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提供價值并獲得財富的那一類人?積累幾世紀的智慧,猶太民族奉行不渝的十大致富金律給你*好的解答。
◎美國前總統顧問、猶太拉比深入闡釋財富民族商業新十誡。
◎致富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勤奮地滿足別人的需要。
◎財富是什么?如何致富?朋友是什么?如何應對世事變化等等10大金律基本形成一個完整認識的框架。書中厘清這些問題,并教讀者具體的判斷原則和處事方法。
◎猶太經典著作(如《摩西五經》) 猶太人的生活方式 猶太文化理念 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波音的發展、自己兒子學潛泳的經驗、披頭士的音樂、心理學家榮格、管理學家熊彼特等等),不僅深刻體會到他的理念不是空洞的,還能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信息、知識點。
◎賺錢跟別的興趣沒有太大的不同,也需要技術和融入新的文化作者不僅提供理念,也總結了經驗。并提出成功需要學習和練習如果你認可作者所說的,你需要去實踐,從而成為這樣的一類人。
◎如何找到猶太智慧與中華民族智慧的結合點,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推薦序1
左手人生,右手事業
魏煒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商業模式研究中心主任
猶太人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商業族群,其財富積累的高度、商業延展的廣度、商業成功的跨代際延續程度,都可稱為人類史上商業族群之第一。因此,這本《猶太致富金律》一入手,基本是一氣呵成讀完的。
看完全書,最打動我的是《結語》的開頭語:人生就是事業,事業就是人生,學會其中一種,你也學會了另一種。
事實上,如果不是標題《猶太致富金律》,這本書看起來更像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讀物,里面主要的內容是教你如何做一個好人。把這些內容不要瞧不起財富,不要獨來獨往,不要迷失自我,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懼于領導,不要逃避變化,學習預測未來,不要搞錯焦點,不要吝惜財富,永不退休作為致富金律,總是會讓人產生疑慮:這是真的嗎?這就是猶太人的致富金律?
然而,是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人生就是事業,
事業就是人生,學會其中一種,你也學會了另一種。你不能在不了解如何做一個好人的情況下去完成如何做一個好企業的命題。
不要誤會做一個好人,是簡單的好人,而是要形成一些有益的、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比如,正確的財富觀(不要瞧不起財富,要形成企業經營本身是高尚的這種信念)、與人協同的能力(不要獨來獨往)、思維能力(不要猜測未來,而是關注因果關系)等等。事實上,這些底層的價值觀確實會影響一個企業家在內在驅動力、組織協調能力、正確歸因洞察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并綜合地體現為一個企業家的領導力。
事實上,商業歷史上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家和企業,無一不是在人這一維度上的通徹和成功:稻盛和夫倡導敬天愛人,不斷探尋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命題;華為的以用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批評與自我批評;巴菲特曾表示必須有工作激情但又沒有貪念,并且對投資過程入迷的人才適合做這個工作……這些都表明,對人生的關注,對人生修煉的堅持、持續性投入,是如何影響到最終事業的高度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十條致富金律的前綴幾乎都是不要/ 永不,因此,也可以看成是戒律。這其實也是意味深長的:對于做什么能成功,是很難重復的;然而,對于不做什么可以避免失敗,
確實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而所謂事業的成功,其實也就是不斷克制自己在人生過程中一些失敗的習性。古人也講吾日三省吾身,道理是相通的。
