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麗動人深宮玫瑰,在大唐后宮成群的嬪妃中艷冠群芳。她冰雪聰明,游走于驚心動魄的權力游戲間,步步謀略成功收放手中的權力韁繩。她堅強如石,無畏儒家道德傳統成為千年一代女帝。她是狠毒的婦人,弒后、殺子、滅臣,對許多人的死亡難辭其咎,但是,她的內心也備受煎熬——而這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感同身受;她還是卓越的女皇,她深信“皇權路上,我命由我不由天”,證明了自己如同那些反對她、丑化她的男人一樣睿智、精明、痛苦和殘酷。
她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看完此書,你的心中自會有自己的評判。
適讀人群 :字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大中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師生
武則天的存在,是中國傳統歷史上的一段傳奇,還是唐史不愿面對,只能窘迫詮釋的正史本身? 禍國殃民、傷風敗俗、驕奢淫逸,這些加之于她身上的種種罪名,中國歷史上的男性君主,有幾人能夠逃脫?或許,在傳統儒家歷史觀的放大鏡下,身為女人,才是武則天真正的原罪。
前言:寒冬之花
公元705年,武則天駕崩,并與第二任丈夫唐高宗葬在一起。他們的陵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兩位帝王葬在一起的陵墓。陵墓坐落在如今西安的西北50英里(約80.47千米)/八十多千米處,雖然其中一些墻壁和建筑物很久以前就已開始脫落,但陵墓主體卻完好無損。
在那個地方,處處都彌漫著關于武則天的民間傳說。對于前去造訪的人來說,首先映入眼簾的并不是陵墓本身,而是入口的兩座小山,每一座山頂上都有一個高高的暸望塔。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這兩個小山丘讓高宗想起了他冒著丟掉江山的風險而迎娶的女人的胸部——當時的中國將南方置于地圖上部,所以,這個地方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女人張開了雙臂在歡迎你。
兩座山峰之間,便是長長的神道。神道十分寬敞,延綿1英里(1.61千米)/一千六百多米,一直到陵前,兩側豎立著巨大的雕像,所雕塑的便是一些手持利劍的護衛、馬匹以及兩只與周圍一切顯得格格不入的鴕鳥。這兩只鴕鳥雕像是根據阿富汗的盟友所贈送的鴕鳥雕塑而成,由此也可推測,在武則天那個時期,中國與外國權貴的交往就已經開始增多。1
武則天的陵墓建在一座山上,上山之路漫長而又艱苦,當地一些商販便騎著馬或駱駝,沿著蜿蜒的森林小路叫賣。山峰下有幾排雕像,其原型都是曾來到大唐宮廷見過武則天與她夫君的外國使節。在武則天時代,中國擁有影響深遠的外交關系,接待過波斯王子、猶太商人以及印度和西藏的傳教士。在遙遠的西方,羅馬帝國最后的繼承人也從君士坦丁堡派來了使節,而在日本,大量的藝術與建筑風格仍然深受中國唐朝時期的影響。武則天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她是兩位帝王的妻子和兩位帝王的母親,她本人甚至也擔任了十多年的統治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親自登基稱帝的女性。武則天死后,她的繼承者當即在詔文中宣稱“則天大圣皇帝亶聰成德,浚哲應期……以大寶為勞生,遂復忝於明辟”。不過,在武則天墓這里,仍然有一些跡象能讓人感受到她曾經是多么聲名狼籍。陵墓的入口處又兩個巨大的石碑,以此紀念兩位長眠于此的帝王。高宗先逝于武則天,因此,他的墓志銘是由武則天親撰,其中稱贊了他的光輝事跡和高貴品德。武則天本人的墓碑立在神道的另一側,厚厚的石碑上雕刻著兩條龍。武則天期望她自己的繼承者在這里為她這位轉世彌勒、則天大圣、史上唯一有如此成就的女性書寫頌詞。
然而,武則天的子嗣卻任由她的墓碑這般空白,這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根據稍作改動的王朝記錄顯示,武則天的墓碑之所以一片空白,是因為短短幾句話無法描述這位偉大女性一生的光輝。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絲陰險和別有用心,不難看出,武則天所統治和廢黜的家人對她是多么痛恨。
陵墓附近便是武則天的兒子——曾為帝位繼承者的太子李賢之墓,李賢被武則天流放到偏遠地區,逼令自盡。武則天美麗的孫女永泰公主的陵墓也在附近,其墓碑上竟然謊稱十七歲的公主幼年早夭,而實際上,她是因為卷入武則天晚年的一些謀逆事件而被處死。永泰公主被指與其兄長一同謀逆,而其兄長也被處死。直到武則天死后,永泰公主與其兄長才擁有陵墓——看來,武則天的繼承者們是故意要讓她這些行為不端的孫輩在她的眼皮子底下不得安息。
