與各方維持良好的關系,靜候著他 所敬愛的共和國的回歸。
西塞羅在元老院中被邊緣化,失去了實權,他在挫折中開始寫作關于如何治理政府的著作。就在愷撒征服了高盧、越過盧比孔河又把羅馬拖入內戰的時間里,西塞羅運筆寫出了堪稱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哲學著作。他所提出的問題直到今天仍然在回響:一個正義的政府的基礎 是什么?什么樣的治理才是最好的? 一個執政的領袖應該如何行事?西塞羅正面直接地提出這些問題和許多其他問題,不僅作為一個學術理論家,而且作為一位親自治理過國家又親眼看見共和政府坍塌的實干家。他寫給任何愿意傾聽的人,但是他的政治影響力已經明顯衰退了。 正如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所說:“我過去習慣于坐在甲板上,為這個國家親手掌舵,而今在底艙也幾乎沒有我的 什么位置了。”
愷撒在內戰中的勝利以及他剛開始的仁慈的獨裁統治,在西塞羅眼里都像是世界末日。但是,公元前44年3 月15日愷撒的遇刺為他吹進了一股新的樂觀的風氣,西塞羅開始為共和政府的重生奔走呼告。他把希望寄托在 年輕的屋大維身上,相信這位愷撒的甥孫和繼承人或許 能夠恢復羅馬先前的榮光。但是屋大維與馬庫斯·安東尼(Mark Antony)的聯盟向西塞羅證明了,權力一旦握在手中就不會被輕易放下。西塞羅恢復共和國的最后嘗試是運用他令人敬畏的演說才能反對安東尼的獨裁統治——然而自由的時代已經逝去。在屋大維的應允下,安東尼將他的仇敵統統宣判了死刑。西塞羅的遺言是對 前來取他性命的刺客所說的,他說:“你至少要保證正確地砍下我的腦袋。”
西塞羅是一位多產作家,他寫了許多關于如何治理政府的散文、論文和書信。這本簡略的文選能夠提供的只是一個小樣本,抽取了他在漫長歲月里和不同場景下被記錄下來的一些理念。我們希望這本書將會激勵讀者更進一步地探索這位羅馬最偉大的政治家留存下來的其他著作。
溫和的保守主義者在我們的現代世界中日益稀少且珍貴,西塞羅就是這一類人,他相信可以與各方派別一起,為了他的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的人民的福祉而工作。他的理念不是政客的理念而是政治家的理念,而今天可以被列入政治家這一類別的人更是變得前所未有的稀少。
西塞羅的政治著作是研究古羅馬所必需的珍貴來源,但他的洞見和智慧是超越時間的。兩千年過去了,權力的使用和濫用仍然沒有什么改變。對于那些愿意傾聽的人,西塞羅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教導。這些教導包含以下幾條:
1.有一些普遍規律支配著人類處理公共事務的行為。西塞羅當然不會用后來的基督徒的方式來思考自然法這個概念,但他堅定地認為,這些神圣的規則不因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它們保證每個人的基本自由,約束政府應該以何種方式行事。正如美國的國父們在《獨立宣言》中所寫的:“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他們都是西塞羅認真的學生。
2.最好的政體信奉權力的制衡。如果統治的權力不受抑制,即使最高尚的君王也會成為暴君。同樣地,如果沒有對民眾的權力施加限制條件,民主政治也會退化為暴民統治。正義的政府必定奠基于一套相互制衡的系統。一定要小心那些宣稱為了暫時權宜或安全需要而置 憲法規則于不顧的領導人。
3.領導者應該擁有卓越的品德并且誠實而正直。統領一個國家的人必定擁有巨大的勇氣、能力和決心。真正的領導者總是把國家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正如西塞羅所說,統領一個國家就像為一艘船掌肖它,尤其是 在遇到暴風雨開始肆虐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船長不能 保持穩定的航向,航程將以全員覆沒而告終。
4.密切關注你的朋友,更要密切關注你的敵人。當領袖把朋友和盟友看作是理所應當的,那么他們就倒霉了。絕對不要忽視你的支持者,然而更重要的是,始終務必弄清楚你的敵人在做什么。不要害怕與那些反對你的人接觸。驕傲和固執不是你能夠負擔得起的奢侈品。
5.才智不是一個刺耳的詞。統領一個國家的人應該是這片土地上最優秀和聰穎的人。正如西塞羅所說,如果領導者對于自己所談論的事情沒有通透的認識,那么他們的言語就只不過是空洞的胡說八道,他們的行為也會受到危險的誤導。
