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在*領導我們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時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次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正式起點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飛躍的豐碩成果。本書稿深入探討了兩次歷史性飛躍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
汪青松,安徽省桐城人,政治學教授、管理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院長,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
現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長期從事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經典作家關于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發展道路的基本觀點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研究》。出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機制論》等學術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六個化(代總序)(001)
第一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兩次偉大革命與兩次歷史性飛躍(023)
論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歷史形成的內在規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03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前提(0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08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的哲學思考(086)
第二編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101)
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內在依據與時空結構(108)
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主義本質的實現(117)
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特征(128)
新中國60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歷史性飛躍(138)第三編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社會主義本質論認識的重大創新(14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55)
江澤民科學發展思想的歷史考察(165)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17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的四次歷史性轉變(187)
第四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201)
命運抉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207)
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寶貴經驗和偉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合式創新(216)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系統與主體向度(229)
論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全面把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