一個又一個世紀過去了,歷史的遺跡無一例外地經受著時間的摧殘,但武則天墓卻遭到了惡意的損毀。那些外國使節的雕像不知遭到什么人的蓄意破壞,竟然全被打斷了頭部。整個陵墓的所有石碑都被尋寶者們亂刻亂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刻下的字跡能蓋過別人的,這不由得讓人感慨,武則天和她的家族究竟遭到了什么可怕的詛咒,為什么他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這么多悲劇。武則天在一生當中,應該受到無數冤魂的追討,畢竟,這么多年來,她在這座都城之外,做盡了殘暴之事。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發掘了永泰公主的陵墓,并且還發現這位大唐皇族子嗣甚至在入土之后也未能安息——挖掘工在墳墓的內部挖出了一些盜墓者的遺體,這些盜墓者似乎是因為分贓不均、自相殘殺而死。
武則天的一生有許多困擾歷史學家的地方。在歷史傳記中,難免有虛構出來的不實之事,更可況這位女主本人行事謹慎,總愛制造虛假信息。幾乎所有關于唐朝初期宮廷歷史的史料都屬于官方文件,由許多秘密機構保存,因此,若想研究武則天的一生,就必須鑒別真實的史料與謊言。武則天死后不久,她的一位善于編撰的侄兒便為武則天王朝編寫了一些史料,不久后,他就在一場宮廷政變中遭人殺害。后來,武則天的孫子(據說其母是死于武則天的一次清剿)授權重寫他所編撰的那些事件。于是乎,唐朝便擁有兩份王朝記錄,即《舊唐書》與《新唐書》,后者對一些主要人物的行為和動機做了修改。
武則天年輕之時,也曾是他人的權力游戲中的一枚棋子,是他人為一位任性的君主所設下的美人計。她與支持者們都對世人撒下了彌天大謊,以掩蓋她的第一個丑行——與她自己的繼子發生亂倫行為。到她晚年時,她已經大可放心地炫耀自己與兩位先王的關系了,并且坦誠自己早年的確利用不少偽證否認過這些指控。她的支持者們總是盡可能地強調她最優秀的一面,而對她那些不檢點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她的反對者們一面理性地批評她的行為,一面也捏造了一些事實,將她妖魔化。兩派人以這樣的方式爭辯了幾個世紀。
就我們所知,武則天本人應該十分貌美——至少符合當時的“美人”標準。在古時候,一個女子若想獲得資格成為后宮妃嬪,就必須先與眾多貌美的女人競艷爭奪。當然,武家在宮中應該是擁有一定人脈的——似乎是武氏的某位表親提供了幫助,為武則天進宮鋪平了道路。不過,即便如此,她也絕對不可能是相貌平平的女子。唐朝時期有許多圓臉豐滿的雕像和畫像,唐朝的男性喜歡豐滿圓潤的女性,而武則天在晚年時,甚至故意留起了雙下巴。年輕時期的武則天擁有非凡的魅力,致使太子不惜破除戒律。武則天也很自負,她自認為貌美非凡,很喜歡自我欣賞。她這一生都非常欣賞自己的身影,尤其是在行房事的時候。5
除了美貌之外,武則天還聰慧過人。關于武則天早年的事跡,恐怕已經沒有什么真實性可言了,其中有一件保留下來的軼事,講的也不過是一位天真的少女自命不凡而又調皮的故事。但到她三十歲時,這位先帝妃子卻不知怎地,握住了權力的韁繩。如果那些詆毀她的人所說的都是真的,那么她可能的確是借第二任夫君因病無力掌朝的機會,以他的名義統治了江山——而這一行為,被認為是為她此后的所有丑陋行徑埋下的種子。不過,雖然歷史上一直嘲笑和抨擊武則天晚年時的一些行為,但如果真如那些反對者所言,公元7世紀60年代的政權真的是掌握在武則天手里的話,那么,她多少還是值得大家尊敬的,畢竟在那段時期里,唐朝文化也達到了一個頂峰。
武則天行事殘酷無情。武則天在自己的性格形成時期擔當的是服侍者的角色,而與她同床共枕的人可能也是一位嚴厲的統治者,這位統治者本人就殺害了自己的兩位兄弟,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讓賢。武則天的第一任夫君就是唐太宗,他擁有雄心壯志,崇興儒學,幫助他的父親取得了許多成就。也許他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許她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她都在人生最關鍵的時期,明白了要不惜一切代價得到她想得到的東西。武則天王朝的記錄官記錄了宮中那些反對武則天的人收到酷刑的事例,將武則天刻畫成“背信棄義之狐”的形象,她一次次地遭到迫害,又一次次地去迫害別人。反對者們稱,武則天將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掐死,并將此事歸咎于宮廷之爭。她的擁護者們雖然對這樣的故事嗤之以鼻,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的確可以借襁褓中的孩子的死亡悲劇,為自己在宮廷之爭中獲得優勢。
武則天還是一個精明強干的人。雖然當時的社會禁止女性掌權,但她卻仍然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文明社會的統治者。雖然她的反對者們說她提拔心腹、迫害朝臣,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朝政大權已基本從世襲門閥手中脫離,轉入了那些通過科舉選拔的人才手中。
依照當時的標準來看,武則天的性別思想也很開放。她的夫君擁有諸多妃嬪,她只是其中之一,但她卻依舊能夠鶴立雞群。關于她的奇奇怪怪的流言蜚語非常多,其中有一條就說,她會做出一些其他女人都做不出的性感表演,由此使得她的第二任夫君癡迷于她,并愿意與她一同冒天下之大不韙。一位男性帝王擁有不止一位性伴侶,這其實也不足為奇(實際上,擁有多位伴侶的確有利于他的身體健壯),但武則天卻被指與許多僧侶、朝臣及謀士有染——她在中年時如此,到了八十多歲亦是如此。
