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做什么都會表示不滿的公司上司,到底是什么性格類型?業務能力不強卻總能誘發同情心的公司同事,到底為什么會那樣?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無法捉摸的對象。如果你了解《三國演義》中各種人物的心理類型,就同樣能夠理解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今天的我們雖然在外表上和古人有著顯著的差異,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卻與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一樣。本書通過16種心理類型理論,對《三國演義》中叱咤風云的26位英雄人物,進行了深入的心理剖析,分析了他們各自的性格類型及特征,解讀了主宰他們行為方式和人生命運的心理奧秘。透過對三國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為現代讀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提供了幫助。
金泰亨,畢業于高麗大學心理學系,目前他一方面繼承了現有心理學的優勢,另一方面又敢于批判和克服現有心理學存在的缺陷,為樹立正確的心理學理論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另外,他還將相關理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對不同人物,尤其是心理健康的人進行多項分析。他從2008年開始擔任教保文庫的書籍顧問,平時也會撰寫心理書籍的評論。其代表作品有《父母與我關系的秘密》、《性格與心理學》、《合上斯金納的心理箱》、《貝多芬心理咨詢報告》(被指定為韓國出版文化協會2008年度青少年圖書)、《全新心理學》、《心理學家,分析正祖的心理》、《心理學家,分析盧武鉉與奧巴馬》、《神經病與自我陶醉者》等。
健康人際關系的模范除了關羽就再沒有人受到過這么大的照顧,從這一點來看,在和關羽離別之后,曹操并沒有遇到能夠替代他的武將。因此曹操一直處于不安之中,像敵軍手中握有利劍,而自己卻空著雙手一樣。
突然有一天,生擒并斬首關羽的孫權,因害怕劉備的報復,將關羽的首級寄給了洛陽的曹操。一聽到關羽首級到達的驚人消息,曹操內心非常吃驚,但他表面上泰然自若地說道:“關云長既然死了,今后可以安心睡覺了。”
接到關羽死訊的曹操第一反應卻是對關羽的稱贊和抬升,他那始終如一的態度真是令人敬佩。雖然表面上非常高興,但夢寐以求的關羽成為死尸回到了自己身邊,曹操所受到的心理打擊可想而知。他在見到關羽首級的瞬間做出的舉動,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曹操一接到盛放關羽首級的木箱,就打開蓋子問候道:“云長別來無恙?”《三國演義》描述道,關羽的首級雙眼怒視,曹操受到了巨大的驚嚇,“直接失去意識昏了過去”。但排除小說的迷信色彩,曹操昏厥的原因肯定另有說法。換句話說,曹操之所以會昏厥,正是因為失去了心中敬仰的英雄,由此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并伴隨著沉重的失落感。本來一個人的死對于他人來說,如果沒有親眼見到,就很難體會到真實感。當看到死者的尸體或墳墓時,才會切實地感覺到那個人所帶來的空缺,發自肺腑的沉重痛苦和巨大的悲情頃刻涌出。看到關羽的首級之后,曹操切實地感覺到了死亡的真實感,他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沖擊。失去意識后好不容易蘇醒過來的曹操對周圍的部下說道:“關將軍真乃天神啊!”曹操決心要好好送這位重新回到自己身邊的貴人一程,像以前一樣敬之。他隨即殺雞宰牛,為關羽辦了一場隆重的送別儀式,并命人在沉香木上刻出關羽的身體。將首級和沉香木身體,一同放入棺材,然后以帝王之禮送到了洛陽南門外下土安葬。
葬禮當天所有級別的官吏都前去送關羽一程,曹操自己磕著頭主持著喪禮。對于曹操來說,如果不給關羽進行一場隆重的葬禮,就肯定不能重新站起來,也無法將他忘懷。因此關羽的葬禮主持工作絕對不能讓別人取代。和過去一樣,在與關羽離別的時候,曹操為關羽的離去敞開一條光明大道。在葬禮結束之后,曹操給關羽獻上了荊王的稱號,指派手下日夜把守關羽的廟宇。
就這樣,曹操以全天下人無法理解的隆重形式送走了關羽。所以有關他那違背常理的行為,才會有如下疑問。
“僅僅在幾個月之前,就想要通過遷都來避開關羽的曹操,為何會對關羽的首級如此敬畏,表現出那么巨大的哀悼,前后的邏輯根本聯系不上。”關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特異的現象,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曹操對關羽的特殊感情,也有人說是曹操為了報答關羽在華容道的不殺之恩,還有人說是司馬懿的計謀,用來將劉備的仇恨心理重新轉移給孫權。然而,就算考慮到這所有可能性,曹操對死去的關羽的用心絕對超乎常理。
雖然可能會讓人感覺不和諧,但曹操對關羽的立場自始至終沒有變化,一點也不矛盾。因為無論是“過度的恐懼”還是“極致的葬禮”,都是曹操對關羽敬重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因此曹操的內心,尤其對關羽的感情在他一生當中都沒有變,始終如一。另外,從這種角度出發,也能夠理解,他對關羽的英姿還念念不忘。
在關羽的葬禮結束之后,內心極度憔悴的曹操“只要睜眼,就能見到關羽的形象”,根本無法承受。
而且曹操的年紀也不小了,一輩子當成心靈羈絆的關羽突然離開了自己,由此產生的悲痛對他來說絕無法承受。被劇烈的頭痛所折磨的曹操,在處死了華佗之后病情更加惡化,他本人也感覺到死期將至。親信們建議請一個道士做法事。
但曹操連連搖頭,說道:“圣人云,逆天而行,必遭天譴。看來我的天命也到盡頭了。既然天命已盡,何以救贖?”
