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形成市場化碳減排體系,重點逐步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電力、航空八個行業。在此背景下,梳理碳資產及碳資產管理相關內容,對于企業具有重要現實性和必要性。
本書基于作者從事碳交易的十余年經驗,以碳資產、碳金融及碳資產管理為主線,詳細闡述了碳資產管理的理論及模式,是業內*部系統闡述企業碳資產管理的科普書、工具書。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碳資產概述、國內配額碳資產、國內減排碳資產、碳金融市場和碳金融工具、企業碳資產綜合管理等。
本書適用于大型控排企業管理者、能源行業從業者、金融界人士、出口型企業、碳資產管理行業從業者以及大學生閱讀使用。
本書基于作者碳交易的十余年年經驗,以碳資產、碳金融及碳資產管理為主線,詳細闡述了碳資產管理的理論及模式,是行業內*部系統闡述企業碳資產管理的科普書、工具書。
前言
近年來,氣候變化已被列為全球十大環境問題之首。但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同時也是政治問題。它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環境權與發展權之間的博弈。
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導致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原因。2014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發布的第五次報告顯示:全球氣候變暖仍在持續,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八十萬年來的最高點,要控制到21世紀末溫度升高不超過2℃就需要全世界更積極地行動起來。
中國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由于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持續增加,預計將于2030年達到峰值。
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2009年,中國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到2020年時,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建立國內碳交易體系是實現這一約束性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
2013年是中國碳市場元年,以五市二省為試點的中國碳市場迅速地建立起來。2014年,近1 700家控排企業完成了第一次履約,企業碳資產形成并開始流通,碳金融創新產品也開始出現。在此背景下,梳理碳資產及碳資產管理的相關內容,對于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于從事碳交易的十余年經驗,編者以碳資產、碳金融及碳資產管理為主線,詳細闡述了碳資產管理的理論及模式。本書是業內第一部系統介紹碳資產管理的書籍,共包含6章內容。
第1章主要介紹了碳資產的概念、內涵、屬性及分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介紹了圍繞碳資產開展的碳交易和碳金融。
第2章以國內配額碳資產為主線,主要介紹了國內碳交易試點的各主要要素,包括法律法規、總量目標與覆蓋范圍、MRV制度、配額分配、登記注冊系統、交易制度、履約機制及懲罰機制等。
第3章以國內減排碳資產為主線,主要介紹了國內減排碳資產的概念和背景、方法學、項目類型、相關參與機構、開發流程等。
第4章圍繞碳金融市場和碳金融工具,主要介紹了碳金融市場的內涵、分類,碳金融原生工具、碳金融基本衍生工具及碳金融創新衍生工具。
第5章圍繞企業碳資產綜合管理,主要介紹了企業碳資產管理的實施體系并分享了企業碳資產綜合管理現狀。
第6章主要介紹了企業碳資產管理服務,包括企業碳資產管理戰略的制定,以及企業碳資產管理服務的核心內容。
本書是漢能碳資產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主要有吳宏杰、趙志芳、李一玉、王瑩瑩、李陽、王剛等。
碳資產管理屬于新興交叉學科,相關研究剛剛開始,所形成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同時歡迎交流探討。
吳宏杰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