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難,執著地關懷現實政治,寫下了大量抨擊時弊的優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尤其是安史之亂以后廣闊的社會現實,因而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歌集前代詩歌藝術之大成,如地負海涵、包羅萬匯,形成了宏博精深、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被后人尊為“詩圣”的杜甫,為中國的人文精神樹立了憂國憂民的百世楷模,為中國的詩歌藝術建立了沉雄博大的典范。
《杜詩藝術與辨體》從歷代詩論評價杜詩藝術的重點問題和爭議焦點出發,論述了杜甫“詩史”的敘述藝術,“詩圣”的藝術形象,五古、七古、歌行、五律、五排及五絕、七絕等各體詩歌的藝術成就,并闡發了杜詩藝術在薈萃前人基礎上的多種創新變化的原理,以及杜甫對詩歌體式的建設和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葛曉音,女,1946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八代詩史》《漢唐文學的嬗變》《山水田園詩派研究》《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唐詩流變論要》等。
第一章 杜詩藝術的歷史評價和爭議焦點
第一節 杜詩藝術評價的歷史走向
第二節 杜詩藝術評議的爭論焦點
第二章 “詩圣”的形象提煉
第一節 “乾坤一腐儒”的孤獨感
第二節 杜甫孤獨感的藝術提煉
第三節 “少陵野老”的性情面目
第三章 “詩史”的敘述藝術
第一節 五言古詩敘述潛力的發揮
第二節 以時事立新題的五言樂府
第三節 七言新題樂府直陳時事的創舉
第四節 律詩和絕句評述時事的表現方式
第四章 七古歌行的“創體”
第一節 短篇七古的抒情特色
第二節 長篇七古與“歌”詩和“行”詩的辨體
第三節 七言長篇古詩和歌行的藝術創新
第五章 五律的“獨造”和“集大成”
第一節 題材風格的“包蘊眾體”
第二節 取景造境的“盡越陳規”
第三節 窮理盡性的“獨造”之功
第六章 “融各體之法”的七律圣手
第一節 盛唐七律“正宗說”
第二節 杜甫七律的開拓和創新
第三節 杜甫七律“變格”的原理
第七章 興致情趣的新穎表現
第一節 絕句的表現原理和審美傳統
第二節 杜甫五絕的審美趣味和表現角度
第三節 杜甫七絕的情致和意趣
第八章 創奇求變的想象力和新思路
第一節 杜甫的“奇思”與詩歌體式的關系
第二節 杜甫五古“奇思”的表現原理
第三節 杜甫五古和五排處理情景關系的新探索
馀 論 杜甫的詩學思想與藝術追求
引用書目
關鍵詞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