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同時也是六個王國的國王,掌握了德語、意大利語、法語等七種語言,在教育比較落后的中世紀令人非常驚奇。本書基于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史料,以通俗活潑的語言和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為讀者還原了腓特烈二世漫長的一生,并以他的生平作為切入點,剖析了中世紀盛期的社會風貌和政治體系。
腓特烈二世頭頂?shù)乱庵尽惏偷凇⑽魑骼铩⒁啡隼洹柪眨ú薜冢┖汀笆澜缰凇绷_馬帝國六頂皇冠,雖被逐出教門,但他利用外交手段指導第六次十字軍,毫無死傷地進入圣地耶路撒冷,被稱為“王座上di一個近代人”,同時,他也被認為是神圣羅馬帝國衰弱、德意志分裂、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禍首。《救世主還是惡魔: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傳》是他的首本中文原創(chuàng)傳記,理清中世紀神圣羅馬帝國復雜歷史的同時,也詳細描寫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倫巴第地區(qū)的戰(zhàn)爭,教會和帝國的對撕,值得閱讀!
那個離我們相當遙遠的時代——歐洲中世紀,是英雄美人的時代,無數(shù)的英雄如同天上的繁星,其中與眾不同的一顆當屬于一個男子,他頭頂?shù)乱庵尽惏偷凇⑽魑骼铩⒁啡隼洹柪眨ú薜冢┖汀笆澜缰凇绷_馬帝國的皇冠。他統(tǒng)治地區(qū)之廣袤,統(tǒng)治時期之漫長,使他在中世紀格外耀眼,但他的言行、思想?yún)s像團神秘的星云。他名叫Friedrich,這是個傳統(tǒng)的德國人名,常譯為“弗利德里希”,但筆者按老派做法將其譯為“腓特烈”。這個譯名暗示他頭發(fā)的顏色和強烈的個性,可謂名如其人。
他就是中世紀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很多人常把他同18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混淆,我們要說的腓特烈二世則是六國之主。
他的祖父和他同名,職業(yè)也相同,還擁有一個響亮的意大利文綽號“Barbarossa”,音譯為“巴巴羅薩”,意為紅胡子。“紅胡子”腓特烈是德國人眼中最偉大和最值得驕傲的皇帝。一直到現(xiàn)在,德國境內還到處都有以“巴巴羅薩”命名的廣場、街道、旅館、飯店、紀念碑、雕像。即使過了800多年,德國人依舊敬仰他。連納粹頭子希特勒都稱他為偶像,并把侵略蘇聯(lián)的計劃取名為“巴巴羅薩計劃”。日本人田中芳樹著名的架空史小說《銀河英雄傳說》里,紅頭發(fā)的齊格飛的旗艦就叫“巴巴羅薩”。達達樂隊有首歌也叫《巴巴羅薩》。
但如讓著名的“紅胡子”腓特烈出示他的名片,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他擁有的國王頭銜比他孫子還少了兩項。如果說腓特烈·巴巴羅薩是12世紀最耀眼的紅色星辰的話,他的孫子腓特烈二世(意大利文綽號叫“stupor mundi”,源頭來自羅馬帝國的拉丁文軍事詞匯, 意為“世界驚奇”。)就是13世紀夜空中散發(fā)妖異金光的明亮星辰。
作為君主,腓特烈二世統(tǒng)治的地區(qū)涵蓋今日的德國、荷蘭、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馬耳他、塞浦路斯、以色列、黎巴嫩、法國南部的勃艮第和普羅旺斯。借著條頓騎士團,他又將自己的權力擴大到波羅的海沿岸諸國,并且影響到突尼斯的海岸。他所擁有的權力范圍之廣在中世紀首屈一指,其一生又處在中世紀最絢麗多彩,又最動蕩離亂的時期。他站在權力的頂峰長達半個世紀,影響了整個13世紀,甚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也能感受到他的余威。但他仿佛又超脫了他生活的時代,讓人覺得他是個生活在中世紀的現(xiàn)代人。瑞士歷史學家雅克布·布克哈特認為,他是“王座上的第一個現(xiàn)代人”,而恩格斯則稱贊他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皇帝,現(xiàn)代的第一位皇帝”。
