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談判小組潛心研究成果★全球暢銷10年,依然雄踞美國亞馬遜書店語言溝通類第1名★15年潛心研究,數千次咨詢實證,被譯成20余種語言暢銷全球★美國白宮1600名高層政治官員的必讀教材★哈佛大學MBA溝通訓練必讀書目;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推薦書目★《追求卓越》、《談判力》、《第五項修煉》作者齊聲贊譽的溝通經典★2011年十大成功勵志圖書◆使用此書的機構和企業: 聯合國總部及地區辦事處;國際空間站;美國白宮、司法部、國稅局、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國家郵政管理局;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波音公司、IBM、埃森哲;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的法學院、商學院……
第二版序
序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 問題
第一章 挑選出三種談話
第二部分 向學習型姿態轉變
“發生了什么”對話
第二章 停止爭論誰對誰錯:了解他人的故事
第三章 不要設定對方的意圖:讓矛盾與意圖無關
第四章 放棄指責:將歸責系統圖表化
情緒對話
第五章 掌握你的情緒——不然,它們將會成為你的主宰
自我認知對話
第六章 為你的自我認知做鋪墊:問問你自己,什么受到了威脅
第二版序
序
致謝
前言
第一部分 問題
第一章 挑選出三種談話
第二部分 向學習型姿態轉變
“發生了什么”對話
第二章 停止爭論誰對誰錯:了解他人的故事
第三章 不要設定對方的意圖:讓矛盾與意圖無關
第四章 放棄指責:將歸責系統圖表化
情緒對話
第五章 掌握你的情緒——不然,它們將會成為你的主宰
自我認知對話
第六章 為你的自我認知做鋪墊:問問你自己,什么受到了威脅
第三部分 創造學習型談話
第七章 你的目的是什么
第八章 開始談話:從第三個故事開始
第九章 學習:用心聆聽,聽明白
第十章 表達:清楚有力地表達自我
第十一章 解決問題:談話的引領者
第十二章 總結
人們提出的十個問題
最后的思考
◆停止爭論誰對誰錯:了解他人的故事
同樣一件事,我們從邁克那兒聽到的故事卻大大不同于杰克: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真的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地幫助杰克,照顧他的生意,可每次我與他的合作都并不是十分順利,總會出點小麻煩。可每逢遇到麻煩,他就只會和我爭辯,而從來不會從“顧客就是上帝,顧客永遠是對的”的角度出發為我著想!我自己都很納悶,我怎么就會對他如此的“情有獨鐘”?
在手冊這件事情上,真正讓我生氣的是事情發生后,杰克只知道找借口掩飾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想辦法去改正錯誤。他很清楚,這本手冊根本就沒有達到專業標準。在整個財務業績陳述中,收入圖表從來都是最關鍵的一部分。
“發生了什么”對話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談話雙方意見不一致。除了退休之外,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們究竟應當投入多少資金在廣告宣傳上呢?是不是應該讓你的女兒和隔壁的男孩們一起踢足球呢?手冊是不是真的沒有達到專業標準呢?
意見不和并不是件壞事,也并不是一定就會使談話陷入困境。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他人意見相左的情況,而通常也不會有人特別在意對方是否同意自己的觀點。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就會變得“斤斤計較”,十分在意對方是否與自己意見一致。這時,意見不和似乎就成了引發談話矛盾的最主要原因。我們同意的,他們不同意;我們需要他們做的,他們不想做。無論我們最后是否堅持己見,意見不和都會給我們的心里留下一種受傷和失落的感覺,或是讓我們覺得自己被誤解了。而且,由意見不和所造成的影響還會一直延續到將來,無論何時,我們只要一想到它,當初所受的傷害和失落感就會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頭。
當談話雙方意見不和時,爭辯似乎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哪怕發生不理智的爭吵也很正常。可事實上,爭辯根本就于事無補。
◆我們為何會爭辯,為何爭辯于事無補?
