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高科技產業領域,中國正在從跟跑到并跑,甚至成為領跑者。過去3年里,筆者走進獨角獸之城北京、筑夢之城深圳、智造之城青島等城市,走近華為、海爾、比亞迪、華大基因、*方等企業,對話任正非、張瑞敏、王傳福、汪建、王東升、雷軍等企業家、創業家,揭示領跑型企業是如何煉成的,解構領跑力背后的密碼,呼吁建設領跑型城市、領跑型國家,實現引領型發展。本書不僅連接著過去和現在,更預示著未來,適合創業者、企業負責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一切對企業家精神、對創新收益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序言
領先國家,需要培育領跑企業
張宿堂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的宏偉目標。
究竟怎樣才能成為強國?成為領先國家?這成為橫亙在億萬中國人面前的重大時代命題。
《領跑力企業、城市和國家的引領之道》就是這樣一部恰逢其時、探討成為領先國家必由之路的著作。
從解碼深圳到解碼青島制造,從解碼精準醫學到解碼獨角獸,這本書收錄了貫徹落實新華社社黨組尤其是社長蔡名照同志努力形成與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這一要求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調研作品。在這本書里,您將看到每一步都踩在了點上的深圳,獨角獸企業近年來不斷出沒的首都北京,品牌企業不斷涌現、從制造堅定邁向智造的青島,這些城市里一位位飽經風霜、歷經磨難、終于在某個領域領跑的企業家們。
這是一部作品集,又超越了作品集的范疇。因為書中分析的10多家企業,無論是蜚聲世界的華為、海爾、比亞迪、小米、華大基因等企業,還是近年嶄露頭角或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滴滴出行、摩拜單車、地平線等公司,都有著強烈的共同點:它們都已經成為或者正在成為某個領域的領軍型企業。
強國必強企。改革開放近40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席卷下,中國前所未有地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走向全球的企業,成為國家走向強盛的動力之源,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性成就的有機組成部分。2017年7月20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達到115家,其中中國大陸(含中國香港在內,不包括臺灣地區)為109家企業,僅次于美國的132家。
從這些激情澎湃、充滿活力的城市、企業身上,你能強烈感受到,中國和曾經的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一樣,正處在從追趕到引領的關鍵期。尤其是過去5年里,伴隨綜合國力大大加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個東方大國正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這本書就是中國尤其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一個縮影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5年來,新華社不斷探索形成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忠實履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提出的48字職責使命,走進一座座城市,走近這些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尤其是企業家、科技人員,忠實記錄了這個偉大時代里的城市現象、經濟現象、企業現象,努力策劃、采寫與這個偉大時代相適應的偉大作品。
華為28年只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京東方20多年堅持做端口,華大基因從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研制出國產測序儀、中國成為全球能生產商業化測序儀的僅有的兩個國家之一……通過書中一個個企業不斷創新的故事,您將能看到:只有創新,才能引領未來。
從全球視野看,世界經濟仍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各國在全力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中國能否成為領先國家,成為現代化強國,關鍵在于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使創新變成生產力,同樣亟需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亟待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創新企業發展的好時候來了主航道只會越來越寬,寬到你不可想象要換道超車,而不只是彎道超車 ……書中的這些企業家、創業者是行動家,也是思想者,從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國家在歷經屈辱、顛沛,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后所擁有的自信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概括總結的領跑力概念,構建的由領跑型企業、領跑型城市和領跑型國家組成的概念體系,超越了表面現象,是一種提煉和升華,確實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出現引領力這個概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領先國家,需要培育一批具有長遠引領力或者領跑力的領軍型企業,需要營造良好的有利于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環境,需要引導企業家認識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振興和發展實體經濟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3D打印到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從經濟社會的日益互聯網化到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有望引爆,人類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在技術驅動下發生深刻變革。
登高望遠,居安思危。正因為如此,《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發出警告:未來如迷霧,彌散在我們周遭和前方的諸多不確定性,隨時會將任何貌似強大的組織拖入陷阱,因此,任何人和任何組織斷不可有堅不可摧的危險幻覺。
無論是引領力、領導力,還是領跑力,我們都希望,這本書成為研究一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文明古國、社會主義大國的有意義的斷面或者剖面。
當然,從根上來說,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同時在企業內(如海爾)、全社會建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從而加速技術成果和基礎研究、理論突破的轉化進程,只有這樣,中國才真正有可能成為領先國家,才有可能獲得持續的、源源不斷的領跑力,成為引領者、領跑者。
希望這本書成為領跑力研究的一個開始……
2017年10月
張宿堂
新華社副社長、高級記者
推薦序1
致敬領跑者
陳惠湘
兩年前,好友李斌還在新華社總社負責重大課題報道。有一次聚會,李斌跟我說,他們團隊準備搞一個針對企業家創新的系列采訪報道。聽完我很振奮,然后就期待著。不久,李斌與同事們的成果就接二連三出來了,不斷引起社會的反響與共鳴。李斌他們團隊的每篇文章出來,我都會第一時間閱讀,坦白說,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乃至這次的成書出版,我亦覺得是一件大好事。為什么呢?
