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創意思維養成、素材整合、嫁接形式、處理方法、軟件制作功能、創意設計類課程授課方法、引入創意設計思維的軟件授課方式等。本書內容全面、針對性強。全書根據藝術設計專業人群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編寫,內容詳盡又易于理解。本書采用基礎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幫助相關讀者掌握設計類作品的創作環節,養成創意思維構思習慣。
創意設計屬于一個門類,其表現形式多樣,包括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包裝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個人創意特區等內容。在作者從教的十余年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與創意設計相關,但真正以《創意設計》命名的課程,還是在近幾年Adobe 創意大學暑期教師培訓及ACAA/Autudesk 全國暑期教師培訓活動中擔任專家講師時所教授的課程。
在幾次擔任《創意設計》課程任課教師后,作者將自己多年的教學教法引用到課程中,受到了老師們的積極肯定。
目錄
第一章 001—013
創新的導學,導學的創新
一、導學的功能與在創意設計課程中的重要價值
二、如何開啟“師、生”雙向認知的第一堂課
三、學生的價值觀與專業學習的聯系
四、創意設計課程授課的要點分析
第二章 015—067
圖形與符號設計在創意設計課程中的引導作用
一、圖形與符號設計課程的功能概述
二、在創意設計中特殊的觀察能力培養
三、創意設計中語言與圖形符號的關系
四、創意設計的培養從“看圖說話”開始
五、創意設計中信息重組模式及要領
六、圖形設計創作的公式法則
七、相關課程安排及作業展示
八、嵌入創意設計的軟件授課案例
第三章 069—099
創意設計引入不同專業課程的運用方法
一、基于創造性思維引導下的授課概述
二、設定“游戲規則”
三、從尋找事物相似性開始
四、大膽創新,針對自我作品再創造
五、從“作業”轉化到“作品”的教學意識
第四章 101—161
引入創意設計的Photoshop 技術課程授課方法
一、Adobe Photoshop 軟件教學歷程
二、Adobe Photoshop 軟件教學創新性探索
三、基于Adobe Photoshop 軟件教學,相關課程主題定制的價值
四、基于Adobe Photoshop 軟件教學設定的“碎片式”案例教學法
第五章 163—185
視頻類課程中創意設計的運用方法及教學創新探索
一、團隊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價值
二、基于“競標”模式的教學創新形式
三、視頻短片的創意構思流程及方法
四、“影像前期表達”“像素與聲音”課程的教學解讀
結束語 186
參考文獻 187
第一章 創新的導學,導學的創新
一、導學的功能與在創意設計課程中的重要價值
導學,即引導學習的方式方法,針對一位一線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及習慣,是導學的根本意義。
當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已逐漸成為教學主流。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本書第一部分選擇由導學說起,除了它的核心要義正是我要在本書中介紹和表述的中心內容之外,還有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原因,就是導學令我有一種似曾相識、不期而遇的親切感,原因是十年前,我便開始了近似導學方式的探索和體驗。應該說,我的探索之路是由被動到主動、由認識到意識再到理念,是一個拓展漸進的過程。正因此,我領會到任何一種模式都存在著開放發展的空間,實施導學教學模式,也必須根據學校自身的軟硬條件、學生素質、專業特點等多方面因素,采取靈活創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換言之,導學的創新是創新的導學的根本價值,而這種價值的規劃才是創意設計教學的遞進發展根源。
二、如何開啟“師、生”雙向認知的第一堂課
我授課的對象大多是藝術設計大一新生,授課內容多與創意設計相關。而在當下,大學生表達創意設計的主要手段為計算機。大家知道,當代大學生幾乎都是手握著鼠標成長起來的“電子科技青年”,計算機對他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吸引力,這對授課老師和聽課學生自然是一大優勢;但是另一方面,當設計專業學生步入大學教堂時,通常只經過素描、色彩、速寫“老三篇”的考核,并沒有通過設計專業最應該具備的創意思維能力的考察,而這正是掌握運用計算機軟件表達創意作品的核心要素。這就是說我授課的對象大多缺乏所學專業的基本訓練,據了解,個別學生甚至連專業常識都知之甚少,這就要求我在開課前對于授課內容必須考慮好以下因素。
(1)課程內容的切入點如何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口味。
(2)扭轉學生掌握計算機就是動手能力培養的誤區,提高和強化創意思維能力的自悟。
(3)計算機軟件的學習與設計專業內容的自然融合。
(4)教材內容的選擇要求適宜、合理、有序,教學方法要求突出重點、把握規律,教學形式要求靈活多樣。
如何將以上因素統而籠之,讓我煞費苦心,尤其是課程的開啟,既要適應大多數學生口味,又兼顧少數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要著重在全體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學習目標。
如何開好這個頭,讓我苦思冥想,因為根據我的人生經驗,第一堂課就是老師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志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得更直白點,即老師的責任心、教學能力、教學質量都是影響后續課程開展的關鍵所在。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要改變和超越障礙的愿望,人所持有的創造力會自覺地迸發運作起來。就在我冥思苦想之時,大腦中突然產生了靈感: 審時度勢,何不在正式課程開啟前,利用第一堂課(四個課時)先開一次師生雙向認知講座,通過講座內容了解學生專業的基本水準、學生的整體素質,從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實際出發,準備好課程開啟點,在后續課程的開展中再通過個體差異的互助組合,解決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進而轉入教學目標—— 整體素質創新意識的培養。
多年實踐證明,這一設想和實施效果顯著,為后續課程的開展起了一個好頭。
下面就向大家介紹第一堂課的主要內容。
通常在第一節導學課程中,我都會提出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例如,“我是誰”“你們的專業是做什么的?”“今天我們上的是什么課?”等。提出問題后不難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往往答案不盡人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學連上的什么課都不知道,這都是多年被動學習習慣造成的影響。同時這些問題的解答也有著不同的功能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