6.妥協是成事的關鍵。西塞羅寫道:在政治活動中,周遭環境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保持一個不動的姿態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確實有些時候必須保持自己的立場不動搖,但是一貫拒絕退讓則是弱者的表現,而不是強者的表現。
7.不要加稅一一除非你確確實實不得已。每個國家都需要稅收來維持運轉,但是西塞羅強調,政府的首要目之一是保障個人的財產,而不是對財富進行再分配。另一方面,他又譴責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并且主張國 家有義務為公民提供基礎服務和安全保障。
8.外來移民能夠使國家更加強大。羅馬從一個小村莊成長為一個強大帝國,靠的是在地中海擴張的同時,不斷地歡迎新公民加入它的體系,甚至被解放的奴隸也可以成為具有完全投票資格的社會成員。新公民為國家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創意。
9.千萬不要發動非正義的戰爭。當然,羅馬人就像某些現代國家一樣,相信他們能夠為任何他們想要發動 的戰爭的合法性辯護,但是西塞羅至少堅守了以下理念:對比維護和防衛一個國家的榮譽而發動的戰爭,因為貪 婪而發動戰爭是不可原諒的。
10.腐敗毀滅國家。貪婪、行賄和欺詐從內部吞食一個國家,使得它虛弱而且容易受到攻擊。腐敗不僅是一種道德上的惡,而且是一種現實的威脅,在危害最小的情況下會使民眾心灰意冷、喪失信心;而最壞的情況則可能惹得民怨沸騰,甚至釀成革命。
甚至那些不同意西塞羅的人也不得不敬佩他。晚年的屋大維(奧古斯都皇帝)有一次撞見自己的孫子正在閱 讀西塞羅的著作。因為這本書的作者被自己的祖父判處了死刑,小男孩嚇壞了,擔心自己會被抓起來,于是把書藏在自己的斗篷下面。但是奧古斯都拿起這本書,在他 那被驚嚇的孫子的注視下,閱讀了相當長的篇章。這位老人把書遞給年輕人然后感嘆說:“明智之士啊,我的孩子,這是一位明智之士,一位愛國者。”
——菲利普·弗里曼
西方有句諺語,“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偉大既指羅馬曾經統治了幅員遼闊的領域,也指它建立了 持續千年的大帝國。鼎盛時期的羅馬幾乎包括今天整個 歐洲、北非和部分中東地區,羅馬人還把地中海變成內海 并給它命名。“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些道路甚至通達了 中國,造就了古代最偉大的兩個國家遙相呼應的文明奇 跡。聽羅馬人講述治國之道,特別是治理大國之道讓人充滿期待,何況講述這個“道”的是羅馬人里最為杰出的 思想家、政治家、演說家——西塞羅。
本書提綱挈領地精選了西塞羅政治智慧中最重要的,它們也是現代人依然關注的基礎問題,因此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普遍問題。書中給出了西塞羅本人對于這些問題的生動睿智的回答——讓古人說話,有選擇地呈現他一生政治智慧的濃縮精華——猶如一杯珍藏已久的美酒,濃而不烈,韻味無窮。
英譯本選編者菲利普丨弗里曼教授畢業于哈佛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現在是美國愛荷華州路德大學的古典 語言講席教授。他擁有扎實的古代語言功底和豐富的古 典學知識,在選編古代名著并進行現代解讀方面具有獨 到洞見。他還選編了本書的姊妹篇《如何贏得競選》,并 且是《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奧林匹斯英雄》等書 的作者。
弗里曼教授寫的“導讀”已經很好地概括了西塞羅的生平和全書精要,我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但是由于中西古今文化的差異,有一些跨文化的知識會讓中文讀者 感到陌生,容易產生誤解,這里需要簡單交代一下。
“羅馬”是個偉大的名字,但是細究起來也是多義詞,需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我們知道,羅馬經歷了最初的部落階段、王政階段、共和階段和后來的帝國階段。人們經常用“羅馬帝國”這個表述來表達對它的廣闊領土和輝煌成就的欽佩,但在西塞羅生活的時代,羅馬雖然巳經統 治了地中海,但卻不是“帝國”而是“共和國”。廣義的羅馬指整個地中海地區具有歷史持續性的政治統一體,狹義的羅馬指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城。廣義的羅馬以羅馬 城為政治中心,包括地中海各地的同盟國家和直接指派總督進行統治的行省。至少在西塞羅的時代,同盟國的居民、行省居民和羅馬城里的公民的政治、法律地位通常并不一樣,造成差異的關鍵就是“公民權”。嚴格來說,羅馬的成年男子(25歲之后)才具有完全的“羅馬公民權”, 同盟國和行省居民一般具有“拉丁公民權”,羅馬國內的 奴隸以及體制之外的民族都沒有公民權。這也涉及國家 認同的問題,這種認同隨著公民權的擴大而擴大。對于西塞羅來說,只有羅馬城才是祖國;而對于西西里島上的原住民來說,羅馬人只是外來統治者。西塞羅在結束了對西西里的任期后滿心期待得到羅馬人民的稱贊,原因就在于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榮歸故里。