因此,鑒于以上的閱讀體會,筆者向讀者推薦這本書;同時,
筆者還要給出另外兩個推薦理由:
首先,本書中包含很多微言大義的商業微案例,可讀性極強。
其次,這本書各個章節獨立成章,可一氣呵成讀完,可分章節多次讀完,還可以隨便挑選章節閱讀,都能做到開卷有益。
左手人生,右手事業,祝中國的企業家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吸取到猶太人的商業智慧營養,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得越來越好。
推薦序2
致富無原罪,生財有正道
從《猶太致富金律》談猶太商業智慧
傅有德
山東大學猶太教育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創人、主任
有人問我對猶太人及其文明的看法,我說:小民族大智慧。
目前,全世界的猶太人是1300多萬。二戰前,猶太人口比現在多,大概有1800萬。不論是二戰之前還是現在,猶太人作為一個族群都是很小的,尤其是和中華民族相比,其人口數量著實不足道哉。然而,猶太人卻以卓越的聰明才智著稱于世。前些年讀過一書,名曰《六個改變了世界的人》(Six Who Changed the World),是一部摩西、耶穌、保羅、馬克思、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的傳記。摩西乃是猶太教的實際創始人。借著祖先傳下來的一神信仰,以上帝啟示的方式制定了摩西十誡和一套完整的律法,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一神教。耶穌是基督教的創始人,在《圣經》和古猶太教基礎上提出了基督教的基本學說和教義,后來保羅發展并建立了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逐漸形成了融信仰與理性于一爐的現代西方文化,對人類影響之巨,無論怎么評價都不會過高。馬克思在中國家喻戶曉,其政治、經濟與社會思想引發的革命,改變了世界格局,至今影響著億萬之眾。弗洛伊德開辟了無意識領域的研究,創立了一門嶄新的學問精神分析學。愛因斯坦是牛頓之后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在科學界代表著一個新時代,至今無人超越。恰好,他們都是猶太人。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有100 多位猶太裔杰出人士獲獎,占到總數的1/4。自古及今,猶太裔群體在思想、科學、文學、藝術、商業、政治等各個領域造就的世界級精英難以勝數,可謂人才輩出,群星璀璨。試想,一個人口如此之少的小民族,卻創造了許多人口眾多的大民族都不可企及的驚人成就,豈不是小民族大智慧嗎?
猶太人不僅智慧卓然,而且也以富裕著稱。這并非是說,每個猶太人,或者每個猶太家庭都很富有,而是說和其他族群相比,猶太富人的比例是最高的。馬克·吐溫說:猶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1%,正常情況下,猶太人應該默默無聞,但是猶太人的名聲響亮,
而且始終如此。猶太人是成功的企業家,紐約百老匯絕大部分批發業掌握在猶太人手中;德國賺錢的大企業有85% 掌握在猶太人手中。猶太人是賺錢高手。《猶太致富金律》的作者丹尼爾·拉平認為馬克·吐溫夸大了猶太人口的數目,但他承認,說猶太人在企業上的成就高得不成比例,倒是相當正確的。……所有檢討過古往今來猶太人狀況的人,都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猶太人善于經商。他還舉例說,在每年400 人的《福布斯》排行榜中,猶太人多得不成比例。猶太人大約只占美國人口的2.3%,按均值計算,能進入《福布斯》排行榜的猶太人大約有9 位。但實際上,每年都有60~100 個猶太人榜上有名。猶太人的平均富有程度遠高于其他民族;猶太富豪在世界富豪中所占的比例也遠遠高出其他民族,這個事實是猶太人和非猶太人都承認的。
猶太人何以致富?《猶太致富金律》的作者丹尼爾·拉平說,
猶太人通過辦企業、搞商業、開銀行而獲利致富。那么,如何經營工商和金融企業才能發財致富呢?換言之,猶太人的經商謀利之道是什么?丹尼爾拉比出身正統派猶太家庭,自幼受益于嚴格的家教,浸淫于傳統猶太教氛圍,熟讀希伯來經典《圣經》和《塔木德》,既在猶太會堂擔任專職拉比,又廣泛結識工商界名流,還親身開辦企業,擁有豐富的實用知識和管理經驗。他依據猶太教的經典和傳統,結合自己的經歷,精心寫成的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猶太智慧的組成部分商業智慧。
