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1章, 以管理學的四項基本職能為框架, 針對重要的主題進行了分章節的集中闡述。編著者將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企事業管理的實踐相結合, 增加新理論知識和案例, 取材新穎、思想創新, 充分考慮了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 每章配備了相關真實案例、思考題和技能訓練, 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且難易適度。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管理就產生了,人類社會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管理活動。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思想、文化、政治、軍事、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隨著現代工業的產生與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提高各類組織活動的效率和效益,必須要通過管理來實現。管理存在于各類組織中,具有普遍性的需求。因此,每一個人進入社會必須學會管理和適應管理。管理學是普通高校特別是工商管理類必修的核心課程。為適應和滿足應用技能型本科學生的學習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在郭占元教授于2011年出版的《管理學理論與應用》教材的基礎上,經過補充完善,2015年出版《管理學理論與應用(第-版)》,經過近兩年不斷積累新的理論與實踐資料,結合教學改革經驗、學生訴求、同行與專家建議,反復進行精細修改和補充、完善,最終形成了第三版的修訂教材。修訂和保留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結構進行了調整和優化。第一版是8章,第二版增加了員工管理、管理創新、新創企業管理3章,力爭將現代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論特別是管理創新和新創企業管理的內容納入體系中,概念更加清晰準確,做到與時俱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
(2)對原有各章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比如,第二章第一節“中國的管理思想與理論”,在梳理中國古代管理理論思想的基礎上,對現代特別是新中國管理理論發展與經驗進行了總結,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管理理論的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第二節“西方管理理論概述”,既介紹了傳統的管理理論,又精煉和新增加了近些年新的管理理論,比如學習型組織理論、核心能力理論、戰略管理理論、藍海管理理論、破壞性創新理論、長尾管理理論、定位管理理論、公司再造理論、知識管理理論、精益管理理論、創新思維理論等。
(3)各章的案例絕大部分采用最新的企業發生的真實事例,有利于老師進行案例教學。有些案例是作者長期跟蹤研究的對象,有些基礎統計數據到2016年,系統分析、研究、總結他們管理的經驗與教訓,使理論與應用更加緊密結合。本土案例占90%以上,包括海爾集團、聯想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新希望集團、中興通訊公司、萬科股份公司、華為股份公司、奇瑞股份公司、小米公司、格力集團、蒙牛集團、泰康人壽保險集團、蘇寧集團、比亞迪股份公司、王老吉公司、巨人集團、三鹿集團等,力求反映企業和社會的現實問題和管理的熱點問題,有的放矢。
(4)章后復習題也隨著章節內容的調整做了相應變動,針對性、應用性較強。特別是增加了6個方面的技能訓練與實踐題,可以幫助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技能和理論應用的能力,達到講完一章就練習一章,鞏固學習成果的目的。我們建議帶著問題學習,這樣會更加有效率。
(5)本次修訂,其參考文獻也做了調整,主要增加了近5年出版和發表的較為權威的相關文獻資料和教材。
編著本書的目的,是把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達到管理理論、管理知識、管理能力、企業家精神四位一體協同提高的教學目標,培養更多有能力的國家需要的管理人才,為實現中國夢、建設創新型國家打好基礎。
本書由長春光華學院郭占元教授任主編,負責整體結構和內容設計及統稿、定稿;長春光華學院曹雪梅、吳玉萍副教授任副主編,負責初稿審定及編排等。長春光華學院張曉講師、吉林醫藥學院李春梅講師參加部分章節寫作,長春光華學院劉英杰老師做了許多輔助方面的工作。參編人員及其分工如下:郭占元編寫了第一章、第二章;曹雪梅編寫了第三章、第四章;吳玉萍編寫了第五章、第七章;李春梅編寫了第六章、第八章;張曉編寫了第十章;郭占元和張曉共同編寫了第九章;郭占元和劉英杰共同編寫了第十一童。
完成本書第三版的修訂任務,是全體參加編著人員共同辛勤工作的成果。感謝學院領導、教務處和圖書館的大力支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各位編輯的熱情幫助和出版指導。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國內外一些新公開發表的相關著作、論文和教材等文獻資料,在此向有關作者表示感謝。同時,真誠希望各位專家同行與讀者對本書的不足之處提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優質教材,幫助學生及廣大讀者盡快掌握管理真諦,開啟管理智慧之門。我們的電話是010-62796045,郵箱是huchenhao@263.net。
郭占元,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99年1月評為研究員(教授)。現任長春光華學院商學院副院長,學校教學名師。曾任吉林冶金電機修造廠電機車間黨支部副書記、吉林省冶金廳辦公室副主任、吉林省冶金工業干部學校副校長、廣東培正學院督導處處長、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科研處處長、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民辦高等教育分會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吉林省經濟學會理事等職。從事經濟與管理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35年,承擔國家和省級課題17項,出版專著、編著(主編、合著、參著)、教材等30多部,發表論文60余篇,獲得省政府成果一等獎及國家、省學會、學校等科研成果獎多項。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職能