關于武則天的傳聞還有許多,這其中必然有一些是屬實的,但由于時間的推移和一些鼓動宣傳的影響,這些傳聞的真實性實在無法證實,歷史學家也只能不去跟讀者們交代這些。隨著時代變遷,有關武則天的一生和她那個時期的情況仍然存在不少爭議,但她的一生也的確十分鼓舞人。在武則天時代,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再次得以繁榮,嚴重威脅到了當時中國的正統信仰。武則天利用佛教,挑戰中國當時的國教——儒教,以及傳統的道教。儒家認為女性不能或不應統治王朝,武則天便利用佛教來打壓儒家的這個主張。
自古以來,中國的政權理念就是不允許統治者的妻妾插手政事,害怕她們造成無法控制的影響。在中國,有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故事,就是寓言故事“狼來了”的變體,講述的是中國的一位統治者,為了取悅他的妃子,總是令人發出警號,后來,當他們真正遇上敵人入侵,發出警號時,卻沒有一個人予以理睬。
中國偉大圣賢孔子就曾因為女性影響而辭去朝中職務,他懷疑,那些新來的舞女是敵人派來的奸細,專門前來毒害君主的思想,使得君主反對他的主張。他臨走之時,引用了一首古老的歌:
彼婦之口。
可以出走。
彼婦之謁。
可以死敗。
孔子持著這樣的態度,為中國的帝王編撰了一部教育性質的編年史——《尚書》。即便書中的內容并非他本人撰寫,但也應該是他所選編的,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強調了一些他認為重要的事物。其中有一頁,就極力反對讓婦女掌權:“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7
儒家學說強調萬事應有自然秩序,維護保守的父權制度,認為子女應順從父母,妻子應順從丈夫,幼者應順從長者,大臣應順從君王。如果萬事都遵從這種秩序,那么世界將變得一片和諧,宇宙將會繁榮昌盛。但在武則天生活的年代,女性的權力不斷增加。隋朝雖然短暫,但它的建立,卻終結了幾個世紀的動亂不安,并且還與中國之外的人民加強了聯系。在一場短暫而血腥的內戰中,唐推翻了隋,并以朝政職位為砝碼,收買了許多舊貴族,而還有許多舊貴族,則與唐王室關系緊密。許多沒落的隋朝貴族會通過家族中的女性成員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家族中的男性也許沒有什么權力,但女性卻可以嫁給唐朝貴族——因此,雖然中國的姓氏多為單音節,但也出現了以“長孫”之類的外姓加入王室名譜的現象。
然而,女性們卻不甘藏于人后。唐朝某位皇帝就曾抱怨,說有太多的女性接受了外國習俗,穿起了褲子,騎上了馬,穿著極為暴露,甚至像突厥部落里的那些女人一樣,不講規矩,無法無天。詩人們歌詠著長安城那些客棧里的藍眼姑娘,官方不允許跨種族通婚,違令者將會受到罰款。在那個時候,外國人不僅與中國建立外交,來中國進行貿易,甚至還移居中國。
武則天無疑是中國人身份緊張的化身,她出生于東南農業家庭與西北游牧民族混合的時代。在中國的傳統里,女性應該是屈尊卑微、言從計聽的,但在北方人的統治下,女性卻享受到了相當自由的地位。北方王朝的女性被認為是非常有進取心的:“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8
但這樣的行為是很難被中國傳統所接納的,傳統中的女性長期與社會隔絕,只在家中安分守已。除了孔子之外,還有許多人也主張讓女性遠離政事——而事實上,在此后的許多王朝里,人們經常借用孔子之言將問題怪罪于女性。秦始皇的母親,就因為其不知廉恥的行為而淪為人們的笑柄,她妄圖推翻自己的兒子,以自己與情人秘密生下的一個兒子代之。漢朝的呂皇后也被認為是禍害江山的紅顏禍水的典例——她的兒子贏弱不堪,她便當起了攝政太后,到她死時,她的家族還企圖從統治者手中奪權。而在近代,人們則認為,清朝的滅亡也當歸因于某個滿族氏族的女性,這個氏族的最后一位后人便是慈禧太后,在她的領導下,中國封建王朝制度徹底沒落。
25
不過,武則天遠遠勝于她們所有人,她不僅成就最高,在歷史上受到的憎恨也最大,為小說作者們提供的靈感也最多。在16世紀,她成為了艷情小說《如意君傳》的主角,小說中詳細講述了她的暮年時光,其中包括她與一位壯碩的青年男子的愛戀,她在云雨之時,甚至會呼他為“父親”。而19世紀的小說《鏡花緣》則將她表現為一個女權主義革命中的人物——這位君主某日醉酒,心血來潮,下令要地上所有的花在這寒冬之際綻放。天上的花仙子們對她十分畏懼,不得不聽從命令,但卻因此違反天條,被逐出天庭,她們到了凡間之后,便開始討伐武則天,并攻破了她的酒、氣、色、財四道大關。9
但由于武則天反對舊秩序,進行過許多改革性的措施,因此,在20世紀時,共產主義者為恢復她的良好形象,而忽略了她的處世手段和動機。學者們也對她高度贊揚,認為她代表了女性解放,不屈服于統治階級,并且還推行了一種公平的科舉制度。共產主義者對她如此贊揚,馬上激起國民黨的強烈反對, 其中有人甚至稱她為“史上第四位最可怕的殺戮者”,排名僅次于約瑟夫·斯大林、毛澤東和成吉思汗。10
