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是實施能源、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社會建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基本取向。《建筑節能設計》緊密聯系我國已頒布的建筑節能標準及某些地區的施工圖節能審查要點,針對我國不同地域的氣候環境和建筑特點,并注重國際上先進的節能設計理念,重點介紹了建筑能耗的構成和節能的基本途徑,提供了相關的節能設計依據、技術和方法。《建筑節能設計》內容包括建筑節能基本知識,相關節能設計標準和施工圖審查要點介紹,建筑規劃設計和單體建筑設計中的節能技術,建筑設計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節能建筑的效益評估,并針對不同地區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建筑節能設計》可作為高等學校建筑學、城市規劃、室內設計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建筑設計人員、土建設計人員、建筑節能工程監理人員和相關科研人員參考。
《管子》一書中《權修》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這是管仲為富國強兵而重視培養人才的名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即源于此。它的意恿是說培養入才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既十分重要,又不是短期內可以奏效的事。“百年樹人”并不是非得100年才能培養出人才,而是比喻培養人才的遠大意義,要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并且要預先規劃,長期、不間斷地進行。 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形勢迅猛,急缺大量的建筑建工類應用型人才。全國各地建筑類學校以及設有建筑規劃專業的學校眾多,但能夠做到既符合當前改革形勢又適用于目前教學形式的優秀教材卻很少。針對這種現狀,急需推出一系列滿足當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質量的專業教材,以推動應用型本科教育辦學體制和運作機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并且有助于加快改進應用型本科辦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育體系。 這套系列教材整體導向正確,科學精煉,編排合理,指導性、學術性、實用性和可讀性強,符合學校、學科的課程設置要求。教材以建筑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注重教材的科學性、實用性、普適性,盡量滿足同類專業院校的需求。教材在內容上大力補充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成果;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搭配比例,結合目前教學課時減少的趨勢適當調整了篇幅;根據教學大綱、學時、教學內容的要求,突出重點、難點,體現了建設“立體化”精品教材的宗旨。 本套教材以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振興建筑類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建筑類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己任,為發展我國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論、思想,對辦學方針、體制及教育教學內容改革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以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主張。希望這套教材能夠真實地體現我們的初衷,真正能夠成為精品教材,得到大家的認可。
第1章 緒論1.1 建筑節能的含義及其意義1.2 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現狀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1.3 我國建筑節能的目標和任務第2章 建筑節能基本知識2.1 我國的建筑節能設計氣候分區2.2 室內熱環境及其評價方法2.3 建筑能耗的構成及節能的基本途徑2.4 建筑節能設計中常用的基本術語2.5 建筑節能設計常用的熱工計算方法及能耗分析軟件第3章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點簡介3.1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點3.2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要點第4章 建筑節能設計施工圖審查要點介紹4.1 建筑節能設計施工圖審查的必要性及具體要求4.2 建筑節能設計施工圖審查要點第5章 建筑規劃設計中的節能技術5.1 建筑選址5.2 建筑布局5.3 建筑體型5.4 建筑朝向5.5 建筑間距5.6 室外風環境優化設計5.7 環境綠化及水景布置第6章 單體建筑設計中的節能技術6.1 建筑體型調整與平面設計6.2 建筑物墻體節能設計6.3 建筑物屋頂節能設計6.4 建筑物外門、外窗節能設計6.5 建筑物幕墻節能設計6.6 建筑物底層及樓層地面節能設計6.7 圍護結構防潮設計6.8 自然通風設計第7章 建筑設計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7.1 太陽能的利用技術7.2 熱泵節能技術7.3 風能利用技術第8章 節能建筑的效益評估8.1 預期的節能效果8.2 鹿建筑節能評估體系8.3 建筑節能社會環境效益第9章 節能建筑設計9.1 節能建筑的建筑設計程序及計算案例9.2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案例9.3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案例附錄附錄A 建筑節能設計中常用的熱工計算方法附錄B 建筑材料熱物理性能計算參數附錄C 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的計算附錄D 關于面積和體積的計算附錄E 全國部分城鎮采暖期有關參數及建筑物耗熱量、采暖耗煤量指標附錄F 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e;值附錄G 民用建筑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登記附錄H 建筑節能設計分析軟件PBECA簡介和應用參考文獻
(1)建筑節能是改善大氣環境的需要。 從我國的能源結構看,我國的煤炭和水力資源較為豐富,石油則需依賴進口。由于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及懸浮顆粒。二氧化碳造成地球大氣外層的“溫室效應”,嚴重危害入類的生存環境;二氧化硫、氮化物等污染物不但是造成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的根源之一,而且還易形成酸雨,酸雨則是破壞森林及建筑物的元兇。 在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建筑節能減少了能源消耗,也就減少了向大氣排放的污染物,也就改善了大氣環境,減少了溫室效應,因此,從這一角度講建筑節能即保護環境,浪費能源即污染環境。 (2)建筑節能是改善室內熱環境的需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入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適宜的室內熱環境,已成為入們生活的普遍需要,它也是確保入們健康,提高環境熱舒適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大部分地區屬于冬冷夏熱氣候,冬季氣溫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低5~8℃;夏季氣溫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高2℃;冬夏持續時間長,春秋持續時間短。除氣溫的不利影響之外,我國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的部分地區,最熱月平均相對濕度也較高,一般達73%~85%,即使在最冷月,長江流域一帶仍保持著739,6~83%的較高濕度,這種惡劣的氣候條件決定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搞好建筑規劃和建筑單體節能設計的同時,室內適宜熱環境的創造還需借助于采暖空調設備的調節,需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的日益緊缺,大氣污染的治理,這些都促成我國只有在搞好建筑節能的條件下改善室內熱環境才有現實意義,否則只能是無源之水,且不利于環保。 (3)建筑節能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入民生活的重要的物質基礎,它也是維系國家安全的重要的戰略物資。長期以來我國能源增長的速度滯后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能源短缺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建筑用能已超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4,并隨著入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逐步增加到1/3以上,建筑業已成為新的耗能大戶,如果大量建造高耗能建筑,不搞建筑節能,將長期大大加重我國的能源負擔,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建筑節能可望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筑節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但投入少、產出多。實踐證明,只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節能技術,居住建筑每平方米造價提高幅度在建造成本的5%~7%內,即可達到50%的節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