一、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二、管理的重要意義
三、管理的職能
第二節 管理的特性
一、管理的一般特性
二、管理的兩重性
三、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節 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節 企業管理的社會責任
一、社會責任的內涵
二、企業管理社會責任的內容
第二章 管理思想與理論
第一節 中國的管理思想與理論
一、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二、新中國管理理論發展與經驗總結
三、當代中國紅色管理理論簡介
第二節 西方管理理論概述
一、科學管理理論
二、行為管理理論
三、數量管理理論
四、系統管理理論
五、權變管理理論
六、質量管理理論
七、經驗管理理論
八、管理理論新發展
第三章 決策
第一節 決策概述
一、決策的定義
二、決策的原則
三、決策的依據
四、決策的類型
第二節 決策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一、決策的過程
二、影響決策的因素
第三節 決策方法
一、定性決策方法
二、定量決策方法
第四章 計劃
第一節 計劃的概念及其性質
一、計劃的概念
二、計劃與決策的關系
三、計劃的性質
第二節 計劃的類型
一、按計劃的時期界限劃分為長期計劃、中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二、按計劃的綜合性劃分為戰略計劃和戰術計劃
三、按計劃的企業職能劃分為業務計劃、財務計劃和人事計劃
四、按計劃的內容明確性劃分為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
五、按計劃的組織活動劃分為程序性計劃與非程序性計劃
六、按計劃的表現形式分類
第三節 計劃編制過程
一、確定目標
二、確定前提條件
三、擬訂和選擇可行性行動計劃
四、擬訂派生計劃
五、編制預算,使計劃數字化
六、執行與檢查
第四節 計劃的實施
一、目標管理
二、滾動計劃法
三、網絡計劃技術
第五章 組織
第一節 組織概述
一、組織的含義與特點
二、組織工作的基本流程
第二節 組織設計
一、組織設計的基本問題
二、組織設計的任務與程序
三、組織設計的原則
四、影響組織設計的因素
第三節 組織部門化
一、組織部門化的原則
二、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形式特征比較
第四節 組織與權力
一、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二、集權、分權與授權
三、直線職權與參謀職權
第五節 組織變革
一、組織變革概述
二、組織變革的過程阻力及其管理
三、組織變革中的壓力及其管理
四、組織沖突及其管理
五、組織變革的新趨勢
第六章 員工管理
第一節 員工配備概述
一、員工配備的含義、任務和原則
二、員工配備的工作內容和程序
第二節 員工的選聘
一、管理人員需要量的確定
二、管理人員的來源
三、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
四、管理人員的選聘程序與方法
第三節 績效管理
一、績效考評的必要性
二、績效考評的內容與程序
三、績效考評的原則與方法
第四節 員工培訓
一、員工培訓的意義與目標
二、員工培訓的方法
第五節 薪酬管理
一、全面薪酬的概念與構成
二、薪酬的功能
三、影響薪酬水平的因素
四、薪酬體系
五、薪酬設計的原則
第七章 領導
第一節 領導概述
一、領導與領導的三要素
二、領導的作用
三、領導的權力
四、領導者素質與技能
第二節 領導者風格類型
一、領導者類型劃分標準
二、領導者風格類型
第三節 領導理論
一、領導特性理論
二、領導行為理論
三、領導情境理論
第八章 溝通
第一節 溝通概述
一、溝通的含義
二、溝通的過程
三、溝通的目的與作用
第二節 個人行為因素與溝通方式
一、個人行為因素
二、溝通方式
三、個體間、團隊、組織間的溝通
第三節 溝通渠道
一、正式溝通渠道
二、非正式溝通渠道
第四節 有效溝通
一、有效溝通的障礙
二、有效溝通的實現
第五節 組織沖突與有效談判
一、組織沖突
二、有效談判
第九章 控制
第一節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管理控制的特點
三、控制類型
四、控制原則
第二節 控制工作與標準
一、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確定控制對象與重點
三、制定標準
第三節 衡量績效與糾正偏差
一、衡量績效
二、糾正偏差
第四節 控制方法
一、預算控制
二、非預算控制
三、審計控制
四、信息控制
第十章 管理創新
第一節 管理創新概述
一、創新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二、管理創新的內涵及時代特征
三、管理創新的類型
第二節 管理創新的基本內容
一、目標創新
二、技術與要素創新
三、制度創新
四、組織形式的創新
第三節 批判性思維與組織創新
一、樹立批判性思維
二、管理創新活動的組織
第四節 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及實現的條件
一、我國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二、實現管理創新的基本條件
第十一章 新創企業管理
第一節 新創企業管理概述
一、創業的概念
二、新創企業管理的含義
三、新創企業管理的特點
四、新創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新創企業團隊的組建與管理
一、新創企業團隊的組建
二、新創企業團隊的管理
三、新創企業團隊的社會責任與企業家精神
第三節 新創企業風險管理
一、創業風險的含義、基本屬性與構成
二、新創企業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第四節 新創企業組織與管理
一、新創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
二、創辦新企業的程序
三、新創企業的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