到了20世紀50年代,人們對于武則天的興趣再一次高漲。1952年,托電視之福,我們有幸看到了最轟動世界媒體的大事件之一——英國為一位女性君主進行了加冕禮。沒過多久,查爾斯·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便在澳大利亞出版了《武則天》(1955年出版)一書,1968年時,這本書又在加拿大出版了修訂本。菲茨杰拉德在書中重申,唐朝好比“中國的伊麗莎白時代”11,而武則天則是“非處女女王”,他的書深受讀者們喜愛,紛紛關注起女性王者的故事。除了精彩萬分的簡介之外,這本書的學術成就也讓人無可挑剔,其中對于所引用的話語還做了詳細的注解。林語堂的《武則天傳》(1957年出版)也對武則天做了類似的研究,但沒有做注解,且整本書的結構似小說,以武則天后人的口吻講述書中的故事。林語堂在這本書中收入了武則天的幾個“野史”,不過,因為這些野史的真實性并沒有得到官方編年史的認可,因此很難評判它們的價值。
20世紀70年代,毛主席因病與世長辭,其配偶江青的支持者們便四處宣揚她是一位忠誠而盡責的妻子,并鼓勵她以丈夫的名義參與統治。而她的政敵當然會將武則天的丑聞和罪行一一羅列,予以反擊。12自那以后,只有幾部作品將武則天作為次要人物進行描寫,而在英語作品中,只有理查德·吉索的《武則天與中國唐朝的政變》(1978年出版)對武則天及相關人員守住政權的方式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而近些年來,關于武則天的最新研究主要都存在于外語作品中——中文作品數量驚人,但卻很少涉及其中——此外還有氣賀澤保規的日語作品《則天武后》(1995年出版)。許多現代作者更喜歡講述武則天故事中的虛構因素,比如多拉·迪恩的《小說與歷史中的武則天:中國儒家對女性的歧視》,也有關于武則天的許多小說和劇類作品,參見本書的附錄一。
27
在21世紀初,武則天又有了一個新角色。她已然成為了中國古代的灰姑娘,在以東方為故事背景的女性文學作品里引發一陣潮流,許多小說和電視劇都將她描繪成“迷失的小姑娘”、“真命天女”,她的白馬王子抓到了她的丑行,雖然人還陪伴著她,但心已然拋棄了她,留下她獨自一人守衛著王朝,抵擋自己親人的攻擊。她漫長的一生就是一部長篇史詩劇,她的時代是服飾與時尚的夢幻時代,而她所處的困境卻永遠都是那么殘酷。而最讓人震驚的也許就是最近的一個事件了——1996年,中文版希拉里·克林頓自傳的副標題為:白宮里的武則天。這樣的副標題究竟是不是對希拉里的稱贊,取決于讀者對武則天的態度。
查看全部↓
善本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專業從事設計類圖書出版。并以平面設計、設計文化、藝術領域為住。目前已經出版圖書有七十多本以及“BranD”雜志。同時也是中國zui專業的設計類圖書代理發行商之一,在北京和上海設立有分公司。
前言:寒冬之花
第一章 玄武門
第二章 雨霧之愛
第三章 家事
第四章 狐媚
第五章 封禪大典
第六章 毒宴
第七章 牝雞司晨
第八章 明堂
第九章 日月當空
第十章 圣母神皇
第十一章 控鶴監
第十二章 上陽宮
附錄一:武則天的虛構形象
附錄二:名稱注釋
附錄三:年代表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玄武門
從武則天的陵墓出發,一路穿過顛簸不平、塵土四起、只有性能最強的現代車輛才能穿行的鄉間道路,驅車行駛兩個小時后,便能到達唐太宗的陵墓。唐太宗是武則天的第一任夫君,也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帝王,善于治理國家,為政剛硬嚴厲。他曾發動巨變和內戰,建立了新的王朝時代。他廢黜自己的生父,殺死自己的兄弟,登基稱王。對于這樣一個人物來說,他的陵墓實在過于簡陋。
在與大臣商議時,唐太宗就認為,“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因此,他的墓地里不要浮夸的建筑群,只要相對較小的陵殿即可。這種理念正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孔子經常教誨自己的弟子,俗艷浮華的墓地都是浪費。
武則天在其統治時期,為中國語言增加了許多新漢字,有時是出于政治目的,有時則是突發奇想。例如,她在對“國”字進行更改時,保留了“口”字作為國家界線的象征,但將里面的字改成了自己的姓氏。
唐太宗的陵墓如他本人一樣,簡單樸素,沒有無意義的事物,只裝飾了一些淺浮雕,上面雕刻的都是唐太宗最喜歡的馬,它們都曾在玄武門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是唐太宗宮殿的北入口,唐太宗年輕時,正是在這里經歷了一場廣為人知的事變。
年輕的太宗早在隋朝時就因營救被囚禁的表叔隋煬帝而成為英雄人物。后來,他又說服自己的父親發動叛變,瓦解隋朝,建立了唐朝。
在唐朝初期,十七八歲的太宗依然勇猛地肅清殘敵,幫助其父在整個中國建立了基業。唐太宗的英勇事跡讓人覺得他是一個馳騁沙場、殲敵無數的勇士,而不常處理自己的“家務”,甚至到他晚年時,宮中妃嬪為他所表演的“舞蹈”,聽起來也都像是一些藝術化的戰爭場面。太宗是其父的次子,在一次宴會上,他的兄長悄悄對他下毒,此后他便開始咳血,也正是從這之后,他才開始明白,和平年代也危機四伏。遭遇此劫后,太宗便向其兄弟宣戰,并在玄武門伏擊了他們,先是一箭射死其弟,接著又徒手與其兄長搏斗。太宗原本很可能命喪于此,但在千鈞一發之刻,他的心腹尉遲敬德及時出現,并用手中的長矛射中了其兄長。
