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先生主持編寫的關于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論性經典專著。全書分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主題論述,半個世紀以來,歷經多次重要編寫修訂,至今仍是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
經典必讀 本書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于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半個世紀以來經過數次重要修訂,呈現給讀者一幅更具趣味性、更準確的中國古代文化生活圖景。至今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集體創作 本書稿編寫修訂的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經歷過1959年、1980年、2004年等數次重要編寫修訂,傾注了幾代編寫者的心血,歷經千錘百煉,是集體創作的成果這十四個主題,共同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錯落有致的古代文化知識的篇章,完整展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面貌,為直接閱讀古書掃清了障礙。廣泛征引典籍,文獻基礎扎實,雖名“常識”,卻不乏文史深度。此外,語言曉白流暢,趣味雋永。半個世紀以來,數次改謬補漏,愈加完善。
王力(1900—1986),中國語言學家,廣西博白人。曾就讀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后留學法國,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清華大學、廣西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北京大學等學校教授。
王力一生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歷史和現狀研究精深,并兼擅詩文、翻譯。著有《中國現代漢語》、《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學》、《漢語史稿》、《中國語言學史》、《同源字典》、《龍蟲并雕齋瑣語》等學術著作。
第一章 天文
第二章 歷法
第三章 樂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職官
第六章 科舉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禮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宮室
第十一章 車馬
第十二章 飲食
第十三章 衣飾
第十四章 什物
第一章 天文
第二章 歷法
第三章 樂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職官
第六章 科舉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禮俗
第九章 宗法
第十章 宮室
第十一章 車馬
第十二章 飲食
第十三章 衣飾
第十四章 什物
宋代龍圖、天章諸閣各置學士、直學士和待制,其職掌是備皇帝顧問、參與論議或校訂圖書。后來這類閣學士成了朝臣外補(外調)時的“加恩兼職”,并不擔任上述職務。宋代又有殿學士,這是授予舊相、輔臣的“職名”,有觀文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學士,端明殿學士。這類殿學士和閣學士都是表示優寵的虛銜。
古代有博士、助教等官。秦漢時博士掌通古今、備顧問。漢文帝時,《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立博士,漢武帝設五經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學習經術。漢代博士是太常的屬官,所以有太常博士之稱,以聰明威重者一人為博士祭酒③。魏晉以后歷代所設的太常博士只是禮官的性質,和作為教官的國子博士、太學博士等職掌不同。晉代以博士為國子學和太學的教官④,并設助教作為博士的副職,后代沿置,.直到明清中央教育機構國子監還有博士和助教。北魏以后地方教官一度也稱為博士、助教。附帶說一說教授。宋代府州開始設教授,負責教誨所屬生員。明清府學設教授,州學設學正,縣學設教諭,各以訓導作為副職。至于地方最高的教育行政長官,宋代各路一度設過提舉學事司,這是清代各省提督學政的前身。
最后談談武官。
春秋時已有將軍稱號。戰國有大將軍,后來又有左右前后將軍,秦漢沿置。漢代還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地位都很高。此外還有臨時設置的將軍,例如對匈奴作戰則置祁連將軍,對大宛作戰則置貳師將軍等。漢代略次于將軍的是校尉,各依職掌命名。例如掌騎士的稱為屯騎校尉,掌西域屯兵的稱為戊己校尉等。魏晉以后,將軍和校尉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是虛銜,如云麾將軍、振威校尉等,這里不細說。
地方官制
春秋時的地方行政單位有邑縣。邑縣的長官,魯衛稱宰,晉稱大夫,楚稱令尹。戰國時有郡有縣。郡的長官為守,掌軍事為主;縣的長官為令,掌民政為主。后來以郡領縣,形成郡縣二級的地方行政單位。
秦漢萬戶以上的縣,長官稱令;不及萬戶的縣,長官稱長。縣丞助理縣政,縣尉掌管治安。隋唐縣的長官統稱令。宋代派中央官員出掌縣政則稱為“知某某縣事”,簡稱知縣。明清沿用知縣之稱,元代則稱為縣尹。歷代縣有諸曹掾史,各有不同職掌。
……
P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