他如同一個生活在中世紀的好萊塢搖滾明星,演繹醇酒美人、丑聞八卦;同時,他又是那個時代最博學多才的人。當時,他最受攻擊,又最受愛戴,“侮辱神明的野獸”、“教會浪子”、“敵基督者”,他受到的辱罵比以往所有帝王加起來還多;同時,“拯救人世的彌塞亞”、“中世紀的文藝復興者”、“歐洲第一等人才”、“世界上最奇妙的改造者,及“不世出的奇才”等溢美之詞也如滔滔之水。有人竟贊美他為“地上王者中至大者”(principum mundi maximus),而他最出名的綽號為“世界驚奇”(stupor mundi)。
為何如此多的贊美和詆毀能加予一人之上?這位在數(shù)個世紀前叱咤風云的強大君主,而今卻幾乎被世人遺忘,這又是如何造成的?歷史長河滾滾而逝,今人必須追溯源頭方知始末由來,讓我們來回顧這位中世紀皇帝中最強大者的一生,他如何構建一個“世界帝國”的政治夢想。他的力量一時無人阻擋,最終卻如受詛咒般崩塌成灰燼,在這個帝國的廢墟之上,現(xiàn)代歐洲民族國家的雛形漸已形成,使他成為舊政治體系最后的光輝。
王順君,旅德美女作家,上師大中文系畢業(yè),精通英語、德語并對拉丁語有一定研究,自幼博覽群書,尤精通歐洲中世紀歷史,在歐洲收集了大量歐洲原文一手資料,游歷了多國相關古跡。
楔子
傳奇不幸的童年
帝王的前傳
被詛咒的公主
司提反節(jié)誕生的孩子
北風息止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兒童
阿普利亞的孩子
激流冒險的青年
寡婦新娘
俾格米人對戰(zhàn)條頓人
羅馬 她統(tǒng)管全世界
君臨天下的壯年
耶路撒冷之冠
敘利亞之花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靈床上的婚禮
羅馬王的命運之輪
金雀花
危機四伏的暮年
決戰(zhàn)倫巴第
戲劇的最后一幕
皇帝的黃昏
日落之后
附錄1:Stupor Mundi世界奇觀
附錄2: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
和皇室聯(lián)姻,可謂這個家族高升的關鍵。而大幸事卻是由這個時代的大事件——政教沖突所賜,即皇帝和羅馬教皇大斗法。本是合作者的皇帝和教皇,到了11世紀卻演變成互較高下的競爭對手。一般情況下,皇帝和教皇都小心地避免與強大的對方發(fā)生正面沖突。然而此時的皇帝——亨利四世統(tǒng)治,是個有個性、強硬的男人。巧的是,俗名叫希爾德布蘭德(Ildebrando)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同樣也具有鋼鐵一般的意志。針尖對麥芒,兩個男人的好戲鳴鑼開場了。
斗爭的導火線就是對米蘭大主教的任命,也就是俗稱的“主教敘任權”之爭。由于亨利四世拒絕讓教皇任命的米蘭大主教任職,沖突一觸即發(fā)。事實上,當時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互相交叉干涉,形成二元制的社會構成形態(tài)。比如,德意志的主教任命權掌握在世俗君主的手中,亨利的父親亨利三世更是了不得,曾一口氣廢掉三個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不允許世俗勢力再染指北意大利,與帝國開始了華麗的對決。
這時,皇帝頭上那頂由諸侯們選出、后由羅馬教皇戴上的皇冠顯出了軟肋:教皇的手是皇帝權力的源泉,諸侯是皇帝的靠山。精明的教皇看出這點,直擊問題中心。他先對亨利四世施以絕罰①。在教會力量統(tǒng)治一切的中世紀,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代表國王被禁止參加彌撒等宗教儀式,不能靠近祭壇,不能領圣體等,而且所有人應該解除對他的效忠誓言,孤立他,不同他說話和交往。這對國家首腦而言,無異于立即將其統(tǒng)治權化為烏有。然而,年輕氣盛的亨利四世絕不低頭,他也立即宣布將羅馬主教絕罰,并稱希爾德布蘭德是“假僧侶”,要求他“滾下臺”!基督世界的兩個領袖互相斗勁、別氣,互相絕罰,實屬天下奇聞。而且特別好玩的是,國王得到了因改革風波被教皇得罪的德意志宗教諸侯、主教、大主教甚至樞機主教的支持,教皇則取得了世俗諸侯們的支持,帝國黑色雙頭鷹的兩頭開始互相撕咬。之后,教皇還向諸侯宣布廢黜國王,你們自己再選一個吧!