“玄武門之變”后不久,二十七歲的太宗便“規勸”其父退位讓賢,自己登上了皇位。他登基之后,便將帝王制度推上了新的高點,成為萬人之上的統治者。太宗在中國大地親自率兵征戰無數,對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他不相信預言和征兆,不允許大臣們在他面前提及“風水”和不詳之說。2他堅持要朝中的每一支軍隊都派出一些代表,輪流在宮里的一個殿堂過夜,以確保相關大臣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時候都能隨叫隨到——無論那個時候是不是算卦者所謂的“不詳”之時。太宗也拒絕在所謂的“更加吉祥”的時日移駕,他認為,萬事都應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些大臣和隨從認為他的行為沖破了傳統舊俗,而另一些人則擔心如此傲慢自大的皇帝終有一天會自食其果。
而這,至少是太宗在位的頭十年里執掌朝政的方式。人到中年之后,太宗便厭倦了繁重的朝政事務,開始喜好一些讓自己放松的事,尤其是狩獵和騎馬。并且,他還變得越來越迷信起來。尉遲敬德曾救過他一命,于是,他便下令將武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的畫像貼在他的門上,用以驅邪,而這,便被認為是“門神”傳統的起源,到了現代,人們仍然保留著這一傳統。太宗也與先前的許多帝王一樣,也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能得到永生,服用了不少草藥來強身壯體。如此一來,他也漸漸受到了民間流傳的預言和征兆的影響。預言稱,唐王朝將在三代之后滅亡,并落入一名女性統治者——“武王”的手中。這個預言與當時流行的許多民間傳說一樣,令人十分困惑——一個女子為什么要稱“王”呢?不過,太宗很快也因為一些經歷而相信了這個預言。
太白金星一般只在早上出現,但它有一次連續好幾個白天一直高高地掛在天上,清晰可見。這也被一些人認為是女性權力上升的征兆,而太宗的占星師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平息這些謠言。
在一次酒宴上,赴宴的人聊起了幼時的乳名,這時,太宗發現,宮里一位守衛幼時曾叫做“五娘”。“五”與“武”雖然寫法不同,但讀音相同,雖然這樣的名字并不少見(甚至到了今天,一些中國男孩在很小時候也會使用女孩的名字,以便能夠消災4),但如此巧合,卻足以引起太宗的注意。雖然這位護衛很快便被發配到了邊疆,以消除太宗的疑慮,但這個預言已然深入人心。這名護衛也許是心有困惑,也許是被激發了野心,他開始尋找當地的一些預言家,太宗聽聞這件事后,便以行巫謀反的罪名將他處死。
太宗疑心這個危險還沒有結束,便傳來占星師,問他危險是否已經過去了。占星師的回答令人十分震驚,他說,就在此時此刻,那位將來要稱為“武王”的女性就住在皇帝的宮殿內。這位占星師雖然精通天文星象,但卻一點也不懂談話時機,他在太宗飲酒的當時說出了這樣的話,嗆得太宗直咳嗽。
太宗想要殺掉宮里所有的女人,但占星師說,這樣做并沒有什么用,因為命運本身就是難以對抗的。如果皇帝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只會殺害許多無辜的人,而那位“武王”也可能會逃過此劫。因此,他提醒太宗,放手此事。他指出,就算那個危險的女人能活到三代帝王駕崩的那一刻,也早已白發蒼蒼。這位占星師與道家學者一樣,提倡“無為”,他認為,即便預言能成真,這位“武王”最多只能享受短短幾年的時光,隨后也就老死歸西了。如果現在殺掉了“武王”,馬上就會有新的“武王”取而代之,待到唐三代之后,新的“武王”可能才到中年,那她就很可能會徹底顛覆唐王朝的政權。
雖然唐太宗當時只有四十幾歲,但他已經感受到了年歲的壓力,于是便放走了占星師。太宗想,如果那位武王登基,那也不是他要考慮的問題了,而是此刻坐在他身旁的這位皇子要解決的問題。于是,唐太宗便任由命運發展,而他自己,則繼續去發展他的新喜好——如果這些故事傳聞屬實的話——與一位貌美的年輕女子纏綿,并且還賜予她“媚娘”之名。太宗年歲漸高,健康大不如前,而他的原配妻子也早已逝去,但與媚娘在一起,卻讓他又有了年輕的感覺。也許正是因為他正漸漸衰老,所以才沒有仔細地思考過她的真正的姓氏:武。
差不多一百年后,唐太宗與他的占星師的故事才被武則天的親人和曾經的伙伴寫了下來,他們記錄了許多有關她的往事,將她的一些神秘品質一一羅列,甚至還坦言,她在晚年所做的一些事情的確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危。像唐太宗與他的占星師的故事雖然是一些軼事,但人們也有可能會將這些與治理國家大事的故事相提并論,畢竟唐太宗與武則天都曾是中國的統治者,因此,在記錄他們的過往時難免會有過度的崇敬之情——哪怕他們的人生并不是非常完美。武則天在晚年時終于當上了皇帝,而那些關于三代后“武氏”時日不多的預言也都淪為空話,武則天渴望享受盛譽,而她也的確做到了,她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名符其實的女皇帝。
