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著的這本《儒家禮樂文明講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家講座)》系統地介紹了儒家禮樂文明的來龍去脈,及中華禮學的學理、主要典籍、人生禮儀(冠、婚、射、喪等),并對中西禮儀進行了比較,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傳統禮儀,做到內外雙修,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本書所依據的課程中國古代禮儀文明,是作者在清華大學開設的全校性選修課,蘊含著作者歷經五輪講課所匯聚的精華,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為數不多的講授中華傳統禮儀的課程。
彭林,男,1949年生于江蘇無錫市,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札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華夏文化推進會總顧問,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顧問: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正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中華傳統禮儀概要》、《三禮研究入門》等。在清華主講的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均被評為國家精品課。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獎、北京市高校師德標兵等獎項。
前言
第一講 人文素養、人文關懷與民族文化
一、人文素養與人文知識
二、人文關懷
三、中國的人文傳統
四、答疑
第二講 禮是什么
一、錢穆論禮與中國文化
二、禮是什么
三、答疑
第三講 禮的緣起
一、禮與俗
二、性與情
三、答疑
第四講 樂與樂教
一、音樂的三個層次
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三、答疑
第五講 禮學經典
一、儀禮
二、周禮
三、禮記
四、答疑
第六講 成年禮
一、成年禮溯源
二、儒家成年禮冠禮的儀式
三、冠禮的內涵
四、答疑
第七講 婚禮
一、婚姻之義
二、六禮
三、合巹禮與拜見舅姑
四、先秦婚禮的幾個特點
五、答疑
第八講 家禮
一、早期家庭教育
二、中古家訓
三、近世家禮
第九講 孝道
一、立愛自親始
二、孝經淺讀
三、從孝親到博愛
第十講 日常禮儀
一、平輩交往
二、拜訪尊長的禮節
三、餐飲禮節
四、答疑
第十一講 弟子規
一、弟子規簡介
一、弟子規講解
第十二講 書信
一、稱謂
二、提稱語與思慕語
三、平和闕
四、祝愿語與敬辭
五、書信范例
六、答疑
第十三講 鄉射禮
一、什么是鄉射禮?
二、鄉射禮的人文內涵
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
四、射禮與希臘體育精神的比較
第十四講 祭孔
一、孔子的生平
二、古代的釋奠禮
三、四配和十二哲
四、先賢、先儒從祀
五、祭祀孔子的文化意義
六、答疑
第十五講 喪禮與喪服
一、初喪的禮節
二、掩埋親人的遺體
三、祭祀死者的靈魂
四、居喪守則
五、五等喪服簡說
六、答疑
第十六講 中西禮儀比較
一、中西文化對于人性的不同認識
二、中西禮儀的基本差異
三、華夏兒女應該行中華禮儀
四、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