丹尼爾拉比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十條猶太人的經商致富之道。請注意,作者把這些致富道理歸納為十條,是有意模仿《圣經》里的摩西十誡。這些律則不僅數目是十條,而且表達的方式也類似于十誡的否定式。摩西十誡是根本性的誡命,是猶太教的核心所在。在丹尼爾看來,他所提出的這十條賺錢要則也是猶太人經商之道的核心或根本,絕不是細枝末節性的發財技巧。值得特別留意的是,他所說的這些賺錢要旨,皆與傳統猶太教智慧和猶太人特殊的現實境遇有關,因此可以說,猶太人的賺錢智慧是其宗教信仰與長期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不要瞧不起財富之所以成為第一條金律,目的是破除人們對于賺錢的偏見,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有一種偏頗的財富觀頗為流行:辦企業以獲利為目的,在道德上有原罪。然而,丹尼爾拉比在書中引述《圣經》經文,說上帝看著一起所造的都甚好,
甚好者當然也包括金銀財富;他還引述《圣經》和《塔木德》中關于上帝肯定金銀財寶價值,以及稱贊猶太始祖、摩西等先知、所羅門王、約哈南等圣哲不僅智慧且富有的話語,還借用所羅門的話財富是智者的皇冠,上帝用財富獎賞明智之人。作者還以一些成功的富人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以及星巴克董事長等許多大亨為例,表明他們在個人致富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社會財富,提供了就業機會,并慷慨資助了教育、醫療等事業,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力圖表明,金錢是神圣的。靠誠實守信經商、辦企業賺錢是高尚與光榮的事。換言之,君子愛財是天經地義的,
只要取之有道便是善行。因此,人們不必因為賺錢而在心理上產生道德負罪感。他希望人們了解并接受這一金律,放下賺錢失德的包袱,輕松愉快、心安理得地經營他們的企業,努力為自己也為社會創造財富。
在拉平看來,金錢并非人的一切價值和意義。他借用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話,認為人的意義是人的身心力量和他所擁有的一切之和。請注意,拉平與馬克思雖然都認為猶太人推崇金錢,但他們對此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馬克思對于猶太人的金錢崇拜做了無情的道德批判和政治批判,而拉平則贊同甚至夸耀這種財富觀。從書中可知,拉平對于金錢崇拜的贊同是基于他對人性需要的別樣理解。他說:人有很多需要,有些是跟靈魂有關的崇高需要,有些需要比較簡單,大部分跟肉體有關,所有的需要都很有道理,商業是滿足這些需要的機制。在他看來,人有動物性,因此有原始沖動;此外,人還有非物質的屬靈一面。如果說前者是表現為自私自利的行為,后者則體現了人性的升華與精神超越。這番話讓我聯想到同樣是猶太人的亞伯拉罕·馬斯洛。這位杰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在《動機與人格》中提出了人的五種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要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需要,而且其實現有一個由低到高的次第,即首先滿足生理需要,然后才會漸次實現更高層次的非物質性的需要。拉平在其書中肯定,人的所有需要都是合理的,都應該得到滿足。經商取利之所以合理并且是道德的,恰好在于商業是滿足這些需要的機制。我想,說商業是滿足人之所需的機制,
不僅是說,商人經銷的商品形形色色,可以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
而且也是在說,商人的心理動機里既有賺錢謀利的因素,也有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念。再退一步,即便經商的目的僅僅在于賺錢謀利,交易行為在客觀上也產生了滿足個人或社會需要的效果,所謂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仔細想來,假如我們不以純粹道德的立場思考問題并做出判斷,那么,這位猶太拉比所說的話還是頗有幾分道理的。
