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在繁榮經濟、推動創新、增加稅收、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的數據表明,中小企業為我國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收入,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以上的專利發明,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國家扶植中小企業的政策相繼出臺,中小企業的數量還在不斷壯大。
對于企業來說,資金是其經營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需要不斷地通過融資來籌集資金,以求得生存和發展。然而,“融資難”卻是中小企業長久以來需要解決的最為頭痛的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中小企業大多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規模較小、投資風險大、資信等級低,因此其獲得外部融資比較困難。從中小企業內部來看,其缺乏健全的經營管理制度,從事的多為競爭性較強、科技含量低的行業,因此企業競爭能力弱、資信水平低,所以資金籌措困難。
另外,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靈活、資金周轉快,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也不容易滿足其需求。而且,我國目前還缺少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難以長期、有效地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即使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但金融機構出于利潤最大化的考慮,也很難長期選擇盈利能力弱、風險較高且缺乏抵押擔保能力的中小企業。
近年來,民間借貸、非銀行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創投和私募股權等新興金融機構組織快速發展,它們所提供的融資服務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高度契合。這些新興金融組織依靠其自身獨特的信息優勢和成本優勢,能夠為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些傳統金融機構也為中小企業創新融資方式,例如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融資把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及其相關的上下游配套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根據供應鏈上企業的交易關系和行業特點制定基于貨權及現金流控制的整體金融解決方案。供應鏈融資常用的工具包括:信用證、應收賬款、保理、福利廷、票據貼現等等。
債券融資也是中小企業可以嘗試的一種融資方式。中國的債券市場主要分為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交易所債券市場。隨著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張,銀行間債券市場在我國債券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超短期融資、中期票據、中小非金融企業集合票據、資產支持票據可以為企業的中短期融資需求提供借鑒作用。另外,在交易所債券市場公開或非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也為企業帶來了便捷高效、期限較長的融資機會。
對于發展較快、已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上市融資可以為其提供發展資金。通過上市,企業可以對接資本市場獲得更快的發展。我國目前已經發展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場外交易市場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中小企業也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參與到對自己有利的相關市場中。
《中小企業融資實務:案例解析與法律風險防范》一書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介紹了多種中小企業常用的融資方式。融資分類細致、重點突出,而且針對每一種融資方式,都有優缺點分析、申請條件、辦理流程、法律風險防范以及案例分析,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全面的、實操性的指導。
齊力然(全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
第三章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對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
2015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工商總局、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將互聯網金融分為六大類:互聯網支付、網絡貸款、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通過互聯網進行融資主要是網絡貸款和股權眾籌融資。本章主要介紹這兩類業務及其風險防范。
第一節?網絡貸款
一、概述
(一)什么是網絡貸款
根據《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網絡借貸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
個體網絡借貸(即P2P網絡借貸,簡稱“P2P網貸”或者“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絡借貸平臺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于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根據央行等十部委發布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個體網絡借貸要堅持平臺功能,為投資方和融資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網絡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絡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絡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二)網絡貸款的發展
自2014年以來,P2P網貸行業發展迅速,參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銀行、國資企業、上市公司、民間機構等紛紛涉足網貸行業,網貸平臺運營數量持續上漲。截至2015年底,我國網貸平臺數量已達2595家,其中民營平臺占比達95%,投資規模目前已達到9823億元,其中有60多家網貸平臺獲得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
以下是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國網貸平臺運營數量及增長情況如圖3-1所示:
在網絡貸款蓬勃發展的同時,問題平臺數量也逐漸增加。出現的問題多為提現困難、跑路、詐騙等。以銀行、國資、大型企業集團等為背景的平臺擁有高信用背書和強大的資金、人力資源,暫時沒有出現問題如表3-1所示:
數據來源:根據網貸之家數據整理
圖3-1
表3-1?2014.1—2015.6我國不同網貸平臺類型發展情況統計
平臺類型
平臺數量(家)
累計投資人數(萬人)
累計貸款人數(萬人)
累計成交量(億元)
累計問題平臺數量(家)
銀行系
13
39.82
7.93
185.2
0
國資系
59
33.24
6.63
151.62
0
上市公司系
42
91.59
18.33
403.71
0
風投系
55
186.67
36.82
843.39
0
民營系
1873
884.86
178.61
4172.7
786
數據來源:根據網貸之家數據整理
二、網絡貸款的模式
網絡貸款目前主要采用直接借貸(包括有擔保和擔保)和債權轉讓(包括貸款債權轉讓和收益權轉讓)等模式。以下分別簡要介紹:
(一)無擔保直接借貸
無擔保直接借貸模式主要借鑒美國P2P網貸領導者Prosper的經驗,國內以人人貸、拍拍貸等為代表。無擔保直接借貸模式主要適用于個人之間的小額借貸,基本交易結構如圖3-2所示:(見圖書)
網貸平臺主要采用純技術的手段控制風險。技術手段主要是通過與數據中心展開合作,包括公安部身份證信息查詢中心、工商局、法院等,由借款人通過認證核準真實姓名和身份信息。借款人的身份被驗證之后,網貸平臺基于借款人的網絡社交圈利用自有的信用審核系統對借款人進行綜合評級,然后設定安全的信用額度。在違約事件發生時,網貸平臺協助追償,如果借款人惡意不還,則網貸平臺將借款人的信息曝光到網站的黑名單中,并提供給其他數據中心。
由于無擔保,投資人要充分分散投資以降低違約給其帶來的損失。投資人在投標時選擇合適的利率構建投資組合。
盡管是無擔保的模式,很多網貸平臺為了吸引投資人也提供一定程度的本金保障計劃。例如,通過身份認證的投資人,成功投資一定數量的項目后,在每筆借款的成功借出款小于一定金額(例如5000元),則網貸平臺通過合作第三方提供本金保障。
對于提供無擔保直接借貸的網貸平臺而言,其盈利模式主要通過扮演中介信息平臺的角色,在借貸成交以后根據借款期限的不同,對借錢的人征收不同額度的手續費。此外,當發生逾期時,收取一定的催收費用。
(二)有擔保直接借貸
國內目前流行的有擔保直接借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網貸平臺通過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對出借人的資金提供擔保。這也是有擔保借貸和無擔保借貸最大的區別。由于現行的監管政策以及《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都明確禁止網貸平臺提供擔保。因此,網貸平臺項目的增信主要是引入第三方公司(主要是擔保公司),為交易雙方提供有償擔保服務。如果借款逾期或者形成壞賬,損失的本金由擔保機構墊付。
這種模式下,網貸平臺需要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對借款人進行嚴格審核,同時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加強逾期欠款催收工作。有擔保的借貸交易模式如圖3-3所示:(見圖書)
從盈利模式來看,有擔保直接借貸的網貸平臺也是基于提供中介服務收費。
(三)債權轉讓
隨著傳統民間借貸開始進入網絡貸款業務,出現很多債權轉讓的模式,即線下完成的貸款放到網貸平臺上進行轉讓。這一模式下,網絡只是一種宣傳渠道,旨在吸引出借人和借款人到公司洽談業務。
債權轉讓模式中,貸款項目通過網貸平臺審核后在平臺上進行發布。投資人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債權,承繼原借款協議項下受讓債權對應的出借人的權利和義務。網貸平臺將受讓債權的轉讓事項及有關信息通過站內信等形式通知與標的債權對應的借款人。
根據出讓人(發起人)的不同,債權轉讓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包括:
1.網貸平臺的員工或者其他個人先將資金借給借款人,然后從金額和時間上拆細債權,通過網貸平臺轉讓給真正的資金出借人。
2.持有應收賬款的資金需求方,例如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將其持有的應收賬款債權放到網貸平臺上進行轉讓,獲得資金擴大其業務。
債權轉讓的交易結構如如圖3-4所示:
圖3-4
在債權轉讓模式下,網貸平臺通過收取信息服務費獲得利潤。網貸平臺也可能通過和資金需求方簽署協議,從資金需求方收取融資服務費。
(四)收益權轉讓
收益權轉讓類似于債權轉讓,其主要區別在于,某些債權不能直接轉讓,債權人將其持有的債權中的收益權轉讓給網貸平臺的投資人。收益權是債權的一部分,在收益權轉讓下,債權整體本身并未發生轉移,債務人仍需將資金支付給債權人(即網貸平臺上的出讓人),出讓人將收益權轉讓給投資人。
正常的債權轉讓情況下,債權轉讓后出讓人將完全退出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將資金支付給受讓人(即網貸平臺的投資人)。實踐中很多交易,債務人無法直接將款項支付給受讓人,回款流程仍然是債務人將資金支付給出讓人,出讓人再通過平臺支付給投資人。
以融資租賃交易中形成的租金收益權轉讓為例,其交易結構如圖3-5所示:(見圖書)
三、網絡貸款操作流程
網絡貸款的業務流程主要分為項目形成、平臺審核、發布標的、投資人投標、貸后管理五部分。
(一)項目形成
網貸平臺的項目來源主要分為三類:客戶自主咨詢申請、線下客戶開發、合作機構推薦。
合作機構推薦是很多網貸平臺的主要項目來源。目前網貸平臺合作比較多的機構主要是從事金融業務的、受有限監管的類金融機構,包括:擔保公司、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等。
(二)平臺審核
網貸平臺收到項目后,要對項目進行盡職調查,收集材料并進行風險評審。
在審核過程中,網貸平臺會對網貸產品進行設計,主要包括產品額度、產品期限、產品利率、還款方式四個方面。根據不同的平臺類型、產品種類及客戶情況等因素,產品的審核和設計指標要求也各不相同。
(三)發布標的
項目通過網貸平臺審核后會在網貸平臺上進行發布,發布的內容包括產品的幾個主要指標,即額度、期限、利率。
網貸平臺對于借款的利率一般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平臺給出利率指導范圍,由貸款人自行決定比例,如人人貸、拍拍貸等。
第二種,平臺根據借款人的信用水平決定借款利率,信用級別較低的借款人會被規定較高的利率,如合力貸。
第三種,貸款利率的確定是根據出借人的投標利率的范圍而確定,投標利率最低者獲得簽訂借款合同的資格。
(四)投資人投標
投資者按照網貸平臺的說明進行投標。一般操作流程如下:
1.注冊賬號
投資人在網貸平臺上注冊賬號。注冊過程中,投資人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聯系網站客服,讓其幫忙解決。大部分平臺都免費提供注冊。
2.實名認證
投資人在成功注冊賬號之后,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具體來說,投資人需要身份驗證,然后將自己的手機號、銀行卡同注冊賬號進行綁定,以完成實名認證。
3.轉賬充值
投資人通過綁定的銀行卡把資金轉到平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中。充值成功之后就可以正式投資了。
4.正式投資
投資人將資金轉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中之后,在網貸平臺上選擇標的進行投資。
5.融資完成
投資完成后,融資款項扣除平臺服務費及擔保費后劃付至借款人賬戶,借款人可即時進行提現操作。平臺服務費和擔保服務費一般為融資金額的2%左右(根據借款人情況擔保費有較大差別)。
如借款企業擬融資1000萬元,擔保費率為3%,則1000萬元融資完成后,擔保費1000×3%=30萬元,劃扣平臺服務費1000×2%=20萬元,則劃付至借款企業賬戶資金為1000-30-20=95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