教皇一發(fā)話,立刻便有人跳了出來,這個人就是當時的施瓦本公爵萊茵菲爾登的魯?shù)婪颉?br /> 魯?shù)婪蛟诮袒实闹С窒拢?077年3月糾集了一幫支持自己的貴族,選了自己做國王。亨利四世當然不允許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發(fā)生,他在施瓦本公國挑選了代理人和魯?shù)婪驅Q。這個肩負著平叛重任,冉冉上升的政治之星就是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伯爵。
29歲的亨利四世把自己唯一的女兒——阿格尼絲公主的小手交到了的腓特烈伯爵的手中。小公主當時年僅7歲,而伯爵與岳丈同庚。同時來到伯爵手中的,還有施瓦本公國的爵位。1079年3月24日復活節(jié),在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亨利四世把施瓦本公國的統(tǒng)治權和公爵頭銜都授予斯陶芬人。于是,這個原本是普通貴族的家族正式登上了帝國的權力中心,并將在中世紀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
事實上,此時的斯陶芬家族不是施瓦本地區(qū)勢力最強的家族,但亨利四世對腓特烈青睞有加。也許是因為在施瓦本公國的爭奪動亂中,腓特烈顯示出了忠誠和勇敢,而被亨利四世一眼相中,欲利用其沖勁和對手周旋。
這位斯陶芬家的老祖宗的確是個人才,他鞠躬盡瘁平定公國四起的叛亂,在處于不利的情況下依舊不屈服。他當時擁有的領土主要位于阿爾薩斯的哈格瑙區(qū)域,其余的領土主要在公國北部,比萊茵菲爾登家族勢力大得多。但國王的東床快婿真是福星高照,他成為公爵后沒幾個月的8月16日,魯?shù)婪蚣丛诨艉嗫姞柹℉ohenm?lse)附近的一場戰(zhàn)斗中,被亨利四世軍中的一位騎士一劍砍下了右手,最后失血過多,一命嗚呼。魯?shù)婪蛩狼芭踔鴶嘀@道:“我曾用我的這只手向我的主子亨利四世宣誓過。你們看,是你們讓我登上了他的王位,不知你們給我引導的是不是正路。”魯?shù)婪虮豢诚碌母煽蓣詈诘臍埵直患毿牡乇4嬖谝粋木盒流傳至今,作為那段驚濤駭浪歷史的見證。
魯?shù)婪螂m然身死,但叛亂遠未平息,魯?shù)婪虻膬鹤迂愅袪柕拢˙erthold von Rheinfelden)繼續(xù)老爹未盡的反叛事業(yè)。還有部分諸侯在遠方教皇的操縱下,選舉赫爾曼·馮·薩爾姆與亨利四世抗衡。于是,之后的十多年,腓特烈和貝托爾德、赫爾曼就在施瓦本亂戰(zhàn)一氣。赫爾曼實力弱,被打得逃到丹麥,在歷史上留下了“大蒜王”的諢號供人嘲笑。而直到伯托爾德在30歲無嗣而終,腓特烈才真正掌握從萊茵菲爾登家族手中奪取的施瓦本公國。然而權力斗爭永不停止,魯?shù)婪虻呐霾吡指易宓牟袪柕露酪约爱敃r勢力很大的南德諸侯韋爾夫四世,繼續(xù)圍著斯陶芬人斗。
后來,腓特烈公爵在為皇室全心全力作戰(zhàn)二十多年后,撇下了嬌妻和一堆孩子去世。但他有兩個兒子繼承了得來不易的公爵之位——腓特烈和康拉德,他們身上流著薩利安皇族的血液。