這一條金律對于中國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特別濃重的商業偏見。眾所周知,前現代的中國傳統屬于農業文明,其特點之一便是重農抑商。農業被視為立國之本,因其直接關系國計民生而歷來受到重視;在經濟上,經商有利可圖,雖非絕對禁止,但須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舉凡關乎基本民生且高利的商品,皆為國家專營,不得私販,違者必遭刑罰。在道德上,孔孟之道稱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有德之人唯義為重,而商賈販夫則被認為見利忘義,奸詐不端,且無奸不商,因而為正人君子所不齒。在政治上,古代中國長期明文禁止或限制商人為官,使其仕途閉塞,處于社會的下層。凡此種種對商業和商人的歧視和壓制,嚴重抑制了中國商業的發展。近現代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商業雖然得以迅猛發展,但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發財致富必然在道德上虧欠于他人與社會,因此,企業家和商人具有道德原罪。丹尼爾拉比在這里提出,不要瞧不起財富,猶太教義從來不認為財富是罪行的表征。而且論證了經商謀利的道德性及其人性根據。這對于扭轉中國文化傳統中對于商業和物質利益的偏見,樹立積極正面的財富觀,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猶太致富金律》一書有助于我們拓展對資本主義精神的理解。眾所周知,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認為,
一方面拼命發財致富,另一方面又不追求奢華生活,勤儉節約以至于禁欲,乃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精神動力,而這種資本主義精神的根源則是基督新教的禁欲主義。縱觀猶太人的歷史和現實,我們便可知道,猶太人是既拼命發財致富,又勤儉節約的典范。猶太人的這種精神異常突出,以致韋伯的著作發表后不久,就有人撰書反駁他所說的資本主義精神源于基督新教的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精神的來源是猶太教,因為猶太人通過各種商業活動,更早、更充分地內在精神。韋伯寫過大部頭的猶太教專著《古猶太教》,但他不認為猶太教的倫理催生了資本主義精神,因為猶太人是一個商業群體,他們長期從事的商貿、金融等中介行業,并沒有直接參與早期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韋伯的解釋當然有其道理在。即便如此,
散居歐美的猶太人在資本主義形成的過程中,其商業行為和精神對資本主義的建設與發展有影響,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猶太人因廣泛參與到工商企業的各個領域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在這個意義上,至少可以說,猶太精神與現代資本主義精神是有密切聯系的。
在多數人眼里,捐獻是純粹的慈善行為,與獲利沒有任何關系。但是丹尼爾拉比卻說,任何人如果希望增加財富,必須建立最重要的一個習慣捐錢。何以如此?他分析道:人們通常愿意和心目中比較重要的人,不懷迫切心理的穩妥之人打交道,換言之,一個人要有自尊自信,且受到他人尊重和重視,才會被人選擇為合作伙伴或做成交易。作者說:讓別人把你當成公平無私、精神崇高的施主,而不是絕望的小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定期捐錢給慈善機構。這樣不論是實際上,還是你給人的觀念上,都會變得比較重要;你會覺得自己變得重要、仁慈,而且心胸開闊,不是絕望、卑屈而無足輕重的人。慈善捐獻一方面增強了自尊、自豪與自信,
另一方面又獲得了他人的好感、看重和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和他人發生互動交往,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包括大大高于付出的財富回報。因此說,捐錢不只是行善,也會增加財富。希伯來文《圣經》中就明確規定了田角捐什一稅,久而久之,猶太社會便形成了一種捐獻的習慣。在美國,慈善機構林林總總,而猶太人的慈善機構和捐獻比例又是最高的。猶太人樂于捐獻,但是我想,多數捐者并不像本書的作者那樣明了捐款與財富回報有多大關系。看看猶太富人多,慈善捐獻也多的事實,想想作者丹尼爾拉比的捐獻心理與經濟分析,還真讓人感到捐獻與財富回報具有某種內在的關聯。因此,把積極主動的捐錢也視為猶太人的致富之道,不無道理。我認為,本書作者不僅是一位拉比和商業成功人士,而且可以稱為經濟學與心理分析大師了。
