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優質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測量技術》是按照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要求,以為專業服務和“夠用”為原則,根據專業課的特點和要求確定教材內容,主要包括:認識測量技術、測量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直線方向、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平地果園施工放樣、園林綠地施工放樣八個項目。各項目又細分為一或兩個任務,任務編寫包括學習目標、任務分解、基礎知識、學程設計、鞏固訓練、知識拓展、自我測試。
《國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優質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測量技術》編寫切實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部分內容配有墨線圖和插圖,更加易懂。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和中職園林工程技術、園藝生產技術、觀光農業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測繪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推動下,不斷地從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中蛻變出新,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在國家教育部的重視下,高等職業教育從示范專業建設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改革,從精品課程遴選到雙師隊伍構建,從質量工程的開展到示范院校建設項目的推出,經歷了從局部改革到全面建設的歷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文件的正式出臺,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全面提高質量階段,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項核心任務,以課程為核心的改革與建設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當務之急。目前,教材作為課程建設的載體、教師教學的資料和學生的學習依據,存在著與當前人才培養需要的諸多不適應。一是傳統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之間的矛盾;二是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與現代崗位技能的變化之間的矛盾;三是傳統教材的學科體系與職業能力成長過程之間的矛盾。因此,加強課程改革、加快教材建設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十年的改革探索和三年的示范性建設,在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別是示范院校建設中的32門優質核心課程的物化成果之一——教材,現均已結稿付梓,即將與同行和同學們見面交流。
本系列教材力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和生產項目為載體,立足行業崗位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遵循高職學生成長規律、高職教育規律和行業生產規律進行開發建設。教材建設過程中廣泛吸納了行業、企業專家的智慧,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要求,構建情境化學習任務單元,在內容選取上注重了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教材具有典型的工學結合特征。
本套以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系列化教材的正式出版,是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持續開展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結果,更是國家示范院校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本套教材是我們多年來按農時季節工藝流程工作程序開展教學活動的一次理性升華,也是借鑒國外職教經驗的一次探索嘗試,這里面凝聚了各位編審人員的大量心血與智慧。希望該系列教材的出版能為推動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建設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提供更多的方法及路徑,能為全國農業高職院校的教材建設起到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當然,系列教材涉及的專業較多,編者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解不一,難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得到專家的斧正和同行的指點,以便我們改進。
該系列教材的正式出版得到了姜大源、徐涵等職教專家的悉心指導,同時,也得到了化學工業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相關行業企業專家和有關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蔣錦標2010年12月
2.測量工作的實施步驟
。1)技術計劃的制定
測量工作開展之前,應該制定較周密的技術計劃,這樣才能保證測量工作高質量、高速.度、經濟、合理、順利地進行。技術計劃的主要內容一般包含以下方面:任務概述、測區情況、已有資料及其分析、技術方案的設計、組織實施計劃、儀器配備、檢查驗收計劃、安全措施等。、
在制定技術計劃之前,還應預先搜集并研究測區內及其附近已有的成果資料,并對影響測量的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同時初步考慮控制網的布設方案。地形控制測量布設方案的擬訂,應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及現場勘查的結果,進行必要的精度估算。有時,還要提出若干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方面的比較,對于地形控制網的圖形、施測、點的密度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確定最后方案。在技術計劃中,還要對測區的人文風俗、自然地理條件、交通運輸、氣象情況等進行簡要說明,并對采取的措施加以說明。技術計劃擬定以后,要進行工作量統計,并制定實施計劃。
。2)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是指用較高的精度測定各控制點的相對位置、高程?刂茰y量的主要內容有:選擇控制點、作控制點標志、野外量測、室內計算等。
根據技術計劃,在控制測量之前,選取控制點時要勘察地形,兩控制點之間應相互通視,便于量測。另外,控制點應選在視野開闊的地方,便于施測周圍的地物、地貌。選好控制點后,要做好點位標志。做點位標志時應把點位選在土質堅實處,便于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在控制測量中,每站觀測完畢,要檢查觀測成果,符合精度要求以后,再行遷站觀測。
。3)碎部測量
碎部測量是根據各控制點的位置測定碎部點的位置,即測量控制點周圍的地物、地貌特征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地形比較復雜的地區,也可增補一些測站點。
碎部測量的主要內容有:碎部點(地物、地貌特征點)的選擇、碎部測量測定方法的選擇。
碎部測量中測繪地物時要正確掌握綜合取舍原則。把握好所測地圖的性質和使用目的,重點、準確地表示那些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地物,如突出的、有方位意義的地物,對經濟建設的設計、施工、勘察和規劃等有重要價值的地物,以及用圖單位要求必須重點表示的地物等。
碎部測量中測繪地貌要盡量做到邊測邊繪等高線,等高線應互相協調一致,正確處理等高線與其他符號的關系。等高線不能通過地物和注記,并要求在適當位置留一空隙注記其高程。
。4)檢查和驗收測繪成果
在野外工作中,雖時時處處都要遵照操作規范,并對成果經常進行檢查,但仍可能存在錯漏,所以在野外工作結束后,還應做認真全面的自我檢查,以確保成圖成果質量。
、偈覂葯z查。主要是對測量的原始材料、計算成果和圖面的檢查。即檢查控制點的精度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計算有無錯誤,閉合差是否符合要求;原圖上的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讀,符號注記是否正確,等高線勾繪有無錯誤,圖形拼接有無問題等。如發現問題,需到實地進行檢查核對。
、谑彝鈾z查。主要是以室內檢查發現問題為重點,在需要的測站上安置儀器,對明顯地物、地貌進行復測,并進行必要的修改。要攜帶原圖板到現場進行實地對照,主要檢查主要地物有無遺漏或變樣、地貌是否真實、注記是否正確等。如發現錯誤過多時,則必須進行修測或重測,直到滿足要求為止。因此室外檢查分巡視檢查和儀器設站檢查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