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的本意是“金融智商”, 英文縮寫為FQ (Financial Quotient), 指個人或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 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本書將心理學理論與生活中的財商實踐融為一體, 在普及財商教育的同時, 提高廣大讀者認識財富、創造財富和駕馭財富的能力。
《心理學家寫給年輕人的財商課》:
他經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家大公司的首腦。雖然這只是一名17歲男孩的夢,但卻是其人生目標的萌芽。
進入耶魯大學后不久,約翰的興趣就從經營一般企業轉移到研究評估公司財務之上。可是大學二年級時,他的父母由于生活拮據而無法再繼續供他念書,迫使他陷入不知該休學就業還是該半工半讀的窘狀。
但是約翰很快就做出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畢業,最后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
而此后的兩年,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修碩士。
此行對于他后來從事財務經營有很大的影響。
約翰回到美國后,沒多久就與一名田納西的女子結婚。隨后他便前往紐約,正式開始追求自己更為高遠的目標。他的起步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公司,他在公司里面的職位為投資咨詢部辦事員。不久,有位朋友告訴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輕上進的財務經理。
這家公司的名稱是國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約翰聽說之后,便前往這家公司應聘,因為他認為這家公司可讓他進一步學到許多有關財務管理方面的東西。約翰很順利地進了這家公司,一干就是4年。
4年之后,約翰又回到早先的那家公司工作,并等待機會。最后,機會終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資深職員即將退休,這個人擁有8個相當有實力的客戶,欲以5000美元出讓。這對約翰來說是相當大的賭注,5000美元相當于他的全部財產,若此舉失敗,他將會變得一文不名。而且,這些客戶接下來之后,能不能留住還是問題。這時約翰再一次面對重大抉擇。最后,約翰一心想自立門戶的野心戰勝了一切,他接下這8個客戶,并且立即拜訪,十分坦率而且誠摯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客戶們都被他的熱情與直率感動了,都表示愿意留下觀察一段時間。當時的約翰才28歲。
這是一個騰飛的起點,約翰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工作業績開始蒸蒸日上,他的事業逐步走入正軌。如今,他已經是一家投資咨詢公司的總裁,擁有將近一億美元的資產,并兼任一家大型互助銀行的常務董事及數家公司的董事。
美國作家房龍在他所著的《寬容》一書里寫道:“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動的筆法揭示了人們囿于一定的社會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會產生思維的惰性和慣性。一方面極易滿足,另一方面安于現狀,不思變革,并且會不自覺地充當舊價值觀念的衛道士。這是所有封閉社會的通病。
事實上,許多人不能成為有錢人,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滿足于現狀,即使是對生活并不滿意,他們也只會對當前的狀況發出無謂的哀悼。因此,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富翁的。
有人曾經問愛因斯坦,為何他都已經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后的大人物,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當時愛因斯坦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他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后對那個人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于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未知的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周長長,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于是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其實何止是愛因斯坦,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會對自己的成績滿足,他們不斷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起點,攀上新的高峰。生活在如今這樣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時代,如若想創造出無限可能,那么必然要有足夠的上進心才行。如果真的想干出一番事業,那么就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制定一個又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這樣才能擁有不畏艱難、敢于拼搏的不竭動力,使成功成為可能。
財商悟語: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決心才能在不斷的拼搏和奮斗中得到不斷的鍛煉和升華。只有不安于現狀的人,才能激發自己無限的潛能,達到目標的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