——我們認為問題出在對方身上
面對分歧,如果從寬容的角度出發,你可能會想,“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凡事都有兩面性”。然而,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卻并不這樣認為。我們都會很執著地認為,有問題的是他們。
他們很自私。“我的女朋友不和我一起去見婚姻咨詢顧問。她說這根本就是浪費錢。我告訴她,這對我很重要,可是她卻毫不在乎。”
他們很天真。“說到要去紐約,我女兒就開始做她的表演夢,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站在那兒的大舞臺上。她根本就不知道為此她將要面對的是什么。”
他們總想控制一切。“我們做每一件事都必須遵循老板的要求。他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即使是在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的情況下,也?然如此,我都快被他這種蠻不講理的行為方式逼瘋了。”
他們已經失去理智了。“貝莎阿姨睡在一個破舊不平的床墊上,更糟的是,她還有很嚴重的腰病,可是,無論我說什么,她都不讓我給她換一個新床墊。家里所有的人都對我說,‘羅里,貝莎阿姨已經失去理智了。你根本無法同她講道理。’我想,他們是對的。”
如果這就是我們的想法,那么,我們與他人的談話會以爭辯結束也就不足為奇了。就拿最后一個例子來說,羅里很關心貝莎阿姨,而且她也有能力去幫助她。所以,羅里就做了一件常人大都會這么做的事情:如果對方很固執,我們?會采取一種更加強硬的方法,以一種更加執著的態度去打消他們之前的觀點。(只要你試一試,你就會發現新床墊是多么的舒適!)
如果對方很天真,我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教育他們,告訴他們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如果他們自私或控制欲極強,我們可能就會開門見山,直接向他們表明自己的觀點。我們執著地相信,只要我們說出并堅持自己的觀點,談話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可是,事與愿違,我們的堅持最終只換來一場爭辯,一場沒有終點的爭辯。爭辯不會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談話雙方都覺得對方對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充耳不聞,或是覺得自己?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事實上,我們感到失落不僅僅是因為對方不可理喻,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結果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無能的挫敗感。除此之外,喋喋不休的爭論對雙方的關系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盡管如此,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是繼續爭辯下去,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除此以外還能做什么。我們做不到假裝分歧不存在,也不可能若無其事地對待爭辯,更不可能自欺欺人地當做什么都沒發生。因為,對我們而言,這一切都很重要,我們怎么可能當做什么都沒發生呢?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第一時間里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應。不過,如果爭辯于事無補,那我們又能做點什么呢?
◆缺乏諒解的爭辯毫無說服力
爭辯還會導致談話中另一個問題的出現:它制約了改變的發生。如果你想要改變某人,僅憑一句“你需要改變”,恐怕難以奏效。這是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之前,人們幾乎不會做出任何改變。
讓我們先來看看發生特雷弗與凱倫之間的談話吧。
特雷弗是州社會服務部的一名財務官。凱倫則是這個部門的一名社會工作者。“無論我如何要求和強調,凱倫就是不準時交文件。”特雷弗解釋說,“我已經告訴過她無數次,最后期限馬上就要到了,請盡快上交,可是,根本沒用!而且我每次一提到這個話題,她就很不高興。”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理所當然一定有另一個不同的版本。然而,不幸的是,特雷弗對此卻毫不知情。特雷弗的確告訴了凱倫,她應該做什么,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就此與凱倫進行過雙向的溝通。當特雷弗將自己的談話意圖從試圖改變凱倫的行為——爭辯為何遲交文件是錯誤的——轉變為嘗試著從凱倫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她,并轉而得到她的理解后,情況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凱倫告訴我,她的工作實在太忙了,幾乎無暇分身。她覺得,她已經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幫助那些迫切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她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工作,可是,我對她的付出卻視而不見,毫無贊賞之意,而事實上,我也的確如此。為此,我向她解釋道,從我的角度來說,當她上交所有文件之后,為了閱讀和整理這些文件,我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這些額外的工作;我還詳細地向她說明了工作細節。聽完后,她感到很抱歉,顯然,在此之前,她也從未從我的角度去思考過整件事情。她向我保證,今后一定會按照我的要求準時上交書面文件,而至今為止,她也是這樣做的。”
最終,特雷弗和凱倫都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而改變也就在這一刻發生了。
要想讓爭辯雙方達成某種共識,我們首先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在充分了解對方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弄明白其結論產生的原因和意義;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幫助對方了解我們,明白我們的結論來自何方,有何意義。從本質上來說,了解并理解對方并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就像凱倫和特雷弗一樣,這是雙方為解決問題而共同邁出的第一步,當然,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