武則天還是一名嬰孩的時候,她的未來就已經有了征兆。武父年少時,武氏祖居附近的一口舊井里又流出了水,在武則天出生的前一年,這口井就已經再一次地盛滿了水,隨后幾十年,井水源源不斷地往外流,甚至成為了附近一條大河的新支流的源頭。這個現象被當時的人們編成了歌謠,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唱的:“武家井滿,圣賢人現。”6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曾是一名木材商人,武則天出生時,他已經步入中年;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他的第二位妻子。如果他們當時的年齡都記載如實的話,那么他們的婚姻在當時的風俗下,應該是極為奇怪的。士彟與第一位妻子已經有了至少兩個兒子,這就已經完成儒家所推崇的傳宗接代、后繼有人的要求,武氏一家的血脈也能得到延續了。按照當時的風俗,像士彟這樣的人既然已經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那么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享樂了,他完全可以找一位比他年輕許多的女人來做第二位妻子,然而,時年四十二歲的楊氏卻只比士彟年輕了兩歲。楊氏為丈夫生下了三個女兒,武則天是次女,出生于公元625年。7
公元627年左右,士彟被任命為四川邊界小城利州的都督時,一位預言家曾造訪武家。來者并非江湖騙子,而是德高望重的看相人袁天罡。當時,袁天罡受唐太宗之命,正趕往京城,路過武家時,便駐足停留,夜宿都督府上。士彟將家人召集起來,讓袁天罡看相,袁天罡立即注意到了楊氏。
“唯夫人骨法,必生貴子。”
武士彟聽罷,便借此機會,讓袁天罡也看看他第一位妻子所生的兒子。不過,袁天罡并沒有明確地預言今后將會發生什么大事,而是簡單地說了一句,這些兒子也只會成為都督而已,并不會經歷什么了不起的人生。
隨后,武士彟又領著預言家為當時只有三五歲的武則天的姐姐賀蘭氏看相。
“此女大貴,”袁天罡面露驚訝地說道,“然亦不利。”
當時的武則天只有三歲,袁天罡為大家看相時,她正著男孩的衣裳,由奶媽抱在懷里。袁天罡走到這位嬰孩面前,表示他很難為這個在睡夢中將臉揉皺了的嬰孩看相。但當他湊近去看這個嬰孩的臉時,孩子的眼睛睜開了,袁天罡驚訝不已:
“龍睛鳳頸,貴之極也。”
袁天罡并不知道,這其實是個女孩,他繼續說道,“若是女,當為天子。”
十年后,唐太宗逐漸出現衰老和瀕臨死亡的跡象。戰時的舊傷不斷復發,他感覺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了。與此同時,邊境的戰事也依然困擾著他。而他雖然為中國帶來了和平和繁榮,但他自己的近親也給他添了不少麻煩。他的長子是皇位繼承者,但卻陷入同性之戀的謠言之中,并且還為中國在中亞地區的敵人——突厥人的風俗習慣所吸引,因此引發了世人對他的爭議。
太宗年輕時驍勇善戰,經歷了許多大小戰事,630年時,一位使者從日本遠道而來,更是讓太宗覺得,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自那以后,他便不再像從前那樣節儉與明智,開始變得揮霍無度起來,大肆修建華麗的宮殿(有一次,他心血來潮,又將一座修好的宮殿給推倒了),還常常為了找樂而遠行去狩獵。有幾次,他甚至整個冬天都不回宮,留在驪山與年輕的宮女們一起泡溫泉,讓渾身骨骼疼痛的自己放松身心。9
對于一個習慣了沙場戰亂和家族世仇的人來說,和平的環境必然會讓他感到自己漸漸衰老。唐太宗的父親建立了唐朝,公元627年時被迫退位,最終在635年,在他修道隱居的地方與世長辭。與此同時,更讓唐太宗感到悲傷的,是與年輕時期的他作伴的戰馬的訣別。颯露紫、什伐赤、特勤驃、青騅、白蹄烏,這些驍勇的戰馬載著他進出危機關頭,身上還為此而留下了無數疤痕,到最后,它們終于還是老去了,皇帝為此悲痛萬分,命人將他摯愛的這些坐騎刻在墻上。一同雕刻上去的還有拳毛騧,在初唐的一場大戰中,拳毛騧身中九箭而亡。唐太宗將這六匹戰馬的雕像立于玄武門前。10
然而,所有這些,似乎都未能讓太宗忘掉他真正的悲傷:他的結發妻子——強悍精干的長孫氏文德皇后于636年先逝。太宗為失去她而感到哀傷,不斷地在年輕的妃嬪和宮女之中尋找慰籍,而那時的他,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輕視迷信之說了。許多等待著他的妃嬪都是朝中大臣的女兒,那些大臣們都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宮中,希望她們有朝一日能成為太子的母親。雖然大家都沒有言明,但那位“親突厥”的太子已然地位不保。
武則天初入宮時,她的母親認為她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功。當時,太宗已經擁有許多妃嬪,雖然失去皇后讓他悲痛萬分,但這些妃嬪已經足夠為他撫平這樣的傷痛了。此外,他已經擁有十四位皇子,并不需要再多一位來繼承江山。因此,對于一位妃子來說,也就幾乎沒有什么機會能扶搖直上了。
在隨后的歲月里,許多權勢都想盡辦法讓她在后宮中擁有一席之位,武則天自己也很快贏得了太宗的青睞。這也說明了,青春期之前的武則天一定是一位美貌非凡的女子,才能這么快就成為太宗的才人。實際上,武則天的入宮之路也是讓人煞費苦心的。她入宮前一年,父親便去世了,因此,她的母親很可能是想要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歸宿,能免于遭受同父異母的兄弟的欺凌,所以才安排她入宮。同年,武則天的姐姐也嫁給了賀蘭家族的一位官員。就這樣,武家的兩位長女都有了歸宿;而她們的妹妹因為年紀尚幼,只能留在守寡的母親身邊,成了母親最放心不下的人。
也許,這反而成為了武則天的優勢。一位年輕貌美的處女,因為失去了親人而哀傷著,也許,正是這樣的身世使得武則天受到了比其他人略多一點的關注。想必太宗一定注意到了武則天的這段經歷,才會給她賜名“媚娘”。不過,武媚娘對于太宗來說,不過是他人生之中短短幾秒的插曲而已。實際上,少女時期的武則天自己也明白,她在宮中妃嬪中的地位極為低下,僅比為公主洗衣的宮女略高一點而已。