腓特烈公爵的一個大功績是在南德侏羅山系一座名叫斯陶芬的山丘上建了一座斯陶芬(Stauf)城堡。這座山之所以叫這斯陶芬,是因為山體呈現(xiàn)完美的錐體,仿佛倒扣的杯子,“Stauf”在中古德語中就是杯子的意思。喜歡神秘學的人懷疑,公爵是在江湖術人士的指點下在山頂建了仿佛王冠似的城堡,因為有資料表明這件事和“圣杯傳奇”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后來,這個地名取代“魏布林根”,成為這個家族的姓氏。再后來,因為“杯子”家族興旺發(fā)達,又加了“霍亨”(Hohen)在前,以表示城堡造得高,家族尊榮富貴。后來,很多德國貴族如法炮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普魯士統(tǒng)一德國的霍亨索倫家族。已化為廢墟的斯陶芬城堡現(xiàn)在依舊矗立在南德小城戈平根附近的錐形山丘上,游人們只能在殘存的石基上尋找歷史的痕跡。
話說,亨利四世面對各種背叛、傷害都堅韌不拔。其中最著名的一幕是1077年寒冬,他披著單薄的氈衣,光著腳在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乞求格列高利七世寬恕“卡諾薩之行”。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苦肉計,目的是取消絕罰后再繼續(xù)和教皇斗。由于國王軍隊團團圍住了卡諾薩城堡,教皇只好赦免他。亨利的所作所為正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句話,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戰(zhàn)了很多回合。最后,亨利四世把教皇逼到流亡的絕路上,活活氣死了希爾德布蘭德。這位被時人稱為“神圣的撒旦”的教皇臨終時,在薩萊諾的病榻上說了一句著名的遺言:“我熱愛公義、憎惡罪惡,故死于流放之中。”(morior in exilio,quia justitiam dilexi.)
亨利戰(zhàn)勝了對手,但沒想到最后卻栽在自家人手里。他中了與自己同名的親兒子的圈套。兒子騙他交出王冠、權杖等權力標志,他一時心軟答應,就被囚禁了起來。亨利此后精神崩潰,甚至還叫嚷要自殺,最后在孤獨中去世,有傳聞是兒子下的毒。繼位的亨利五世因為不忠不孝,不太受人待見。傳說,1107年,在戈斯拉爾皇宮的皇室主廳,他突然被一個雪白閃光的大光球襲擊,差點被燒成灰,也許這就是對他惡行的一種警示吧。
1115年,亨利五世收到了一個超級大禮包——圖斯齊亞女伯爵瑪?shù)贍柕碌倪z囑。這位沒有后裔的女領主把自己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地區(qū)的巨大領土都留給了亨利五世。這塊土地據(jù)說相當于亞平寧半島土地的1/5到1/4,而且非常富裕,有很多大城市和肥沃土地。這一饋贈讓亨利喜不自禁,單方面宣布繼承了瑪?shù)贍柕屡舻倪z產(chǎn),然而這在日后卻為帝國帶來了超級大麻煩,因為女伯爵還在1102年把這些土地名義上贈予羅馬教會,是標準的“一女兩嫁”。當時的教皇帕斯卡爾二世正忙著羅馬城內斗,無暇和亨利五世打地產(chǎn)官司。于是亨利五世覺得教會已認可了這份遺囑。這下好了,雙方都保有一份遺囑,誰也不會放棄這塊嘴邊肥肉。后來,也因為這份巨額財產(chǎn),雙方死斗不止,最后結下不可化解的仇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