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編著的《時間性的救贖(2000-2011學術文化論集)》是作者繼《臨界的對壘:1989-1999》(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的第二部學術文化論集,選錄2000至2011年公開發表的各體文章近四十篇,是又一階段性的研究與思想成果的結集。中心以時間性為切入點,對中國現代化轉型過程里的各種文化現象,既在理論層面進行探討,也對具體個案展開評析,同時還有關于現代性語境下學科發展的思考!稌r間性的救贖(2000-2011學術文化論集)》突出了文學審美與文化精神的聯系,在校準文化立場的前提下,對當代文化現象作了多方位的批判與反思。觀點鮮明尖銳,方法新穎獨到,文字暢達凝煉,學力識見,均屬上乘,啟人深思,值得一讀。
前言 上卷 文化精神與文學審美第一編 現代性和學術文化 關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文化反思兼論當代中國的精神重建問題 時間性分析:對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性的一點考察 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觀念與現代性問題 “純學術”與中國學術的現代性 中國現代學術:品位提升與境界開拓 學術范式轉型與批判意識 知識分子問題:現實狀況與話語體系 從歷時視域看儒學在現代語境中的重構 論吳宓思想的體系性及其“一多”觀念第二編 文學審美中的文化 試論《尤利西斯》的父與子主題和文化間性 《杜伊諾哀歌》及其他關于里爾克的讀解 中美文化關系研究的一種模式以赫西的小說《召喚》為個例 再回首:中俄文學之交的審視與展望 外國文學研究中哲理意蘊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