一是作品的立意高遠。作者沒有機械地囿于傳統新聞事件的報道習慣,去碎片化地認識一個個獨立的企業,從而記錄企業和企業家的實踐,而是竭盡全力置身于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放在一種經濟現象里,用創新引領這樣一個視角,去發現文中涉及企業的特質、企業家的特質。例如28年只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的任正非,30年前砸冰箱30年后又開始砸傳統組織模式的張瑞敏,還有引領中國在精準醫療、基因組學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的汪建,帶領企業從一無所有到供給全球的王東升,也有新生代中已經引起世界關注的滴滴出行程維、摩拜單車胡瑋煒、快手宿華、京東肖軍,等等。獨立去看,每篇文章都是一顆珍珠,合在一起,則是一串項鏈。引發讀者的思考是什么呢?作者的思考是:中國要由一個跟跑型國家轉變成領跑型國家,必然要催生一大批具有領跑力的領跑型企業。而創新型企業家以及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是領跑型企業誕生的關鍵。這是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用心所在。
二是文中所涉企業家思考的原音呈現。我認為這是非常寶貴的。在中國企業實證研究領域,我當是先行者之一。僅就自己的研究苦悶而言,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學者對創新型企業家的分析、論證其實是畫蛇添足,甚至是曲解的。不一定是學者水平問題,更多原因是學者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先入為主。本書的高明之處,在于設問。讓企業家敞開心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面對新華社這樣的權威通訊社。正是因為這些高水平的設問,企業家亦有掏心掏肺的真情流露,而所謂的企業家精神,也在娓娓道來之中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全文公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是一個恰逢其時的歷史性文獻。而新華社結集出版的這本書,也是恰逢其時的一本好書。由此,聯系到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么,書中涉及的領跑者已經有很好的詮釋:確定全球化、高標準的業務方向,創建優化、充滿理想與活力的組織,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這是書中領跑者共同的特質。他們不僅創造了好的產品和服務,也為社會進步創造著先進的文化與文明。
我非常認同作者有關優秀企業家是具備領跑力的領跑者的定義。作者是站在社會進步、企業創新的角度,給出這一結論的。我在過去20年間,訪問過近四百家企業,也曾經在自己的的研究中,以創新意識、組織導向、科學精神,來詮釋企業家精神。當看到本書有關領跑力以及領跑者的定義后,以更加宏觀的視野去看,我覺得領跑者不僅形象,而且很貼切,領跑力的理念尤其是分析的領跑力的十個來源則值得好好品味。
我很熟悉的一家優秀企業,他們的經營哲學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人奔跑是無所謂領跑與落后的,只有一群人然后又有領跑者,我們才可以走得更快、跑得更遠。這是今天中國走向領跑型國家的希望所在。本書作者則以他們的勤奮和敏銳,恰好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些領跑者,預言了這種可能,使這本書成為學習分析一個企業乃至城市、國家能否領跑的案例集、樣本書。
是為序!
2017年10月
注:陳惠湘,中國知名企業管理學者,出版有《聯想為什么》《中國企業批判》《突破拐點》等多部影響中國企業界、理論界的企管財經著作。
推薦序2
應對未知 領跑變革
王 欽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本由新華社團隊創作的新著。他們耗費近3年時間,深入解碼一座城市(如深圳、青島)、一個產業(如人工智能)、一個企業(如京東方)、一種經濟現象(如獨角獸、精準醫學),所有的焦點都指向了人,指向了企業家的因素,并歸結為領跑力企業家精神的核心。他們邀請我為本書寫一篇推薦序,在認真研讀后,我欣然執筆。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著作。新華社團隊視這項工作本身就是對他們最大的獎勵,這是我讀完文字后的最大感受。他們帶著探求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密碼是什么這一命題啟航,去觸摸有溫度的經濟現實,進行著有溫度的思考,得出有溫度的結論。更讓人欣喜的是,這種溫度并沒有因為工作的結束而漸漸失去,而是讓我們感到更加炙熱。
工作沒有因為結束而變得冷冰冰,而是更加炙熱,原因何在?他們一次
李斌,曾兩赴北極(1999年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2004年中國首座北極站記者團成員);1999年至2001年、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獨家或為主的報道占一半以上;和同事一起合作在2000年掀起了"納米熱和"基因熱;曾率先報道關于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克隆大熊貓、中國芯、原子噴泉、人腦記憶"新大陸等新聞。在科技新聞圈混得長了,被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笑謂"資深記者。
| 第一章 |
一個城市的踩點解碼深圳
導言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企業家的領跑力 /2
創新之城 筑夢之城 未來之城 深圳啟示錄 /4
28年只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 與任正非面對面 /17
為傻傻的創新點贊 /28
在創新中塑造素質經濟 六問鵬城 /29
在這里,展開你的想象 深圳企業家印象 /33
一個超大城市的困擾和突圍 高位過坎看深圳 /37
