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概論》從常規能源、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節能三個方面,向讀者全面介紹了能源科學知識。在綜述我國及全球能源形勢的基礎上,分別對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四種常規能源的形成機理、性質、勘探與開采、加工轉換和利用技術等展開論述,對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的特點、資源量、利用原理與技術及研究進展作了介紹,以節能基本理論及工業、建筑、民用、交通等高耗能行業作為切入點闡述了節能技術,全書共分15章。在編寫過程中,充分兼顧各類專業背景的讀者群,力求用通俗的論述使讀者了解和掌握能源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源概論》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各專業本科生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各專業高職生能源類通選課的教學用書,也可供非能源專業科技人員參考,或作為國民能源知識的普及讀本。
第1章 緒論
1.1 能源
1.2 能源現狀
1.3 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一篇 常規能源
第2章 煤炭
2.1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2.2 煤的形成
2.3 煤的組成結構與品質
2.4 煤的開采與運輸
2.5 煤的燃燒和污染
2.6 煤的潔凈技術
2.7 煤炭液化
2.8 煤的氣化
2.9 煤的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石油
3.1 石油的形成
3.2 石油的性質
3.3 石油的勘探與開采
3.4 石油的煉制
3.5 石油產品
3.6 石油化工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天然氣
4.1 天然氣在未來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4.2 天然氣的性質
4.3 天然氣的開采和運輸
4.4 天然氣的應用
4.5 天然氣化工
4.6 天然氣水合物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能
5.1 電能是最優質的二次能源
5.2 火力發電
5.3 水力發電
5.4 核電
5.5 電力輸配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第6章 太陽能
6.1 太陽及太陽能
6.2 太陽能光熱利用技術
6.3 太陽能光電利用技術
6.4 太陽能光化結合
參考文獻
第7章 生物質能
7.1 生物質及生物質能
7.2 能源植物
7.3 生物質氣體燃料
7.4 生物質液體燃料
7.5 生物質固體燃料
參考文獻
第8章 風能
8.1 風及風能
8.2 風力發電
8.3 風能的其他應用
參考文獻
第9章 地熱能
9.1 地熱及地熱能
9.2 地熱能的利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海洋能
10.1 海洋及海洋能
10.2 潮汐能
10.3 潮流能
10.4 波浪能
10.5 溫差能
10.6 鹽差能
10.7 海流能
參考文獻
第11章 氫能與燃料電池
第三篇 節能
第12章 節能概論
第13章 工業節能技術
第14章 建筑及民用節能技術
第15章 交通節能技術
第1章 緒論
人類的進化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向自然界索取和利用能源的歷史。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技術的重大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都與能源的利用息息相關。從18世紀歐洲的蒸汽機工業文明,到19世紀以內燃機驅動的可移動機械,再到20世紀下半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綠色風潮,每一次能源的變革都意味著人類文明大踏步地向前邁進。
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使人類文明可持續地高速發展,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1.1 能源
1.1.1 能量與能源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或通過轉換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資源稱為能源(energy sources)。能源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物質,是人類進行生產和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1)能量
能量是量度物體做功能力或物質運動的物理量。根據物質運動的不同形式,能量可分為機械能、熱能、電能、輻射能、化學能和核能等相應的形式。能量有六種基本屬性,即狀態性、可加性、轉換性、傳遞性、做功性和貶值性。其中轉換性與傳遞性是能量利用中最重要的屬性,這兩個屬性使得人類在不同的地點得到所需形式的能量成為可能。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換,轉換過程服從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這就是能量的轉換性。能量轉換設備或轉換系統是實現能量轉換的必要條件,如燃煤發電過程,煤所含的化學能通過燃燒這種化學反應轉換為熱能,熱能通過燃氣輪機、汽輪機等熱機轉換成機械能,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換成電能。在這個轉換過程中,燃燒器(例如鍋爐)、熱機和發電機為轉換設備,由它們組成的燃煤發電機組為轉換系統。
收起全部↑