曹操之所以會不嘗試延命,而欣然接受死亡,一方面是因為對自己的人生有頗大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他感覺到精疲力竭,失去了生活的欲望。曹操在看到關羽首級的瞬間昏了過去,在葬禮進行的過程中身心俱疲,之后又患上了疾病,因此,曹操的死期來臨并不是純粹的偶然。從曹操的心理層面來分析,這是見到眾多英雄逝去后的必然反應。
從與眾英雄同甘共苦的幸福時光到諸侯割據互相征伐,曹操一直與這些英雄們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但故人相繼離世,這個世界未免太寂寞了一些。在和關羽離別之后,曹操感到更加寂寥。雖然沒有約定,但他心里肯定在想象著與眾英雄肩并肩,望著初升的太陽豪放大笑的場景。不對,只要能夠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與眾英雄相識一場,已經足以告慰平生了。
在孫堅、袁紹、劉表等人物相繼離世之后,年邁的曹操根本沒有多余的力氣和欲望來承受下一代人的斗爭。所以曹操選擇了輕輕地合上自己的雙上關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武藝也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些外在都可以滿足曹操的自卑感。就這樣,曹操所向往的所有元素都集合到了關羽一個人身上,怎么可能不對他敬愛有加。
關羽的性格對曹操來說同樣充滿了魅力。因為曹操屬于活躍,多少有些冷酷,喜歡即興發揮的外向思考認知型(ETP);相反關羽屬于沉穩,體貼,自制力強,有計劃性的內向感情實踐型(IFJ)。雖然兩個人都屬于感情型(S),但比起感覺--直觀的心理對立類型,“內向--外向”或“思考--感情”所吸引的力量更強。
因此,3種心理類型相反的兩個人,每當在對方身上發現自身缺乏的心理特征,就會很有趣,而且還能互相補充和學習,彼此都受益匪淺。當然,通常人們不會和心理類型相反的人相處得很好。但曹操與關羽卻都有著較健康的心理,因此相反類型之間的生活反而變得更和睦。
心理健康的ISFJ會寬容地對待他人,并且具有呵護他人的優秀心理特征。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驍勇善戰的武將關羽,能夠擁有這種性格特征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但除了曹操,也肯定有很多人深深迷上了這種性格。能夠選擇和喜歡上才華出眾者,也是一種能力。即如果不反復回顧和塑造自己,肯定看不到天上掉下來的福分。內心有病癥的人不會看出優秀的人,更談不上喜歡。內心略微病態的人能夠看出并喜歡上優秀的人,但卻會給自己造成沉重的負擔。只有內心健康的人才能看出和喜歡上優秀的人,另外還會健康地愛慕對方,對自己也能產生幫助。從這種角度考慮的話,曹操之所以能夠真心愛慕關羽,正是出于他健康的內心。
在那種很難找到健康人際關系的刻薄世間,曹操那美麗的愛與友情故事永遠都不會失去自己的光芒,會久久流傳。他的愛與友情有足夠的價值、健康、美麗。希望在地上沒能實現的愛與友情能夠在天堂綻放絢麗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