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鮮明政治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理念、思路、舉措,這些理念、思路及舉措圍繞著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目標,通過懲戒減少腐敗存量產生震懾效應從而不敢腐;通過預防遏制腐敗增量產生抑制效應從而不能腐;通過重構修復政治生態產生凈化效應從而不想腐。懲戒震懾、預防抑制、重構凈化已經構成了當前中國的反腐新常態,對于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成效。本書關注中國反腐倡廉建設格局正在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分析新常態、評估新效果、展望新氣象,探索總結腐敗治理的中國方案。本書所呈現的知識信息及思考分析對于從事中國反腐敗實際工作的專業人士、致力于研究中國腐敗治理的理論工作者以及關注中國正在向清廉國家邁進的廣大讀者,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反腐一直是社會的熱點。本書關注中國反腐倡廉建設格局正在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分析新常態、評估新效果、展望新氣象,探索總結腐敗治理的中國方案。本書所呈現的知識信息及思考分析對于從事中國反腐敗實際工作的專業人士、致力于研究中國腐敗治理的理論工作者以及關注中國正在向清廉國家邁進的廣大讀者,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袁峰,199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現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上海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政治學會秘書長,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后合作導師,華東師大兼職教授。2012年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互聯網為工具的反腐敗模式研究”,2014年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健全反腐敗懲戒、防范和保障機制研究”等。出版的個人專著有:《制度變遷與穩定——中國經濟轉型中穩定問題的制度對策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入選首屆上海市博士論文出版文庫);《理想政治秩序的探求》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比較政府與政治:現代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年;《網絡反腐的政治學:模式與應用》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6月;《中國式民主的文化解讀》學林出版社,2014年6月(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2014-2015);《當前中國的腐敗治理機制:健全反腐敗懲戒、防范和保障機制研究》學林出版社,2015年9月。
前言
懲戒震懾篇
第一章紀法從嚴
第一節刑法修正
第二節紀嚴于法
第二章國際追逃追贓
第一節 反腐敗國際合作的法律規范
第二節 中國的反腐國際合作
第三節 天網行為
第三章發揮巡視利劍作用
第一節 帶著問題去巡視
第二節 選擇針對性的巡視方式方法
第三節 明確巡視重點
第四節 重視巡視成果運用
第四章重點領域治理
第一節 工程項目腐敗治理
第二節土地領域腐敗治理
第三節涉農扶貧領域腐敗治理
第五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第一節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
第二節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預防抑制篇
第六章 健全制度預防
第一節 完善民主集中制
第二節 落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第三節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第四節 制度規范領導干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
第七章 完善陽光示權
第一節 透明度與權力監督
第二節 權力運行中的信息公開
第三節 讓權力在強烈的陽光下運行
第八章 克服監督功能障礙
第一節 監管公職人員個人有關事項
第二節 單位內部監督
第三節 強化外部監督
重構凈化篇
第九章 重構政治生態中的“關鍵少數”
第一節 理想信念與“關鍵少數”
第二節 內在約束與“關鍵少數”
第三節 黨內監督與“關鍵少數”
第十章多措并舉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第一節 政治生態監測
第二節 以作風建設凈化政治生態
第三節 端正選人用人風氣
第四節 構建凈化政治生態的體制機制
第十一章 單位政治生態治理
第一節 有關公共部門治理的理論概述
第二節 當前公職人員單位從政環境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
第三節 構建凈化公職人員從政環境的單位機制
評估分析篇
第十二章 當前我國腐敗治理的績效分析
第一節 將民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反腐成效的重要指標
第二節 實施更加注重治本的反腐敗戰略
第三節 充分發揮公民在促進更好的腐敗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