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當下動畫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動畫公司的實際崗位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角色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創作技法。全書共7章: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概述,闡述了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概念、類型等;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準備與基礎,讓學員了解角色設計的使用工具并掌握美術造型基礎和色彩規律等;動畫角色造型設計的方法與規范,總結了動畫行業中角色造型設計的標準和規范等;人類角色造型設計,歸納了人類角色造型中形體、姿態、服飾與道具等方面的設計方法和技巧等;非人類角色造型設計,結合案例演示了常見的動物、怪獸、機械、魔幻等角色造型設計的創作思路和步驟等;動畫角色造型與劇本定位,對角色造型的性格表現、主次定位、劇情定位等因素以及表現方式進行了闡述;動畫角色造型設計優秀作品賞析,引導讀者欣賞、借鑒國內外的經典案例等。同時,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個小節設有案例制作,使讀者更直觀、生動地掌握設計技法。另外,書中附有案例文件和案例視頻,讀者可以在出版社網站http://download.cip.com.cn/中免費下載使用。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強,為此,國家也適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出促進動畫相關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得到空前發展,各類動畫影片、漫畫、游戲、繪本等層出不窮,在故事情節、表現語言、風格類型等方面愈加精彩紛呈,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這些動畫藝術作品中,作為核心和靈魂所在動畫角色,能夠展現作品主題,引導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是動畫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為角色設計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和作用,故而其對動畫設計師的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和審美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藝術造型功底和色彩表現能力,同時還要兼具專業演員、化妝師、服裝師、道具師的能力和素質等。而動畫角色造型又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在對劇本合理解讀的基礎上,配合整體影片的風格、場景的變化等進行設計。所以,動畫角色設計師還要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隨著國內動畫相關產業的較快發展,新的大眾需求、社會需求、時代需求要求動畫設計師和教育工作者緊密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不斷地開拓動畫角色設計的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等,創作出更好的角色形象以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為了培養更多的動畫創作人才,本書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當下動畫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動畫公司的實際崗位要求進行編寫,從動畫角色設計的基礎知識出發,通過理論講解和案例制作,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了角色設計的基本概念、設計規范與步驟以及不同類型角色造型的方法等,具有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切實的實踐指導價值,能夠幫助讀者找準學習方向,快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思維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也為后續的分鏡頭設計、原畫設計、運動規律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在內容編寫方面,力求細致全面、突出重點;在文字敘述方面,堅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在案例制作方面,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書中包含的所有案例的案例文件和案例視頻,讀者可以在化學工業出版社網站http://download.cip.com.cn/中免費下載使用。本書由唐杰曉、楊奧編寫。在成書的過程中,得到了武漢滾石動畫公司總經理胡江波、項目總監陳杰,山東大學教師王魯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師史悟軒,鎮江市高等專科學院教師張謙,以及吳靜、王響、陶佳燕、徐敏、王時晟、吳菁華、王娟娟、曹雪茹、吳丹、徐珊珊、姜春玲、劉嘉泰、陳成、戴俠、吳娟、劉禮雄、王狀、崔巍、程兆祖、李東益等人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謝。由于作者編寫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唐杰曉 2017年6月
唐杰曉,合肥師范學院教師,動畫系副主任,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數字藝術設計方向;主要從事三維影視動畫、數字媒體藝術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多次參與省級、校級影視動畫課題研究;參與湖北省教育改革項目《藝術設計學專業建設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第1章 動畫角色設計概述001
1.1 概念及意義/001
1.2 類型/003
1.2.1 根據地域風格分類/004
1.2.2 根據表現方式分類/008
1.3 功能和運用/011
1.3.1 表現人物性格和背景/011
1.3.2 決定作品審美與定位/012
1.3.3 催生周邊產業生產/012
課后習題/013
第2章 動畫角色設計的準備與基礎014
2.1 準備繪畫工具/014
2.1.1 手繪工具/014
2.1.2 電腦硬件與繪畫軟件/016
2.2 美術造型基礎/019
2.2.1 透視原理/019
2.2.2 人體解剖/020
2.2.3 動態表現/023
2.3 色彩設計及應用/024
2.3.1 色彩的基本規律/025
2.3.2 原色、間色、復色/026
2.3.3 色彩情感/027
2.3.4 色彩的運用/028
課后習題/034
第3章 動畫角色設計的方法與規范035
3.1 學習方法/035
3.1.1 寫生與默寫/035
3.1.2 臨摹與借鑒/036
3.1.3 設計與創新/036
3.2 創意來源及影響因素/037
3.2.1 創意來源/037
3.2.2 設計影響因素/038
3.3 設計技巧/040
3.3.1 演繹/040
3.3.2 借鑒/041
3.3.3 嫁接/041
3.3.4 提煉/042
3.4 創作步驟/043
3.4.1 分析劇本與文案/043
3.4.2 查找資料與收集素材/043
3.4.3 繪制草圖/043
3.4.4 確定設計稿/044
3.4.5 完成效果圖定稿/044
3.5 行業規范/045
3.5.1 角色效果圖/045
3.5.2 角色比例圖/046
3.5.3 多角度轉面圖/046
3.5.4 細部圖/047
3.5.5 表情圖/048
3.5.6 口型圖/048
3.5.7 服裝道具圖/048
3.5.8 常用動態圖/049
3.5.9 色標圖/050
3.6 創意表達原則/050
3.6.1 準確性/050
3.6.2 情感性/051
3.6.3 個性化/051
3.6.4 時代性/051
課后習題/052
第4章 人類角色設計053
4.1 頭部造型設計/053
4.1.1 頭部結構設計/053
4.1.2 五官造型設計/054
4.1.3 發型設計/056
4.1.4 表情設計/057
4.2 身材造型設計/059
4.2.1 性別特征/059
4.2.2 年齡段特征/061
4.2.3 體態特征/063
4.2.4 手腳設計/065
4.3 服裝設計/065
4.3.1 性格、職業特征/066
4.3.2 階層特征/067
4.3.3 時代特征/067
4.3.4 幻想特征/068
4.4 道具設計/068
4.4.1 裝飾品/068
4.4.2 生活用品/069
4.4.3 武器設計/069
4.5 姿態造型設計/071
4.5.1 靜止姿態/072
4.5.2 運動姿態/074
4.5.3 特殊姿態/075
課后習題/076
第5章 非人類角色設計077
5.1 動物角色設計/078
5.1.1 類人型動物角色/079
5.1.2 非類人型動物角色/082
5.2 怪獸角色設計/089
5.2.1 類人型怪獸角色/090
5.2.2 非類人型怪獸角色/093
5.3 機械角色設計/095
5.3.1 類人型機械角色/095
5.3.2 非類人型機械角色/097
5.4 魔幻角色設計/099
5.4.1 惡魔角色/100
5.4.2 神話角色/102
課后習題/105
第6章 動畫角色與劇本定位106
6.1 劇本定位決定動畫角色設定/106
6.1.1 動畫劇本與角色造型/106
6.1.2 動畫劇本與角色語言和動作/107
6.2 角色的性格定位/108
6.2.1 開朗型角色/108
6.2.2 憂郁型角色/109
6.2.3 可愛型角色/109
6.2.4 冷酷型角色/109
6.2.5 邪惡型角色/109
6.3 角色的主次定位/110
6.3.1 主要角色/110
6.3.2 次要角色/111
6.4 角色造型的劇情定位/111
6.4.1 正派角色/112
6.4.2 反派角色/112
6.4.3 中立角色/113
課后習題/114
第7章 動畫角色設計優秀作品賞析115
參考文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