本書揭示了猶太人的致富智慧,其表述形式是不要如此這般的否定式,但具體闡述中有大量肯定、正面的教誨。作者所講的故事、提及的案例和其中的人物也多半為正面的、肯定性的。這并不意味著,在作者的心目中,猶太富人都是道德君子,不存在靠惡意奸詐謀取不正當利潤的情形。其實,猶太人和其他民族一樣,
有好人也有惡人;猶太商人也是如此。不過,這并不妨礙作者從個人經歷、成功的猶太企業家和商人的經驗里,結合猶太教的古老傳統,總結出猶太人何以致富的一般性原則。
本書的內容可以分為多個層次。當然,其核心是十條金律。這十條金律不是形而下的事例或純經驗性描述,而包含了相當的理論深度和恒久價值的觀念或原則,例如,有道生財無罪而有德、人性兼有善惡、永遠愛他人、切記誠信守約、一直信任他人、兼顧權利與義務、互利合作、樂善好施,諸如此類;同時,作者闡述的致富之道包含了可操作的做法和技巧,例如不要獨來獨往,要廣交朋友,建立關系和人脈;不斷施惠與人,自助且助人;清楚自己的目標,大聲說出你的志向;絕不生氣;永不退休;多做慈善;敢于并學會做領導,等等。而且,作者的闡述方式是寓理于事,通篇充滿有趣的故事和例證,有血有肉,讀來絕無空泛乏味之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提出的致富金律大都有其猶太經典《圣經》或者《塔木德》的依據,從而使猶太人的致富之道和悠久的宗教傳統聯系起來,突出了猶太特色。事實上,這些金律是丹尼爾·拉平這位猶太教拉比兼工商企業家個人的經驗總結,其高明之處在于將傳統宗教信仰、律法與世俗性的為人處世之道、企業和商業的管理規則和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可以說,拉平的這部作品是猶太商業智慧的范例。
目前,中國書店和網絡中可見大量有關猶太智慧的書文,其中不乏猶太經商之道的譯文和著述。毋庸諱言,這些作品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的會對中國讀者產生誤導。丹尼爾·拉平的這部《猶太致富金律》的出版,無疑為廣大的讀者奉獻了一個真品,而且是上乘佳作。我想,這部著作會使中國讀者更真實地了解猶太智慧的一個側面,對于豐富我國的猶太文化研究,乃至啟示和改進中國的工商企業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III 推薦序一 左手人生,右手事業
VII 推薦序二 致富無原罪,生財有正道
XVII 推薦序三 永不退休
XXI 推薦序四 在人生路上遇到創造財富的自己
XXV 引 言
001 金律一 不要瞧不起財富
傳統猶太文化中,認為致富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勤奮地滿足別人的需要,同時以高貴、可靠的方式經營。
037 金律二 不要獨來獨往
在希伯來文里,朋友的含義是恩惠或義務。給人恩惠,可以凝聚與維持友誼,只要替別人做點事情,你就走上了與他人建立關系的道路。
071 金律三 不要迷失自我
猶太教跟很多其他信仰不同,不主張聽從感情的指引。猶太人知道感情可能拖著你走向毀滅,你最好也培養這種心態。
097 金律四 不要追求完美
在互相合作的社會和經濟制度中追求完美有相當大的風險,人類社會可能根本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
125 金律五 不要懼于領導
領導的兩難之一,就是經常要在兩個互相沖突而且不兼容的要求中尋求平衡。
151 金律六 不要逃避變化
企業要有成就,必須隨時準備迎接變化。然而,除非你堅決地以一套不變的原則為基礎,否則不可能自由自在地擁抱變化。
175 金律七 學習預測未來
要培養了解世事運作的能力,方法之一是經常分析因果關系。世界上很少有完全孤立的事情,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分析因果關系最后會變成有用的習慣。
205 金律八 不要搞錯焦點
不先了解金錢的本質,卻去研究賺大錢的人,好比新入行的演員研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卻不先熟悉演技一樣。
233 金律九 不要吝惜財富
慈善捐贈可以確保你認為自己是施予者,而不是占有者。當動機是創造成就時,你會更有耐心,生活的熱情會大為增加。
253 金律十 永不退休
把退休當成人生目標非常具有破壞性。好像精神上的病毒,或是扭曲影像的鏡片,會影響你所有的想法,
破壞你的人生觀,讓你采取錯誤的行動。
275 結 語
275 結 語
279 跋
283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