努力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專訪馬興瑞 /42
| 第二章 |
發展新路徑上的驅動力量 深圳為什么能
導言 深圳為什么能 /48
最最關鍵的,是把人才用好 深圳人才驅動創新啟示錄 /50
不能用現在的掌聲招致未來的罵聲
深圳,沿著標準、質量、品牌、信譽 四位一體的推進路徑不斷前進 /58
無級別、無經費、無編制:新型研發機構是怎樣在深圳蓬勃發展的 /61
沒有領先的技術,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與王傳福面對面 /65
| 第三章 |
不僅有顏值,更有氣質 青島制造制造了啥
導言 一座城市的顏值、氣質和企業家有多大關系 /74
讓實體經濟的本錢越來越厚實 青島制造啟示錄 /76
制造業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 與張瑞敏面對面 /90
根本沒有成功這回事 變革者張瑞敏印象 /99
支持不干預 生態圈良好 青島企業家隊伍群星閃耀 /102
城以金花聲名遠揚 金花因城常開不敗
尋找青島新五朵金花 /105
全球制造業爭奪戰之青島策 探訪青島制造業的戰略高地 /112
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別重逢 從一瓶酒的功夫看中國制造 /122
從產品走出去到模式走出去 ?D?D青島制造出海記 /128
爬坡過坎闖關成功,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青島制造看中國制造如何邁過八大關 /132
一件件工業制品是冰冷的,但工人會賦予它靈魂與溫度
來自青島制造業一線的思考 /139
青島制造挺起大國制造的脊梁 專訪李群 /143
| 第四章 |
第四個經濟時代里的戰略性機遇精準醫學只是第一步
導言 基因組時代,正加速到來 /150
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 /152
高科技領域的又一場世界性角逐 透視精準醫學熱 /154
精準醫學政策的鏗鏘進行時 /163
精準醫學讓選擇變得如此簡單! 走進醫院探精準 /166
這次引領型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國家真的不能丟失
與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面對面 /171
邁進精準醫學時代,還需跨過多道坎 精準醫學焦點問題透視 /183
中國加快研制國產化精準醫學設備 /188
在中國,遺傳性心血管病正告別束手無策 /191
遺傳咨詢師:這個高冷的職業你了解多少 /196
這是經濟賬,更是政治賬 怎樣來算精準醫學這筆賬 /200
精準醫學可助推中國醫學彎道超車
與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面對面 /205
擁抱精準醫學的時刻到了 十問王辰院士 /212
| 第五章 |
總書記肯定的供給側改革的成功 案例,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導言 抓緊培育世界級創新企業 /220
三個全球第一的背后 一塊屏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222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
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東升對話錄 /230
用創新和堅持成為延伸的人體器官 /241
要贏得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強大
帶著倔強勁兒奔向百年老店 /243
| 第六章 |
獨角獸何以在北京出沒
導言 獨角獸之城的領跑力、領飛力 /246
前方高能!千年古都,何以獨角獸出沒 /248
自信 執著 焦慮 獨角獸企業創始人精神三特質 /254
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三問 /258
專家建議:重視獨角獸企業的培養和研究 /261
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 獨角獸之城的啟示 /263
成長有煩惱 思考無疆界 與雷軍深度對話 /265
我們站在一個行業改革的起點上
與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面對面 /270
希望做世界的一面鏡子 對話快手掌門人宿華 /275
創業不就是選最難的事情干嗎?
與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面對面 /279
向每一位創業者致敬!
對話中關村管委會原主任、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 /285
| 第七章 |
人工智能第三波浪潮來襲人工智能大咖談
導言 人工智能大潮來襲,中國有無機會領跑 /296
AI革命:中國加速跑 /298
機器人領域十項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 /308
我們處在這波浪潮的早期
與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的深度對話 /311
智能 將解放生產力 釋放創造力
與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余凱的深度對話 /316
未來要靠技術驅動與京東集團副總裁肖軍的深度對話 /321
技術即標的 應用造生活
與臻云創投合伙人祝曉成的深度對話 /326
智能 是必然趨勢 人是技術主宰
與中科院教授王飛躍深度對話 /331
| 附 錄 |
附錄A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 /337
附錄B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345
附錄C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企業家 的重要論述 /361
| 后記 |
領跑力的10個來源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