在后宮妃嬪中,排名最前的當數皇后,而為了對太宗已故的妻子表示敬意,如今這個位置空懸。根據傳統,皇后才是皇帝“真正的”妻子,是合法的帝位繼承者的母親。在其他妃嬪中,位列一品的是四妃,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和賢妃。有時,如果太宗想換一些人來臨幸,他可能會選擇位列二品的六嬪,分別是昭容、昭儀、昭媛等。列此位之下的是三品婕妤九人和四品的美人九人。如果皇帝每天都臨幸一位妃嬪的話,需要一整個農歷月才能臨幸完前四品。就算不考慮有妃嬪身懷有身孕、身患疾病、例假,也不考慮皇帝精力有限的話,也不可能讓皇帝有時間臨幸到五品的妃嬪,即才人九人——武則天正是在此之列。理論上說,皇帝應該還要臨幸三個更低等級的佳麗,包括六品的寶林二十七人、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以及八品的采女二十七人。1
不過,后宮妃嬪們并不會整日閑散而居,像奴婢一樣等待著太宗前來臨幸。雖然等待皇帝臨幸也是妃嬪的一個任務,但她們也會在后宮之中各司其職。在后宮的圍墻之內,只有皇帝一位男性居者,剩下的便是一群太監和那122位妃嬪。
我們可以大膽地說,只有前兩品妃嬪的生活才符合許多西方人對于中國宮廷生活的幻想,她們也許個個都生著花容月貌,也許還能歌善舞、能討人歡心,同時家世顯赫,能與同級的其他妃嬪競爭較量。
級別較低的妃嬪每天都有許多事務要做。太監們日復一日地負責后宮大小事務,包括用膳、預算以及御花園的維護。像武則天這種級別的才人,按理說應當是直接聽命于皇后的,但當時皇后已故,所以這些才人才可能有一些時間來嬉鬧。更確切地說,才人就是負責寢具和床具供給的侍女而已,只不過,因為掌管著寢宮的事務,所以她們更容易接近皇帝而已。
盡管如此,但少女時期的武則天也只是圍繞著中年時期的太宗的眾多佳麗之一,而我們對于身為才人時的武則天,也只知曉一件軼事而已。不過,由此也能看出,武則天不僅在宮中負責一些事務,還會在圍場陪伴皇帝,與他一起討論他最鐘愛的事物:駿馬。武則天自己是這樣回憶年少時逞能的這段軼事:
太宗有馬名獅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12
太宗聽了這段話,可能會輕輕一笑,覺得這位侍女張揚任性、心狠手辣。雖然這樣會讓中年皇帝驚嘆于她與眾不同的好斗之心,但這畢竟不是后宮妃嬪應有的態度。從這件事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武則天在皇帝面前是如何肆無忌憚,還能推測出,少女時期的她一定擁有非凡的魅力,才能讓她沒有因此而受到懲罰。所以,雖然武則天在此后的幾年里身份并無變化,也許她只是偶爾有機會得到皇帝的臨幸,但她依然能夠通過皇帝對其他妃嬪的寵幸而一步步向上爬升。
雖然武則天地位相對較低,不過是一位毫無分量的侍女而已,但她仍能看到太宗皇帝的子嗣們的種種丑行。承乾太子是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的長子,他公然接受了與中國西域接壤的突厥蠻夷的風俗和習性,引來許多朝臣的不滿。雖說唐朝皇室本身也與突厥有血脈聯系——太宗的祖母就是韃靼人,而文徳皇后也擁有中亞血緣——但太子的行為還是被認為是十分不得體的,尤其是當時兩兵還頻頻相交。
太宗當上皇帝時,承乾太子只有八歲。雖然他自幼便接受教育,以便他日后能成為賢明之君,但他與老師們卻十分不和,對于中國朝政之事也絲毫沒有興趣。承乾太子因為后天受傷或先天缺陷而跛足,因而在很小的時候便無需上朝。長大之后,一瘸一拐的太子不喜歡許多貴族們應有的喜好,而是愛上了騎術——也許是因為騎在馬背上可以掩飾他的身殘。年少叛逆的他甚至公然表現出對突厥文化的興趣,宮廷禮儀和朝政之事讓他感到無比厭煩,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于簡簡單單的草原生活的向往。承乾太子的許多家仆都是突厥后裔,他經常在宮中臨時搭建一些帳篷露營,用刀尖串烤羊肉吃。這位叛逆的太子只愿意聽突厥樂曲、跳突厥舞,甚至還像突厥的游牧民那樣派手下去長安城里偷人家的牲畜。他還四處宣揚,說他繼位以后就要立即前往中亞,去那里狩獵、騎馬,像他的祖先那樣過無憂無慮的生活。1
他的老師最終對這位性情乖戾的太子失去了耐心,并對他進行了一大通教訓,提醒他應當肩負怎樣的責任。老師不能直接懲罰太子,只能在口頭上將他嚴厲批評一番。老師如此苦心教導太子,除了職責所在之外,頁可能是另有圖謀。承乾太子之所以享有如此殊榮,僅僅是因為他是已故的文德皇后的長子。而他的一位兄長雖然并非嫡出,但卻在各方面表現得更像是一位繼承者——這不僅是因為這位庶出兄長行事規矩,更因為承乾總是讓人感覺他很渴望背井離鄉到遙遠的邊疆去。唐王朝最不希望的就是將皇室的那些非中原的親戚們牽扯進來,于是,與承乾一起扎棚露營的那些蠻夷后裔便成了兩族關系的禍害。朝中各派已經開始提議廢黜承乾的太子之位。但太子的老師卻并未將這些情況如實告知,他已經為這位未來的皇帝鞠躬盡瘁了十年之久,他還期盼著能在太子登上帝位之后成為朝中重臣。如果承乾被廢黜太子之位,那他多年來所耗費的心血就成了徒勞。
對于貴族子弟來說,受到老師的批評后,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向老師道歉,并承諾改過自新。但太子并沒有這樣做,他當即拂袖而去,后來還派了兩名“突厥裔”家仆沖進老師的家中,并將他殺死。不過,老師的死訊并沒有立即傳出去,甚至連執行任務的太子侍從也沒有被抓,刺殺一事無人知曉。
