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形式創意:喜馬拉雅美術館文化思想論壇》由張旭東主編。
中國文明的復興和再造,在歷史潮頭的浪尖上,當表現為今天中國人在生產方式、社會制度、語言、藝術、思想等方面的形式創造能力。這種形式創造并不能憑空而來,而必然是滋養于、依托于一個漫長的源流和傳統。當代中國文化思想所面臨的諸多挑戰,里面就包含如何處理傳統與形式創新,如何把“舊”理解為“新”這個矛盾統一體內部的一個要素而不僅僅是其對立面,如何把“新”理解為“舊”的新表象、新闡發、新形式而非僅僅是其克服與摒棄。在今天,傳統如何向我們說話,我們如何向傳統說話并通過傳統彼此間說話,實在是文化思想領域的頭等重要的問題。
張旭東主編的《傳統與形式創意:喜馬拉雅美術館文化思想論壇》是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舉辦以“傳統與形式創意”為題的文化思想論壇論文對話結集。論壇包括兩場研討會,分別以“當代中國文化意識的語境與環境”和“閱讀傳統”為題。深入探討當代中國文化創造面臨的兩個難題或困境,即中國文明傳統與當下中國文化意識之間的斷裂,以及當代中國社會經濟領域與文化思想領域之間的斷裂。
張旭東,紐約大學(NYU)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教授,中國中心主任。國內兼職包括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國際批評理論中心(ICCT—PKU)主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春秋戰略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主要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時代的中國現代主義——作為精神史的八十年代》、《全球化與文化政治——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二十世紀的終結》、《我們時代的寫作》(與莫言合著)、《對話啟蒙時代》(與王安憶合著)、《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西方普遍主義話語的歷史批判》、《紐約書簡》、《批評的蹤跡》等。
序
傳統在變革之中、變革蘊含著傳統——藝術應選擇怎樣的傳統
古今通用的儒家學統——從異地古文明的視角回顧其普遍性與特殊性
民主風尚與藝術天賦
現代早期思想與中國革命
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續唱新文化運動之歌——大腳美學與美麗中國
文化自覺片論:啟蒙主義的政治危機與倫理危機
對話《天香》
圓桌討論:閱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