文中提到的權力制衡問題,西塞羅參照三種政體,類比的是羅馬的三個權力機關:元老院、執政官、公民大會。 三者的政治作用和關系比較復雜。簡單地說,三者都可以通過具有政治效力的法案。古代羅馬人一般用S.P.Q.R自稱自己的國家,也就是“羅馬的元老院諸位和人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元老院在羅馬社會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元老院一般由數百位議員組成,在執政官主持下審議國家大事,現場根據議員的地位輪流發言。執政官最主要的職責就是統領全局和發布行政命令,戰爭時期擔任軍隊最高指揮官。卸任的執政官一般可以擁有元 老院議席,也可能繼續被授予軍隊指揮權并被元老院指派到某個行省擔任總督。公民大會能夠投票支持或否決某項法案,在公民大會提出法案的人是按照規定由平民擔任的護民官。西塞羅被認為是保守派,因為他維護元 老院的權威和羅馬共和國傳統的政治框架,所以對愷撒 等人組成“三巨頭政治”越過元老院在幕后操縱政局非常 反感,當然更反對寡頭獨裁者(例如皇帝)掌握所有權力。
羅馬的“政治階梯”是指從政的人的一般升遷途徑,最重要的是四級公職:財務官、市政官、執法官、執政官。 每個職務同時由多個人擔任,最高執政官通常由兩人擔任,任期一般是一年。符合規定的貴族和平民都可以競 選這些職務。為了獲選,就必須具有響亮的名聲,而這主 要依靠兩條路徑:當律師或者從軍,前者是文官路線,后者是武官路線。西塞羅選擇的是文官路線,并且一直做到了最高行政職務——執政官。這些職務的職責、重要性和管轄范圍一直在變化,例如最初級的財務官主要是監督征糧和地方財務,但也負責很多具體的行政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職務,例如負責羅馬國家宗教事務的 最高組織是大祭師團,大祭司的成員都任職終生。正文中幾次提到愷撒在家里舉行由婦女參加的良善女神節并由其妻子主持,就是因為愷撒是大祭司之一。羅馬的文官體制在法律的框架下維持著國家運行,所以西塞羅強調,領導者是法律發出的聲音,意謂文官是嚴格的法律執行。
演說術是羅馬文官的基本素質。說服民眾、競選公職、發布施政綱領等政治活動都建立在演說術的基礎上, 任何有政治抱負的年輕人都必須從小就學習演說術。古羅馬“演說家”集好幾種重要身份于一身:他是動員群眾的領導者,是法庭上左右判決的律師,還是在元老院上辯 論國家政策的政治家。如果類比中國古代文化,我們甚至可以說,演說家相當于儒家的士人,既是教化民眾的老師,又是為民做主的官員,還是傳統價值的衛道士。但是,我們切不可把西塞羅文中的演說家誤認為是光耍嘴皮子的人,因為西塞羅自己也多次強調,說話的技巧性只 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演說者的內在修養和真情實感。 西塞羅通常被認為是整個羅馬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家, 他的演說詞被后世不斷地作為范文加以學習。
最后要說明的是,本書由譯者依據英文版譯出,翻譯過程中對照了多本西塞羅英譯本以及王曉朝教授的部分 西塞羅中譯本,部分重要詞句參照拉丁文進行了修訂。 英譯本的選段和表述方式包含了原編譯者的觀點,他為了照顧現代讀者的閱讀口味和習慣進行了改動和潤色,有些地方并不是嚴格按拉丁文直譯,但是,總體而言仍然比較忠實于原文。中譯文力求達意通順,盡量符合中文 語言習慣。書后附有“詞匯表”供讀者查閱人名、地名解 釋,其他重要事件在文中有腳注說明。譯者所學有限,如 有紕漏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一窺西塞羅政治智慧的機會,正如英譯本副標題所言,為現代讀者提供古代借鑒。
陳越驊
于浙江大學求是村 2014年5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