太宗萬般無奈,只得為年輕的太子再委任一名新老師,他選擇了一位在朝上敢于直言進諫指出皇帝的錯誤的大臣。雖然這位老臣不久便因年邁而離世,但太子在他的教導下,表面上的行為的確有所改觀,至少在朝堂上的舉止已經開始符合皇太子的身份了。不過,回到自己的宮中之后,他又繼續自己草原游牧民一樣的生活方式,甚至與侍從們以突厥語暢聊。當一位朝臣對他這種奇怪的行為評頭論足時,他直接回以一記重拳。
在太子的所有活動之中,最讓人覺得奇怪的莫過于一個叫做“可汗出殯”的游戲。在游戲中,太子會攤開四肢,躺在地上裝死,而他的侍從們則騎著馬在他身旁繞行,并發出哀悼的哭聲。承乾還常與漢王一起,帶上各自侍從假裝兩兵交鋒,他們還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說,等承乾繼位之后,他們就可以率領全部的軍隊來參與這個決斗游戲。
公元643年,太宗開始注意到太子喜好男色,承乾的地位也因此開始衰落。太宗還發現,承乾與一名十三歲的舞男有染,于是便下令處死那名男子,希望能以此喚醒承乾,讓他改過。不料太子得知此事后,卻誓言要找他的父親報仇。他拒不上朝,整日祭拜著那位被處死的男伴的雕像,并且還開始尋覓同謀,與他一起策劃弒父行動。
常與太子玩耍決斗游戲的漢王也答應參與謀反,只要事成之后,宮中所有的樂師和舞者,無論男女,皆任他褻玩即可。其他同謀也只要求一些錢財和承諾而已。沒過多久,承乾太子便召集到了一群由失意的貴族和家仆組成的隊伍,準備一起冒險進行弒君行動。
他們一行人都認為,如果要像承乾的父親那樣,直接發動一場“玄武門”這樣的宮廷政變,是絕對不會成功的,畢竟他們沒有宮中護衛的幫助。所以,他們決定由承乾太子假裝生病,待太宗前來探望太子的時候,其他同謀伺機將他刺死。
不過,承乾太子還沒來得及行動,這個弒君謀逆的大事就被另一個皇子搶先一步施行。就在承乾和他的親信們謀劃著刺殺太宗的大計的同時,太宗的另一位皇子也在計劃著一場政變。
齊王當時受命為今中國東海岸的山東半島的都督。不過,當時他的年紀相對較小,所以他擔任都督一職不過也是進行學習罷了,主要的事務都是由他的老師們代勞,因而他有大把的時間去結交新朋友。很快,他便交到了不少狐朋狗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位舅舅,這位舅舅總是提醒齊王說,太宗當年就是在殘酷的兄弟之爭中取得了勝利才登上皇位,很快,太宗的皇子們也會發起類似的皇位之爭,自相殘殺。
齊王的老師注意到了齊王正積極地招募私兵。雖然齊王招兵可能僅僅只是為了自我防衛,但身為一位皇子,如此私招兵隊實在不妥。這位老師不僅將齊王招兵的事情上報給太宗,更是私自回到了都城,表面上是為了齊王去向皇帝求情,但實際上卻是催促皇帝盡快寫下詔書嚴懲這位任性倔強的皇子。齊王知道后,十分氣惱,很快便將他殺害了。不過,這位老師已經上書皇帝,表示自己唯恐性命不保。齊王的隨從中也有一人因為拒絕參與殺害同僚,而遭人毒手。
至此,齊王已無路可退,他意識到,太宗遲早會知道他私自招兵一事,并且一定會撤除他的封號。擺在齊王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逃跑,要么對決。齊王選擇了對決,并集齊全部兵力,意圖先發制人,趕在他的父親暴怒之前將權位奪下。不過,許多忠于太宗的官兵迅速趕來,將齊王的部隊團團圍住,而齊王自己門下的許多護衛并不支持起兵謀反,所以齊王很快便無力反抗。最后,齊王府被熊熊大火燒盡,齊王被迫投降,這場鬧劇就此終結。隨后,齊王被押往京城闡明謀反的原因,而大部分支持他謀反的人則被處死。
不過,當長安城的皇宮內開始審訊此事之后,事情卻變得更加殘酷起來。一位支持齊王謀反的人為了能得到寬大處理而坦白了自己的所有罪行。這個不同尋常的人參與了兩個謀反計劃,他在描述自己為齊王提供幫助時,又在不經意間向審訊者暴露了承乾太子的密謀。14
43
雖然太宗自己年輕時就曾陷入權位之爭,這樣的謀逆之事不應讓他感到吃驚,但他還是為此感到痛心不已。他知道這些事后,清理和驅逐了許多皇族成員。像漢王之類的,就賜他們自盡;而像承乾太子一類的,則被撤除封號、貶為庶人、發往邊疆。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皇子們,到了遠離文明世界的邊疆之后,很少能活過兩年的。
最后,這場危機終結了四位皇子和許多隨從的前程,太宗的一位老友也牽扯其中,在他被處死的那一天,太宗還萬分悲痛地與他訣別。而這一切對于武媚娘的影響,更多的是在于后宮妃嬪的宮女少了許多。太宗因為心存仁慈,所以并沒有像其他皇帝那樣,將涉事人員的女眷也一并處死。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她們還是被流放到了邊疆。
如果這些女人沒有被流放,那她們將會如何勾心斗角?會掀起怎樣的政治紛爭?會引發怎樣的家族世仇?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皇子謀逆事件過去后,一些人很快便意外地被擠到了聚光燈下,守舊勢力之間開始眾說紛紜,而皇帝和他的大臣們也擔心唐王朝由此淪為他人的笑柄。他們想要讓世界看到唐王朝軍事強大、國家安康的形象,要讓周遭的小國對唐繼續敬仰,讓潛在的敵人對唐保持畏懼。于是,他們決定發動征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